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材料開闢紡織行業新天地 新品研發多點開花

  • 發佈時間:2016-01-07 08:4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許紅洲  責任編輯:羅伯特

  

  近年來,紡織新材料企業加快“兩化”融合和智慧製造,生産效率提高,産品品質提升。圖為浙江某紡織企業智慧化生産線一角。經濟日報記者 許紅洲攝

  高性能膜材料、碳纖維、芳綸……這些平時難得一見的材料已經廣泛應用於紡織行業中。“十二五”時期,我國已成為全球範圍內高性能纖維生産品種覆蓋面最廣的國家。專家認為,新材料將給紡織行業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而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以及個性化、差異化、功能化的消費需求升級,也將為紡織新材料的不斷開發和提升提供更新更大的舞臺——

  2015年12月25日,“紡織之光”中國車用纖維新材料及應用重點成果現場推廣活動在江蘇鹽城召開。與會專家們參觀了奧新新能源汽車公司碳纖維電動汽車生産線和中復神鷹碳纖維有限責任公司生産線,對我國首臺碳纖維汽車整車及零部件輕量化程度給予了高度評價。“新能源汽車輕量化是國家重點支援的項目,這為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空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副會長高勇説。

  新品研發多點開花

  新材料是支撐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基礎材料,也是全球發展最快和最活躍的科學技術領域之一。

  “在國家大力發展的新材料中,大部分與紡織行業相關。比如高性能膜材料、碳纖維、芳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纖維等高性能纖維及其複合材料,奈米、超導、智慧等共性基礎材料,這為紡織工業提供了巨大的發展空間。”長期從事纖維材料研究與開發工作的天津工業大學教授肖長髮説。

  近年來尤其是經過“十二五”科技攻關,我國紡織行業在各類新纖維新材料的研發和應用上多點開花,成果豐碩。“過去在新材料領域的空白,已經基本得到填補,陸續進入産業化階段。”高勇説。

  “‘十二五’期間,碳纖維、芳綸、聚酰亞胺、聚苯硫醚等高性能纖維産業化取得突破性進展,我國已成為全球範圍內高性能纖維生産品種覆蓋面最廣的國家。”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會長端小平告訴記者,替代石油資源的新型生物基纖維材料,更是如雨後春筍般紛紛登場。竹漿纖維、麻漿纖維、蛋白複合纖維,以及用蝦蟹殼為原料提取的殼聚糖纖維等先後實現了産業化生産,自主智慧財産權技術領先國際。

  同時,各種差異化、功能化纖維通過運用奈米、複合、超細、共聚和接枝等技術,提高和改變了原有化纖的性能和功能。吸濕排汗、保暖、涼感、抗菌、阻燃等功能纖維和複合纖維規模化生産和應用日趨成熟,大大提升了服裝和家紡産品的附加值。目前,我國化纖差別化率達到56%,比2010年提高10個百分點。

  協同創新推動應用

  在2016春夏系列中國國際時裝周上,一場以“根”為名的時裝發佈完美呈現,再次傳遞出未來時尚的核心將是基於高科技新材料的布料創新。這也是鄧兆萍以設計師和企業家身份,對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高科技纖維“軼綸95”在服用領域的又一次全力推廣。

  “軼綸95”是源於航太科技的軍工材料聚酰亞胺纖維,具有輕薄暖、原生遠紅外、極致親膚、防菌和阻燃功能等特點,是國家“十二五”新材料規劃中重點鼓勵發展的戰略性新材料和民用高新技術纖維産品。

  “我堅信這種新材料對紡織品和服裝領域有著不可估量的影響力和巨大的市場空間,由此我們全球代理和産品開發。如何吸引更多的設計師與品牌關注和使用這一革命性的新材料,為消費者帶來更多科技、健康、環保的新體驗,將是我的重要工作內容。”廣東普麗衣曼董事長兼設計總監鄧兆萍表示,普麗衣曼已與即發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達成聯盟,攜手推動“軼綸95”纖維多樣化新型布料的研發和規模化生産。

  “通過産業鏈協同創新,將會大大促進新纖維實現終端産品的技術創新,為多元性應用提供可能。各種新纖維的不斷研發和提升,最終目的就是為了更好地應用。”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玉萍説。

  纖維是紡織産業鏈的起點,只有纖維和下游産品的技術創新與品牌創立相互促進,産生疊加效應,才能加快提升紡織行業的整體水準,提升整個産業鏈的價值。為此,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已連續四屆發佈了“中國纖維流行趨勢”,逐步形成了産業鏈上下游有效對接的新模式,有力地促進了纖維新産品的推廣和應用。

  市場潛力持續釋放

  核心技術的突破,研發能力的提升,製造裝備和工藝的改進,全産業鏈協同創新共推應用的共識的形成,都為紡織新材料迎接更大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進入“十三五”,隨著纖維應用領域的不斷擴展和消費能力的增強,紡織新材料的市場空間和增長潛力仍將會進一步釋放。

  端小平表示,“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和“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實施,將加快推動我國化纖工業的智慧化和綠色化發展。高性能化、差別化、生態化纖維應用領域將會繼續向交通、新能源、醫療衛生、基礎設施、安全防護、環境保護、航空航太等産業用領域方面深入拓展。

  “‘十三五’時期,我們的目標是産業用化纖的比例從目前的28%提高到33%,高性能纖維有效産能達到26萬噸,生物基纖維有效産能超過90萬噸。”端小平説。

  同時,隨著我國經濟結構的深度調整和對外開放,城鎮化進程加快,以及以中産階級、老齡消費等為代表的個性化、差異化、功能化的消費需求升級,也都將為紡織新材料的不斷開發和提升提供更新更大的舞臺。(經濟日報記者 許紅洲)

新材料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光啟技術 27.78 10.02%
2 晶瑞股份 34.38 10.02%
3 藍曉科技 40.90 10.01%
4 久吾高科 35.09 10.00%
5 中石科技 69.43 10.00%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華友鈷業 111.14 -6.24%
2 太空智造 10.63 -5.00%
3 *ST華澤 7.89 -4.94%
4 宏發股份 40.31 -4.64%
5 贛鋒鋰業 73.86 -4.55%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