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首部反映稻作文化的紀錄片《稻之道》在京首映

  • 發佈時間:2016-01-08 16: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北京1月8日訊 (記者 于泳)首部全面反映稻作文化的大型人文歷史紀錄片《稻之道》,1月8日在北京舉行首映禮。

  這部歷時三年拍攝的大型紀錄片,以《稻之源》、《稻之田》、《稻之人》、《稻之味》和《稻之恒》五集的篇幅,從考古學、民族學、文化人類學、生物學、農業科技等角度全面展示了稻米起源和發展對人類文明進步的深刻影響,展現了新中國現代水稻科研和生産發展進程和成就,及中國水稻增産對緩解世界糧食短缺的巨大貢獻。

  該紀錄片以大量考古發現和生物遺傳研究最新成果證明,中華民族最早開始種植稻米,並向世界傳播,使稻米和玉米、小麥一起成為當今世界三大主糧。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人口以稻米為主食,因此,稻米是中華民族對人類社會最重要的貢獻之一,稻米養育了中華民族,稻作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之一。

  《稻之道》幾乎集納了世界主要稻作産區的人文景觀,採訪了包括“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印度水稻之父”斯瓦米納森在內的七十多位世界上最重要的水稻農業科學家、人文學者和與稻米息息相關的普通民眾。

  由廣西出品的這部紀錄片,也以將近一半的篇幅展現了以壯侗民族為代表的稻作民族珍貴的文化遺存和令人驚嘆的自然景觀。中國科學院院士韓斌2012年在英國《自然》雜誌發表論文,提出以現代生物基因工程技術實驗證明,現代栽培稻與廣西現存的野生稻親緣關係最近,這意味著,壯族先民極有可能是世界上最早進行栽培稻種植的民族。這個結論有待歷史與文化研究進一步證實。

  《稻之道》還最大程度地展現了廣西豐富的稻作文化風貌,也直面了瀕臨危境的野生稻、受到環境污染挑戰的稻米生産消費和正在消失的稻作文化遺存保護的難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