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實現更有品質的發展:讓員工有收入

  • 發佈時間:2016-01-07 08:0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收入分配結構有了明顯改善,低收入群體收入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讓員工有收入,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需要健全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勞動報酬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也需要重視提升企業勞動生産率,避免收入增長“單腿”走路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

  近年來,我國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工資性收入不斷增加,但人們對收入獲得感的吐槽也多了起來。生活水準提高了,花錢項目增多了,以前沒有的開支現在成了日常開銷,人們對收入增加的期望值水漲船高。

  立國之道,惟在富民。截至目前,我國在規範收入分配秩序,“提低”“限高”“擴中”方面出臺了不少良策。比如,去年以來,央企高管降薪、機關事業單位人員工資調整、養老金“雙軌制”終結等,見證了我國收入分配改革的進程。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不減的情況下,各地紛紛上調最低工資標準,表明瞭政府對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標的重點關注。

  在多年政策調節之下,我國收入分配結構有了明顯改善,低收入群體收入不斷提高,中等收入群體規模不斷擴大。收入差距擴大趨勢仍處高位水準,收入分配不公尚未根本解決,收入分配改革的任務仍然艱巨。我國若要實現更有品質的發展,讓員工有收入、讓居民有獲得感是必須直面的難題,也必須想方設法加以解決。

  讓員工有收入,需要建立完善合理的收入分配製度。這既是社會公平的重要體現,也是百姓關心的焦點。收入分配改革,並非簡單地降低高收入或提高低收入就能讓人滿意的,而是必須以公平為導向,通過制度安排,保障收入分配的公正性。具體來説,就是堅持機會和過程平等,消除不公正因素,使人們能夠通過自身努力改善生活狀況,形成良好的市場競爭環境。

  讓員工有收入,需要健全工資正常增長和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勞動報酬與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分配格局中的比重。比如,推行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工資正常增長機制,使工薪勞動者收入增長和勞動生産率提高同步。比如,擴大社會保障覆蓋範圍,不斷提高最低工資標準和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穩步提高社會保障待遇水準,建立完善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等退休人員基本養老保障待遇的確定機制和正常調整機制等。

  讓員工有收入,需要重視提升企業勞動生産率,避免收入增長“單腿”走路。勞動生産率是分配調整的基礎,低工資人群工資的提高如果不能與其勞動生産率提高保持同步,企業勢必面臨經營壓力。從另一個角度説,不提高勞動生産率,就難以解決增加低收入人群收入的問題。因此,在提高勞動報酬的同時,通過教育扶貧、加強職業技能培訓等方式提升低收入人群的勞動生産率,應該成為提高收入的有效出路。

  改革不會一蹴而就。應該看到,工資分配製度改革是各項體制改革中最富挑戰性的改革,也是一道世界性難題。不能把分配問題簡單化、短期化,在方案設計上必須兼顧各方合理訴求和職工切身利益。“十三五”規劃建議在談到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的目標中,強調提高發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續性,這些都與縮小收入差距息息相關。這也就意味著,未來經濟發展的成果要更多地讓全體人民特別是低收入人群共用。(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韓秉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