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年首個交易日A股遭“熔斷”考驗

  • 發佈時間:2016-01-05 09:31:30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首個交易日,熔斷機制剛剛正式實施就對A股形成嚴峻考驗。作為熔斷機制的基準指數,滬深300指數先後觸發5%和7%的熔斷閾值,股票現貨和股指期貨市場于當天13時33分暫停全天交易。指數熔斷的同時,兩市再現“千股跌停”。

  當日上證綜指和深證成指分別以3536.59點和12650.72點小幅低開,此後一路震蕩下行。下午13時12分,因滬深300指數觸發5%的熔斷閾值,兩市暫停交易15分鐘。恢復交易後各主要指數繼續全面下挫,滬深300指數觸發7%的“二次熔斷”閾值,導致股票現貨和期貨交易於13時33分全面暫停。二次熔斷後,滬深300指數收報3469.07點,跌261.94點,跌幅由熔斷時的6.98%擴大至7.02%。

  同期,上證綜指收報3296.26點,跌242.92點,跌幅達到6.86%。深證成指和創業板指數則分別以11626.04點和2491.24點報收,跌幅高達8.20%和8.21%。

  指數熔斷的同時,滬深兩市個股普跌,僅40余只交易品種上漲。不計算ST個股和未股改股,30多只個股漲停,其中絕大多數為近期上市的次新股。兩市再現“千股跌停”,跌停總數高達近1500隻。行業板塊全線下挫,其中汽車、運輸物流、券商保險、煤炭、建築工程等權重板塊領跌,且跌幅高達7%左右。IT、日用品、電子等板塊相對抗跌,但跌幅也超過了2%。

  由於當日交易提前結束,兩市成交分別為2409億元和3553億元,總量接近6000億元。

  在機構看來,新年首個交易日A股觸發熔斷,與多個不利因素的共振相關。

  一方面,去年7月8日管理層採取的對重要股東“減持禁令”將於1月8日到期。機構測算當月限售股解禁規模高達1.1萬億元,這可能導致投資者對減持壓力的恐慌;另一方面,註冊制漸行漸近,市場對於新股擴容和減持的擔憂形成疊加效應。

  此外,在上年末跌至四年多低點的基礎上,新年首個交易日人民幣匯率再度下行,離岸人民幣匯率則出現大幅下挫。月初公佈的上年12月財新製造業PMI指數連續第10個月低於榮枯線,也被認為影響了市場的做多情緒。

  不過機構也認為,市場連續觸發熔斷的概率不大。來自國泰基金的觀點認為,當前確實存在部分個股被高估、獲利有待了結的情形,但市場本身杠桿並不高,未來連續深幅調整的可能性較為有限。據新華社

  ■ 名詞解釋

  何為熔斷機制?

  熔斷機制起源於美國,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設立的一種保護機制,即在交易過程中,當價格波動幅度達到某一限定目標時,交易將暫停一段時間,類似于保險絲在過量電流通過時會熔斷以保護電器不受到損傷。除美國外,法國、日本、新加坡、南韓等國也都採用了熔斷機制。

  2015年12月4日滬深證券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發佈指數熔斷相關規定,選取滬深300指數作為基準指數,在當日下跌5%時暫停交易15分鐘,下跌7%時暫停全天交易。熔斷機制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

  多數市場人士認為,作為成熟市場的通行做法,熔斷機制總體有利於平抑市場非理性擾動。一方面,熔斷機制有利於穩定市場情緒,防範投資者的過度反應;另一方面,相較于對個股的限制,對證券市場的整體性波動限制更平衡了小散戶和大莊家的力量。綜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