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科技超乎想像
- 發佈時間:2016-01-11 05:54:21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科技的每一次進步都在深刻影響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社會,甚至改造我們的地球。
2016年的科技進步將會給我們帶來哪些變化?就讓我們依據現有資訊,合理推測一下吧。
搜奇探秘的“新工具”
自從學會使用工具,人類的進步越來越快。新工具往往帶來新發現。2016年,有哪些值得期待的“新工具”?它們有可能帶來哪些新發現?
2016年,大型強子對撞機有可能發現新粒子。
粒子物理的世界充斥著各種試驗。2015年12月,歐洲核研究組織(CERN)旗下兩組科學家團隊表示,已探測到大量伽馬射線,而這些過量伽馬射線很可能代表某種新型基本粒子,這一粒子可能是希格斯-玻色子存在的線索。這是他們自2015年初重啟大型強子對撞機以來所取得的首個重大研究成果。隨著大型強子對撞機不斷提高能量,現在的運作能量已是最初開始運作時的兩倍,更“高能”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有可能會在2016年給我們帶來驚喜。
2016年,引力波探測有可能取得重大成果。
美國的“鐳射干涉引力波天文臺”剛剛進行了升級,有可能在2016年以更高的靈敏度獲得數據,幫助科學家探測到引力波的痕跡。引力波是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預言的一種時空波動,數十年來,科學界一直在致力於探測扭曲的時空。事實上,引力波就像是時空的漣漪,如果將時空想像成水面,那麼天體碰撞事件就如同一塊石頭落入水中所引發的水波,只不過引力波的傳播速度可以達到光速。為了尋找引力波,科學家需要借助宇宙中的極端事件,比如黑洞合併、中子星事件等,因為大品質天體等可以産生相對較強信號的引力波。
除了歐洲和美國的老工具升級,中國人搗騰出的新工具也不容小覷。
2016年,暗物質探測可能會有突破。
我國去年12月發射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太陽同步軌道上飛行,從它的觀測數據獲得的首批科研成果預計將在今年下半年發佈。由於“悟空”所提出的觀測對象和觀測能區到目前為止都是全球首次,這些科研成果有可能會非常激動人心,比如説,發現暗物質的蛛絲馬跡。
2016年,中國還將發射世界第一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實現衛星與地面之間的量子保密通信試驗;併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用於研究黑洞的性質及極端條件下的物理規律。
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也將於2016年9月建成,它將取代美國波多黎各的阿雷西博天文臺,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射電望遠鏡。它的面積相當於30個足球場,建在貴州省西南部山區中形成于4500萬年前的天坑裏。FAST可以捕捉遠在百億光年外的射電信號,幫助人類洞察隱藏在宇宙深處的秘密。
走進生活的“機器人”
新粒子、引力波、暗物質……這些都屬於基礎科研,離普羅大眾的生活尚遠。2016年,哪些高科技有可能走近大眾?
這需要我們“溫故而知新”。
以往,人工智慧、機器人、網際網路三個方向的技術並行向前,三個産業之間沒有太多交集。但2015年,人工智慧、機器人和網際網路加速融合,令智慧機器人産業呈現爆發態勢。無人機、掃地機器人、智慧客服機器人等産品都走向了普羅大眾。
2016年,將有更多融合人工智慧、機器人、網際網路三個方向的“機器人”産品融入生活。
2016年,有可能是無人駕駛汽車,也就是“輪式機器人”步入實用階段的元年。去年8月,智慧公交車iBUS採用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毅課題組研發的技術,首次完成實路實驗。這是世界上首輛自動駕駛公交車走實際道路的成功實驗,意味著無人駕駛汽車進入現實生活的技術手段已經基本成熟。1月6日,一年一度的美國國際消費電子展上,智慧汽車無人駕駛成為焦點。在會展上,奧迪、寶馬等多家車企展示了他們的智慧汽車,並宣佈將加快發展全自動無人駕駛技術。
2016年,無人機技術還將取得更大的進步。配備無人機的攝像頭將更強大,機身將更小,更易使用。新一代無人機速度將更快、更加輕巧。可載人的無人機也將問世。另外,2016年,亞馬遜的無人機送貨服務將在英國正式推出。去年11月份,亞馬遜曾展示其無人機原型,它可以在30分鐘內將包裹自主送達客戶手中。亞馬遜正在設計一個完整的“無人機家族”,其位於英國康橋的實驗室正在設計便於使用的不同款無人機。
2016年,人工智慧技術將更多推向實用,改變我們的生活。比如,你可以不用記密碼了。密碼要麼難以記住,要麼過於簡單而不夠安全。而事實上,生物識別這種人工智慧技術,早就可以通過指紋、虹膜等資訊確認你的身份,取代繁瑣的密碼。指紋感測器如今已經成為高端智慧手機中的標配,面部識別技術也被整合到Windows 10中,萬事達卡正考慮用自拍來取代密碼。這方面中國的技術也很棒,比如中科院自動化所的虹膜識別技術就在國際上名列前茅,並被應用於國內外市場中的安防、上下班打卡、ATM機取款等實際用途。
2016年,虛擬現實(VR)技術將經受主流消費市場考驗。虛擬現實利用技術手段全方位地在人和機器之間傳送感覺信號,力圖逼真地再現人類熟知的外部世界。新力、HTC等都選在今年推出重量級VR産品。未來,融合虛擬現實的智慧眼鏡將變得和今天的智慧手機一樣普及。
改造地球的“人類世”
人類的活動正在改變著地球上的氣候環境。比如現在頻發的霧霾和各種極端天氣。
人類對自然系統的影響將成為今年的焦點話題之一。尤其是2016年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歷史最熱年。科學家們預測,氣候變化以及“厄爾尼諾”現象的持續影響,將可能導致2016年全球平均氣溫超過2015年最高值。
“人類世”是2000年前後提出的新術語,表示目前的年代,人類正激烈地改變著許多重要的地質環境。這個術語尚未得到正式認可,地質學家認為我們仍然處於全新世,起始於大約11700年前的最後一個冰川期末期。2016年,由英國萊斯特大學教授簡?扎拉希維奇召集的一個研究團隊將致力於尋求更多的證據,並提出正式推薦稿,希望能夠在國際地層委員會會議召開之前將“人類世”正式定義。因此,在眾多科學家的推動下,2016年“人類世”有可能被正式承認為一個地質時期。
為了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輕“人類世”對地球的不利影響,科學家們也蠻拼的,他們正在試圖將二氧化碳直接轉化為液體燃料,並建立了不少小型示範項目。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謝毅教授、孫永福特任教授課題組就設計出一種新型電催化材料,能夠將二氧化碳高效“清潔”地轉化成液體燃料甲酸,該成果刊登於今年1月7日的《自然》雜誌。謝毅、孫永福課題組研究發現,利用鈷和鈷氧化物雜化的超薄二維材料,能夠大幅提高其原本很低的對二氧化碳的催化還原性能。
當然,宇宙中不止一個地球。在地球上折騰的同時,科學家們也沒忘了放眼宇宙。去年7月,美國宇航局曾宣佈發現另一個“地球”,在距離地球1400光年的地方,發現一顆相似度0.98的類地行星。今年,人類還將有哪些宇宙探險計劃呢?
2016年7月4日,美國宇航局“朱諾”號木星探測器將抵達木星,開始歷史上第二輪對這個太陽系內最大行星的探測任務。前一項“伽利略”號探測任務從1995年一直持續到2003年。“朱諾”號抵達木星後,將以每小時2.65萬公里的速度飛行,這是人造天體飛行速度的歷史新高。“朱諾”號任務就是用來研究木星內核,尋找水,並繪製其雲層圖。
歐洲人則一直希望能夠在2016年啟動其首輛火星車“Exomars”號計劃。今年3月,火星太空生物科學探測器將從拜科努爾航太發射場發射升空。
2016年也將是我國的宇航發射大年。我國年宇航發射次數將在2016年首次突破20次,其中有15次為重大專項任務或首飛任務。載人航太工程要完成“長征七號”運載火箭首飛、“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和“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的發射任務。“長征五號”運載火箭將首飛,對於探月工程後續任務的推進和空間站工程的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人類世”是一個科學家們充滿想像力的年代。2016年,各種科學突破和科技應用,將會如何超越我們的想像?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