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監管層今年重點化解“融資貴”

  • 發佈時間:2016-01-13 00:29:37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某股份制商業銀行東部沿海省份支行行長,到一家網際網路金融公司的業務負責人,老吳的工作一直和借貸密不可分。談及企業融資成本,他有一肚子話要説,“除去能在銀行借到錢的企業,非常多的中小微企業只能通過小貸公司、典當行或是現在興起的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來融資,而融資成本普遍在20%至30%之間,甚至達到40%、50%。”

  高融資成本束縛企業活力,在這樣的背景下,監管層已經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放在2016年各項工作的重點位置。業內人士指出,解決融資貴問題不能僅依靠貨幣政策放水,更要引導産業結構調整,把過多無效的企業融資需求擠壓出去,增加金融機構對有效需求的融資供給,與此同時,要創新融資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從根本上變革我國的融資體系結構。

  痛點 部分企業借貸利率超50%

  自去年11月開始,央行已經累計降息6次,存款利率下調幅度達1.5%,當前的存貸款基準利率處於歷史低位。儘管銀行利率有所下調,但是,實際融資成本仍是壓在不少企業身上的一塊大石頭。

  老吳對記者説,銀行會根據企業資質把其分成ABCD四個等級,其中,A類企業和B類中資質比較好的企業可以在銀行拿到貸款,而B類中資質較差以及C類企業難以在銀行獲得貸款,但可以通過小貸公司、典當行或網際網路金融平臺拿到貸款,D類企業則屬於資質非常差的企業,幾乎無法從任何渠道獲得融資。

  老吳説,銀行看不上B類中資質較差的企業,但在民間融資領域是香餑餑,這類企業的融資成本大概在20%到30%左右。他對記者透露,這類企業並不少見,在其所在東部某省,大約佔了整體企業中的三成到四成。而C類企業拿到貸款的成本就更高了,年化利率在40%至60%不等。“為了不觸碰36%的紅線,有些借貸在利率上並未越線,但是動輒幾百萬的手續費實際上是變相收取利息。”他還坦言,在資金比較緊張的時點上,甚至一些A類企業也很難從銀行融資,而從民間借貸借1個月到3個月的短期資金,一般成本在10%到20%之間。

  據記者了解,目前網際網路行業內的融資成本普遍在20%左右,個別平臺融資成本甚至高達50%。一位網際網路金融平臺人士告訴記者,網際網路金融平臺的融資成本中,企業貸款一般以一年期為主,正規優質平臺給信用較好的小微企業融資總成本約18%左右,資質欠佳的融資成本為24%左右。一些線下鋪門店很廣的理財公司,由於其支出還包括房租、員工薪酬等,因此會提高利率以覆蓋支出,其融資成本按照IRR(內部收益率)口徑的話高達40%至50%。

  老吳還坦言,不少企業還要做票據貼現,把貼現率算上的話,綜合融資成本會更高。

  舉措 監管層“組合拳”降成本

  高融資成本束縛企業活力,監管層已經將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放在2016年各項工作的重點位置。

  日前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工作會議明確提出,繼續運用抵押補充貸款、中期借貸便利、信貸政策支援再貸款等貨幣政策工具支援金融機構擴大國民經濟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信貸投放,引導降低社會融資成本,促進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

  1月11日銀監會召開全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工作會議也提出,力爭實現小微企業貸款“三個不低於”目標。擴大林權和農村土地“兩權”抵押貸款試點,努力實現涉農信貸投放持續增長。支援降低企業成本。繼續擴大續貸政策適用主體範圍,進一步加大違規收費清理規範和督查處罰力度,持續創新融資工具、拓寬融資渠道、優化融資方案,推動企業優化融資結構,降低融資成本。

  業內人士表示,2015年以來,偏寬鬆的貨幣政策已經為市場提供了很多資金,繼續放水對改善融資成本成效可能不會太明顯。華夏銀行發展研究部戰略室負責人楊馳表示,目前的問題不在於“缺流動性”,而在於經濟下行期,優質企業的融資需求在減弱,銀行找不到安全和優質的放貸對象。進一步放水可能只能使得過多的流動性囤積在金融機構。“由此看來,解決融資難、融資貴需要從需求入手,引導産業結構調整,把過多無效企業融資需求擠壓出去,增加金融機構對有效需求的融資供給。”楊馳表示。

  清除過分佔用金融資源的“僵屍企業”,使金融資源更多傾向於有需求並且有發展潛力的企業的觀點得到了業內專家的認同。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也表示,對於融資難、融資貴的企業要分類看待。一類企業屬於産能過剩的行業,其融資難融資貴是合理現象;而另一類企業其所處的行業是有前景的,但是由於規模太小,難以提供有效抵押品,因而難以獲得融資。還有一些創新型企業沒有形成很好的現金流,由於風險系數高,所以其融資成本也相應提高。他表示,這類企業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是真正需要著手解決的。

  “從監管角度講,解決融資難、融資貴一定要注意差異性解決。政府要清晰區分出産能過剩行業和戰略性新興發展的行業,對於二者的融資需求不能一概而論、一視同仁。”曾剛表示。

  指向 積極發展多層次融資體系

  接受記者採訪的業內人士還表示,銀行信貸的本質決定了其風險承受能力有限,在目前的背景下,解決企業融資成本的問題,更重要的是發展非銀行之外的融資渠道,優化融資體系結構。

  楊馳表示,目前一些國內企業的杠桿率非常高,如果進一步借貸,企業還本付息的壓力將更大。很多企業進行新的借貸並非為了進行新的生産活動,而是為了償還債務。在這種情況下,加大借貸反而加大了其風險。他建議,這些企業的融資結構應該有所調整,降低間接融資比例,提高直接融資比例。

  聯訊證券研究總監付立春也認為,社會總體的融資成本仍偏高,中小微民營企業尤甚,創新型企業融資非常困難。直接融資對這些企業的作用很大,還要繼續大力發展直接融資市場,如新三板、科創板以及股權交易市場等,為企業融資提供更多的機會。

  “從直接融資方式來看,股權類融資對風險的承受能力較高,目前,應該鼓勵這一融資的發展;而從除銀行之外的間接融資方式來看,可以發展金融租賃等融資方式。金融租賃和銀行不同,由於其物權在金融租賃公司手中,因此對風險的承受能力更強,其一般金融租賃的融資週期也比較長,這兩點都能克服現有銀行融資的缺陷。”曾剛説。

  “可以通過多層次金融機構、政策性金融機構的多重作用,比如中小企業集合債券、中小企業貸款的資産證券化等方式,培養成多層次、多元化、有機的融資機構。”曾剛補充道。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