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1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廉價藥“長效盤尼西林”頻頻斷貨 廠家不賺錢選擇停産

  • 發佈時間:2016-01-06 17: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溫飛 馮慧玲 張建亞  責任編輯:羅伯特

  央廣網北京1月4日消息(記者溫飛 馮慧玲 安徽臺記者張建亞)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最近,山東濟南市民張女士的孩子因鏈球菌感染,需要定期注射一種名為“注射用芐星盤尼西林”的一種長效盤尼西林,但濟南的多家大醫院都沒貨。而在全國多地,這款廉價藥也頻頻告急。

  據了解,長效盤尼西林是一種粉狀製劑,也是目前公認的預防鏈球菌感染、減少風濕熱復發及風濕性心瓣膜病等特效藥。專家介紹,“長效盤尼西林”注射液是一種常用、便宜、臨床上不可缺少的長效藥,我國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開始使用。

  然而,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國只有四家藥企具備註射用芐星盤尼西林的生産資質,但其中居然有兩家已經停産,僅有兩家仍在生産。那麼,這種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廉價藥消失的原因是什麼?如何改變廉價藥及生産企業的命運,使廉價藥真正流通到患者手中?

  記者在採訪中了解到,在全國多地,類似長效盤尼西林的廉價藥也頻頻告急。近日,安徽一名13歲小患者急需一種“救命藥”平陽黴素,在全省只找到4盒庫存。小姑娘的主治醫生、安徽省立醫院婦産科主任醫師趙衛東幾經週折找到一家生産平陽黴素的廠商,廠家直接表示該藥品一年前就停産了。

  為什麼這種藥物既有效又便宜,反而買不到?趙醫生的解釋很“直白”,因為生産這種藥掙不了多少錢。“現在治療腫瘤的新藥不斷研發出來,加了一些成分、加了一些功能,成本也上去了、價格也上去了,相對來説藥廠的利潤空間就上去了;但平陽黴素適用人群小,所以廠家大量生産賣不掉,不賺錢,價格又是物價部門管的,不賣高,所以就沒有利潤了,就不會再投入。”

  國內某抗生素生産企業相關負責人對記者透露,自最嚴“限抗令”實施以來,抗生素生産企業受影響非常大,很多小企業不願虧本生産低價藥,大企業在低價中標的競爭模式下日子更不好過,為了不喪失市場份額,只能千方百計地低價中標,很多抗生素的價格都在成本價以下。最終形成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這些價格低廉的基本藥物由於利潤不足而逐漸在市場上消失。

  近年來,西地蘭、注射用紅黴素、魚精蛋白、潘生丁等多種供應數十年的基本藥物逐漸在市場消失。一項對全國12城市40余家三甲醫院臨床用藥情況的抽樣調查顯示,國家和地方增補的基本藥有500多種,短缺的已高達342種。趙醫生呼籲,為危重病人保住這些廉價“救命藥”,已經到了政府該調控的時候。“我認為國家應該出臺一些政策,為什麼不可以搞一些儲備?甚至高價去收購一部分,讓廠家能夠保本,能夠有營運的價值,政府要儲備,這是救人的事情啊!”

  北京大學國家發改委研究院教授劉國恩表示,便宜救命藥緊缺一方面是監管存在漏洞,另一方面是價格、分配管制和以藥養醫的體制存在弊病。

  劉國恩坦言,我們有一些藥品可能以前定的最高零售價格已經低於它的生産成本,自然這些廠家就選擇離開這個市場。這些産品其實在市場上並不是非常多,可能不到我們所有産品的10%。劉國恩提出疑問,為什麼我們發現很多低價藥品出局的比例遠遠超過10%呢?他分析可能還有很多其他的原因,包括各個省在進行二次的政府干預,通過超標採購在國家發改委管控的最高零售價格之下進行進一步的降價。

  劉國恩認為,通過市場手段解決不了,那只有一個辦法,通過政府的公共財政之手,舉辦相當數量的政府全資托底的藥廠,讓它賠本經營,政府公共財政來兜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