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學為人師 行為世范

  • 發佈時間:2016-01-08 03:59:5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輝平易近人,讓記者覺得並不像個專家,更像一位慈祥的長者。採訪中,不管多麼簡單的問題,他總是為大家逐個耐心講解;講到育種技術,更是娓娓道來,輕描淡寫中點出精髓所在。

  熟悉王輝的人都知道,他今天的成就,是他懷揣夢想,飽經歲月的洗禮,憑著真刀實槍打拼出來的。但談到自己的辛勤付出,老人卻靦腆地不愛多談。他牽掛最多的,還是糧食安全問題。同樣的一株小麥,在普通人眼裏就是糧食;但在王輝眼裏,早就在聯想如何利用組合搭配培育出更好性狀、更多産量的品係。

  平凡的工作能夠做到極致,就是不平凡。搞育種工作存在巨大的風險,常規育種,順利的話,一個品種面世也得經過8年時間。有時,在近百畝試驗田中辛勤耕種一年,到頭來卻兩手空空。大多數人終其一生,顆粒無收。王輝卻忍得住辛苦,耐得住寂寞,最終取得了成功。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做學問的精神。對於育種人來説,種子就是天,但他卻甘願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拿出來跟大家分享,“老農科精神”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王輝的學生還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課題組有很多小麥品種符合省裏的審定標準,如果按程式申請,很可能通過審定,但王輝堅決不同意申請。只因他對小麥的性狀沒有完全掌握,如果現在推廣了,一旦有些品種的隱藏缺陷表現出來,造成損失,後果極其嚴重。沒有把握的事,他堅決不幹。

  我們看到,為實現中國夢,像王輝這樣愛國奉獻、淡泊名利、嚴格自律、學為人師、行為世范的高校老專家正在身體力行。在採訪最後,王輝説,自己年齡大了,卻不能停止腳步,需要抓緊時間培養接班人。

  的確,發展中的祖國需要創新,更需要注入創新的活力。要實現穩定持續的創新,還需要最大限度地鼓勵和培育年輕人樂於吃苦耐勞、學會創新創造,這樣,全社會的創造活力才能不斷奔涌,各行各業的創新面孔才會不斷涌現。

  讓我們為王輝教授點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