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9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金融治理格局彰顯中能量

  • 發佈時間:2016-01-05 22:29:4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高攀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中國倡議成立、57國共同籌建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于2015年12月25日正式成立。這是國際經濟體系改革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事件,也是近年來中國為推動全球金融治理“存量”和“增量”改革、提升新興經濟體話語權而努力的重要縮影。

  2008年爆發的金融危機成為世界經濟力量對比發生歷史性轉折的標記點,對現有國際金融體系進行改革與完善的呼聲此起彼伏。由於在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擁有一票否決權的美國持消極拖延的態度,改革進展十分有限。譬如,2009年,一些國家提出發展超主權儲備貨幣體系、充分發揮特別提款權作用的主張,因為美國並不歡迎,最後不了了之。

  儘管如此,全球經濟治理改革已是大勢所趨。經過數年探索,中國形成了較為清晰的全球金融治理改革思路:一方面,繼續發揮現有國際金融體系參與者、建設者、貢獻者的角色,積極推動世行、IMF等國際金融機構的“存量改革”,提高新興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代表性和發言權;另一方面,主動引領和參與創建亞投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新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以建設性方式對全球金融治理架構進行“增量改革”。

  不同於以往的國際金融機構,亞投行和金磚銀行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倡導合作、共贏、開放、包容的理念,致力於發展中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更好地滿足發展中國家的訴求。需要説明的是,亞投行和金磚銀行是對現有國際經濟秩序的補充和完善,它們將與現有國際機構合作,共同促進全球經濟發展,實現互利共贏。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創新性“增量改革”一定程度上倒逼全球經濟治理體系進行“存量改革”。美國康奈爾大學教授、布魯金斯學會研究員埃斯瓦爾·普拉薩德説,亞投行不僅賦予中國在未來國際規則制定方面擁有更大影響力,也會激勵現有國際機構完善其治理結構,這種建設性地參與國際事務的方式將有助於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美國財長雅各布·盧近期在接受採訪時承認,亞投行的籌建以及歐洲盟友不顧美國反對加入亞投行正是美國國會改變態度、最終批准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的原因之一。

  2015年11月底,人民幣被納入IMF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子的消息成為現有國際金融體系“存量改革”取得進展的新佐證。此舉被認為是對國際社會要求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回應,順應了全球金融治理演變趨勢和市場需求,體現了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貨幣體系中話語權的上升。半個月後,中國成為歐洲復興開發銀行新股東,中國與世界進一步深度共融。日本東京大學公共政策研究生院教授河合正弘認為,考慮到中國經濟的巨大規模和中國與發達經濟體現有的密切聯繫,將中國排除在國際經濟架構之外是不現實的,應當鼓勵中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發揮有效作用。

  當前,中國正以“前所未見”的規模和速度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這既是中國在全球經濟格局演變大背景下的順勢之舉,也是與世界實現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內在需求。中國角色將始終為全球經濟治理格局演進提供正能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