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心!淋巴瘤“最會偽裝”

  • 發佈時間:2016-01-13 01:30:5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打破砂鍋

  數據表明,全球範圍內每9分鐘就會增加一位淋巴瘤患者。淋巴瘤已躋身我國惡性腫瘤前十名,在血液系統惡性腫瘤裏排名第二。請關注——小心!淋巴瘤“最會偽裝”

  淋巴瘤不是一種病,而是一組病。因為淋巴細胞幾乎遍佈全身,只要有血液、淋巴液通過的地方就有淋巴細胞,而有淋巴細胞的部位就有發生淋巴瘤的可能性。因此一旦發生淋巴瘤,就不是一種局部的病,而是一種全身的病。由於該病初起時症狀很隱匿,因此也被稱為“最會偽裝的疾病”。

  免疫力下降是主因

  “雖目前對淋巴瘤發病的原因並不明確,但工作壓力大、愛熬夜、抽煙等不良生活習慣都易造成人體免疫功能下降,而免疫功能缺陷已被證實與淋巴瘤有密切的關係。”北京大學腫瘤醫院淋巴瘤科主任朱軍教授表示,免疫系統具有防禦功能,對人體會起到安全保護的作用,能有效的抵禦病菌、病毒對機體的入侵,從而使得身體保持健康狀態。同時它還具有監護功能,可以識別和消滅體內産生的突變細胞,這些細胞一旦發育起來就是腫瘤細胞。如果免疫功能低下,淋巴瘤就比較容易發生。此外,不良的飲食習慣、病毒感染,如HTLV、HI、EB病毒及從事高危工作(如經常接觸有致癌作用的化工産品的行業)或有家族腫瘤遺傳史的高危人群也可能導致淋巴瘤的發生。

  由於淋巴瘤早期症狀與很多常見感冒等“小毛病”非常類似,一些早期信號特別值得重視。朱軍提醒説,最明顯的症狀就是頸部、腋窩或腹股溝出現淋巴核無痛腫脹。如果在一個月內出現上半身淋巴結無痛性進行性腫大;體溫不正常(尤其是夜間發燒);多汗、夜汗、體重下降、沒有胃口、沒有力氣、咳嗽、呼吸困難、皮膚發癢、扁桃體腫大、頭疼等,需警惕可能患上淋巴瘤,應及時到專科醫院就診,以免耽誤治療。

  硅膠隆胸或可引發淋巴瘤

  隆胸和淋巴瘤看似乎是風馬牛不相干的,但朱軍卻説,最新資料表明乳房假體增加了淋巴瘤的發病幾率。在美國,隆胸是整形外科手術中最普遍的,每年大約有29萬人次接受硅凝膠充填和生理鹽水充注隆胸。到2014年為止,已經報道有71例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患者確定與隆胸相關。

  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是一種較少見的非霍奇金淋巴瘤,在非霍奇金淋巴瘤中大約佔3%。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通常出現在皮膚、淋巴結、肝和軟組織上,極少數情況下也會出現在乳房上。有研究表明,幾乎所有的乳房間變大細胞淋巴瘤患者都曾接受過隆胸手術,而這種腫瘤通常發生在植入物周圍的包膜或疤痕組織中。

  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稱,做過硅膠植入手術的女性是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的高危人群。相關報告指出,這種腫瘤細胞能夠在植入物周圍滋生,進而發展會侵襲淋巴結和皮膚。“雖然我們相信,如果消費者在對危害知情的前提下,仍選擇使用時,硅凝膠乳房植入物仍算安全有效。”不過,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也強調,乳房植入物終歸是身體異物,消費者使用硅凝膠填充隆胸的時間越久,越可能發生並發癥。隆胸女性需要對並發癥進行長期監測。

  “隆胸相關的淋巴瘤在2016年的最新一版WHO淋巴血液腫瘤分類中已被定為獨立類型。”朱軍介紹説,間變性大細胞淋巴瘤是一種高度惡性淋巴瘤,5年生存率為52%,患者大多伴有發熱、肝臟、脾臟和淋巴結腫大,全血細胞逐漸下降,有些還會併發黃疸。但“在中國的發病率並不是很高。”

  治療需要“量體裁衣”

  “淋巴瘤並不可怕,是可以治好的。比如瀰漫大B淋巴瘤有50%以上可以治愈,也有一些類型淋巴瘤5年的生存率達70%—80%,霍奇金氏淋巴瘤治愈率可達85%—90%。”朱軍表示,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採用規範化的手段,以化療+放療+生物免疫治療和生物靶向治療的綜合治療手段,淋巴瘤的治療目標已不再是緩解症狀,而應是獲得治愈。

  朱軍認為,分型是否準確、首次治療成功與否,決定了淋巴瘤能否有效控制。如果病人一開始就能在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合理治療,就更有希望獲得較好的近期療效和遠期生存。新型抗癌藥物和新的治療方案的研發成功,特別是分子靶向藥物的應用,目前已有近20種腫瘤依靠聯合化療提高治愈率,部分腫瘤達到臨床治愈。當然,經過正規治療後,腫瘤得到完全控制、臨床完全緩解的患者,仍面臨腫瘤復發的風險,特別是治療後的1—2年,故定期隨訪復查必不可少,包括常規體檢、血清學及影像學檢查。患者前兩年可每3個月復診1次,後3年每半年復診1次,如果不明原因出現症狀,也應及時就診。

  朱軍再三強調,淋巴瘤不可怕。還有一部分淋巴瘤屬於惰性淋巴瘤,即使診斷了,暫時也可以先觀察和等待。

  針對網上盛傳吃鹼性食品可以有效預防淋巴瘤的説法,朱軍不置可否,他認為要想預防淋巴瘤的發生,最重要的是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態;學會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還要注意飲食衛生,多吃綠色蔬菜與水果。最後,建議40歲以上的人群每半年或一年做一次健康體檢。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