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枸杞:七個結合樹産業發展優勢
- 發佈時間:2016-01-12 22:31:10 來源:國際商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青海省是國家地道中藥材重要産地之一,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和一定産業發展基礎。枸杞是我國傳統的具有補益功能的名貴中藥材,積極推進枸杞生産規範化、規模化、産業化發展,既是青海省貫徹國家“四個全面”戰略佈局、著力打造“三區”建成小康社會的自然選擇,也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和實現富民強省的重要途徑。對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準、增加農牧民收入、促進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青海依託柴達木盆地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堅持政府推動與市場導向相結合,積極引導、扶持枸杞産業加快發展,枸杞種植初具規模、産銷兩旺,龍頭企業逐步壯大,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效果顯著。同時,由於青海枸杞産業的配套設施、宣傳推介、市場行銷、電子商務、生産加工和品牌培養等遠遠跟不上産業發展需要和市場形勢,致使青海枸杞沒有形成更廣泛的市場認知度,枸杞産業發展過程中還面臨著諸多問題亟待解決。
枸杞産品銷往歐美市場
枸杞種植初具規模,種植區域逐步擴大青海省枸杞種植面積已達45萬畝。主要分佈在海西州的格爾木市、德令哈市、都蘭縣、烏蘭縣、大柴旦和海南州的共和縣、貴南縣。平均畝産乾果200公斤,産量達6500余噸,産值25億元,綜合産值85億元左右,枸杞産業在一産中的佔比達50%以上,佔農牧民可支配收入的比例達30%以上,青海省出口枸杞量已突破1000噸,創匯達1500萬美元左右。
有機産品認證積極推進枸杞核心種植基地已通過歐盟、德國BCS、色瑞斯(CERES)等國際認證機構和中國農業部綠色認證。獲得枸杞綠色食品認證的企業、專業合作組織12家,認證面積6.11萬畝,獲得有機轉換産品認證的企業1家,認證面積0.16萬畝;標準化生産示範基地9萬畝。
龍頭企業逐步發展壯大通過實施龍頭企業帶動戰略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推動枸杞産業發展。主要從事枸杞種植生産、産品研發及加工銷售。産品由直銷乾果逐步研發出枸杞濃縮汁、枸杞茶、枸杞籽油、枸杞多糖等系列産品。目前,德令哈市林生生物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青海藏地生物科技集團公司、青海佳禾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已入駐德令哈資訊生物産業園區,建成600萬美元的自動化加工企業出口級有機枸杞乾果生産線,有機枸杞産品深加工生産線。諾木洪枸杞産業園已入駐企業11家,總投資2.51億元。大漠紅枸杞實業有限公司、高原美生態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建的枸杞果汁飲料生産線、枸杞茶、黑枸杞膠囊生産線,白刺果酒、果醋、果汁籽油生産線已正式生産運營。近年,全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等媒體,並通過電子商務、青海商品大集,著力打造柴達木枸杞品牌,尤其是在浙江、嘉興建設柴達木枸杞一條街,業已形成的覆蓋長三角的枸杞銷售網路。海西州利用網際網路大力推廣柴達木枸杞産品,並設有展示廳,“柴達木枸杞”的知名度逐漸提高,其藥用價值和保健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青睞。枸杞達到有機認證的産品主要銷往歐美高端市場,綠色枸杞銷往日本、馬來西亞等市場,市場前景十分廣闊。
枸杞産業優勢日益凸顯
生態優勢青海枸杞在2000~3000米以上的世界四大超凈區之一的青藏高原生長,種植地海拔高、氣溫低、日照長、氣候幹、光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植株光合效率高,夜間消耗少,生長期雨熱同季,空氣相對濕度低,無高溫影響,提高了有機物質的積累。種植區遠離城鎮、工礦區,生産環境潔凈,水體、土壤、大氣未受任何污染,種植區域相對獨立,自成體系,避免了病蟲害相互傳播的危害,生産有機枸杞的基礎條件較好,達到了國際同行業標準。枸杞抗旱、耐鹽域,是理想的經濟和生態並用樹種,可鞏固綠洲,改善沙化土地和盆地整體的生態環境,改善城市居民生産生活條件,可生長在沙地,因此可作為水土保持的灌木,在沙漠化防治方面效果突出。
藥用價值優勢枸杞是我國傳統有具有補益功能的名貴中藥材,現代醫學研究表明,枸杞有補肝益腎、調節機體免疫功能,能有效抵制腫瘤生長和紅細胞突變,具有延緩衰老,抗脂肪肝、調節血脂和血糖、促進造血功能等作用。
品質優勢青海柴達木盆地枸杞果實顆粒大、飽滿,肉質核小肥厚,糖份多而甘甜,色澤鮮而亮麗,有利於人體健康的枸杞黃酮和枸杞多糖比異地種植區高一倍之多。與外産區比,青海省枸杞180~220粒/50克的貢果級佔70%以上(外産區只佔35%),其中100~130粒/50克的超大果佔15%左右(外産區無超大果)。總糖含量高達53.6%~59.6%,而寧夏枸杞總糖含量較之要低,為46.5%。含黃酮30%,總糖12%,多糖10%,氨基酸9.08%,鐵16%,鋅30%。黑果枸杞含17種氨基酸,13種微量元素,其中鈣、鎂、銅、鋅、鐵的含量也遠高於其他省份枸杞。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對青海德令哈地區與寧夏中衛地區的枸杞抽樣測定,青海省枸杞營養成分、維生素、礦物質、安基酸等含量明顯優於其他省份枸杞。
資源優勢世界枸杞種植95%在我國,青海枸杞種植面積已居全國第二,到2020年青海枸杞種植面積達60萬畝,將躍居全國第一。2012年,青海諾木洪農場被吉尼斯大世界認定為“世界海拔最高的連片枸杞種植基地”。柴達木盆地的綠洲—諾木洪還廣泛分佈著至今堪稱國內樹齡最長的天然野生枸杞樹群,有黑果枸杞等6種枸杞屬植物種,在都蘭縣烏龍溝分佈有迄今發現的國內面積最大、最為集中的天然枸杞群落,這些珍貴的天然枸杞種質資源,為枸杞新品種培育提供了豐富的遺傳基因。
産業發展仍存薄弱環節
産業配套基礎設施差青海省柴達木和共和盆地適宜枸杞化種植,因該區域氣候特徵是乾旱少雨,枸杞規模化種植的前提是需要配套水利灌溉設施。因投入不足,水利基礎設施建設滯後,嚴重制約著枸杞大規模的發展。因缺乏完善配套的綜合交易市場,商家無法就地完成分級、分揀、色選、包裝等生産工序,交易市場遠不能適應産業發展的需求,亟待改造提升。
宣傳推介力度小青海柴達木枸杞被認為是高品質、無公害枸杞的象徵,由於對外宣傳推介不夠,青海柴達木和共和盆地的枸杞並沒有形成更廣泛的市場認知度,國內外大多數消費者只知“中國枸杞在寧夏”,而不知“精品枸杞在青海”。與目前已經成為中國枸杞産業代言者的“寧夏枸杞”相距甚遠,寧夏“舉全區之力”,投入鉅資建枸杞博物館,舉辦寧夏枸杞節,在谷歌搜索上就約有21萬項寧夏枸杞的查詢結果,形成了“寧夏枸杞甲天下”的優勢局面。
國際市場佔有率不高青海農産品市場化起步晚,遠離國內外主要市場,青海枸杞大多還停留在産—供—銷一條龍的原始模式階段,自種自賣,自産自銷,缺乏成規模的、高品質的出口基地,深加工力量薄弱,産品標準化水準低,與國際標準、國外先進標準銜接不夠,進口國的認可度不高,出口國別少,出口量小,出口産值低。2014年前,青海省內只有青海佳禾、格爾木億林、青海源鑫堂、青海諾蘭杞、青海康普等企業有出口業務,出口額僅不足1000萬美元,與國外巨大的需求相差甚遠。
品牌培育滯後,市場認知度低目前各地註冊有雪域聖果,柴杞、柴達木、諾木洪、都蘭紅等各種商品,品牌多而雜亂,品牌認知度低,沒有形成有集聚效應和影響力的“柴達木枸杞品牌,凸現青海枸杞産品的優勢。
經營管理水準低柴達木枸杞的大面積種植時間不長,栽培、植保、加工等方面的專業技術人員缺乏,相關技術支援和技術普及較為薄弱,許多種植戶對栽植、撫育管理的技術掌握不完全,造成單産低,成本高的現狀。枸杞種植多為傳統分戶零星種植,造成一些基地種植不規範,管理不到位,産品品質和産量參差不齊。
産業生産加工業鏈短,科技創新能力滯後沒有制定出枸杞豐産栽培技術、標準化種植技術等標準,又缺乏專門的培訓機構,新技術得不到擴大和應用。研發工作滯後於基地建設,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枸杞新品種並不多見,資源優勢未能轉化為産業優勢。從事枸杞生産經營加工企業普遍處於“規模小,實力弱、水準低”的狀態,大部分企業也僅限于乾果包裝的初始階段,加工增值潛力遠未發揮出來。
枸杞産業發展堅持七個“結合”
枸杞是我國的特色産品,由於含有大量的營養成分和諸多的醫療保健功效,國內外市場需求量大增。青海枸杞被農業部譽為“崑崙山下潔凈聖果”。青海柴達木枸杞在歐洲、美國和日本市場前景看好,價格也高出其他省區,枸杞産品市場將會呈現出無限生機。
堅持市場引導和政府推動相結合
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強化企業的主體地位,跟蹤市場變化,優化調整産品結構,加強政策引導和資金扶持,協調枸杞生産,加工、利用各環節,保障供求基本平衡。
堅持創新驅動與協調發展相結合
加強枸杞産業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建立科研院所,臨床醫療機構、企業科研中心相結合的技術研發平臺。提高協同創新能力,突出應用技術研究,強化良種選育和現代化生産技術整合。
堅持資源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
實行保護性開發和合理利用資源,大力發展野生枸杞的種植養殖,加強對瀕危和緊缺資源的保護和野生品種的人工栽培研究,保護野生資源及生態環境,擴大野生枸杞的産業持續健康發展。
堅持品質優先與品牌建設相結合
以保障枸杞品質安全為目標,規範枸杞種植養殖、採集、初加工技術,完善監管體系,不斷提升枸杞品質。實施品牌戰略,打造地標産品、強化品牌經營意識,加強“柴達木枸杞”的國際商標註冊工作,全面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建立完善大宗枸杞種植、加工、收購、包裝、運輸、銷售、使用全程追溯體系,實現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
堅持企業自主宣傳與政府推廣相結合要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路等媒體,多層次、多角度、全方位、持續性地宣傳青海枸杞産品及産品的地域優勢、資源優勢、品質優勢、品牌優勢、人文優勢、保健優勢;積極參與國內外各種博覽會、推介會、商交會和洽談會,開拓國內外市場,打造柴達木枸杞文化,把産業發展與文化旅遊業結合起來,提升枸杞的市場影響力和佔有率。
堅持中國標準和世界標準相結合
充分發揮資源、地域優勢,立足國際國內高端市場,生産定位標準化、産品定位精細化、品質定位有機化,市場定位高端化,實施精品戰略。加大投入,參照歐美標準,研究制定有機枸杞標準,讓柴達木和共盆地枸杞標準成為中國標準和世界標準。組織開展種植基地和枸杞産品的有機認證工作,實現生産技術和國際接軌。鼓勵枸杞企業建設電子商務平臺,利用第三方平臺開展銷售和售後服務,實現線上交易,支付及物流配送的局部整合應用。組建青海枸杞行銷集團,在全國省份城市及地級市建立“柴達木枸杞”專營店(直銷店);鼓勵龍頭企業走出去,到國外建立合作公司或窗口,積極尋求出口途徑,擴大國際市場佔有份額和知名度,建立“柴達木枸杞”品牌的維權辦事機構,為枸杞産品創造良好的行銷環境。
堅持財稅政策扶持和金融支援相結合省級發展改革、經信、科技、財政、商務、農牧、林業、扶貧等相關部門進一步加大支援力度,採用先建後補、貸款貼息或以獎代補等方式,對枸杞資源研究保護、優良品種選育、規範化種植、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建設、人才培訓、市場開拓、品牌建設等進行扶持,積極爭取國家扶持資金和補助政策,推動我省枸杞種植規模化發展。引導銀行、證券、保險等金融機構向枸杞生産企業和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傾斜;充分發揮財政杠桿作用,撬動銀行信貸投放,創新融資模式,為枸杞産業提供金融服務,將枸杞納入政策性農業保險範圍,不斷擴大保險覆蓋面。
(尚玉龍于曉李文利黃建)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