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盤點治霾“北京努力”

  • 發佈時間:2016-01-11 12:44:32  來源:光明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31日,據北京市環保局監測統計,截至12月29日,今年北京市大氣二氧化硫累計平均濃度為13.4微克/立方米,與2014年的21.8微克/立方米相比,下降38.5%,降幅為歷年最大。目前,北京大氣中作為PM2.5的“前體物”——二氧化硫濃度水準與南方沿海無採暖城市相當。這一結果來之不易,折射出不斷堅持的“北京努力”。

  應急統籌。北京市成立了市空氣重污染應急指揮部,由主管相應工作的北京市常務副市長擔任總指揮。這一改各部門“九龍治水”的局面,將空氣重污染應急納入全市應急體系統一管理,形成統籌決策治霾機制。

  依法治霾。從2014年3月1日起,北京開始實施全國首部地方性防治大氣污染條例《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而最為引人矚目的是,該條例在國內首次把降低PM2.5濃度作為重點目標納入立法,旨在用最嚴格的制度、最嚴密的法治,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一道“鐵幕”。

  GDP清污。對於污染企業,北京該關的關,該退的退,堅決不要“帶霾的GDP”。從2013年9月,北京市發佈《2013-2017年清潔空氣行動計劃重點任務分解的通知》,到2015年,累計調整退出800家污染企業,關閉全市頁巖磚生産線。這為北京實現産業升級與綠色增長,進入經濟新常態,奠定了堅實基礎。

  科技治霾。2015年年初,北京工業大學在讀博士生梁全明在導師指導下,歷經4年成功研發低溫SCR成型催化劑。他的這個新産品在北京朝陽醫院的鍋爐、金隅集團的工業設備上應用後,能清除90%以上工業生産中排放的PM2.5。諸如此類高科技創新環保設備,北京在全市大力推廣。這就為科技創新在産、學、研各個環節中,打通了最“最後一公里”,把科技“武裝”到了除霾源頭上。

  壓煤控車。北京通過政策補貼城鄉居民,實施“煤改電”和“煤改氣”項目。截止目前,據初步統計,全市已實現煤炭消費總量比2012年削減1100萬噸左右,北京核心區已基本實現無煤化。而在控車方面,北京不僅採取日常尾號限行措施,還將在2016年出臺《北京市機動車停車條例》,實行有停車位才能購車。這些壓煤控車措施,從源頭上減少了霧霾的産生。

  群防群治。北京通過宣傳途徑和新媒體手段,告知市民治理霧霾迫在眉睫,動員市民每月少開一天車,倡導綠色出行;同時,北京加大對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力度。

  人文關懷。北京在今年11月、12月發生的兩次嚴重霧霾天氣過程,北京市通過手機短信、電視、廣播、網站、微網志微信、歌華有線字幕、中央及市屬媒體等多種渠道,對外正式發佈紅色預警指令,提示公眾注意健康防護,減少戶外活動。尤其是北京讓全市中小學放假,更是人文關懷之舉。

  三地協同。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實施以來,三地政府部門打破“一畝三分地”的思維,聚焦《京津冀協調發展規劃綱要》“一張圖”,展開“一盤棋”建設,在交通、生態、産業轉移三大領域率先取得突破。京津冀環境執法聯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成立,則為三地環境執法聯動提供了保障。此外,北京還與河北形成了京冀跨區域碳排放權交易,在全國率先探索開展跨區域交易試點建設。這一項重要制度創新,是建立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的具體實踐。

  區域聯動。地域相連,在霧霾面前誰都不能獨善其身。在12月18日發生霧霾天氣時,河北、北京、天津提前發佈紅色預警,內蒙、山東、山西、河南等周邊區域的44個城市都聯動預警、啟動響應。這種區域聯動機制、提前落實應急減排措施,實質上就是舉區域之力,保衛藍天。于振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