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5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脫貧攻堅的銅梁故事

  • 發佈時間:2016-01-05 08:33:1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鄧俐

  2015年12月30日,午後的冬日暖陽照在甘世元一個月前剛搬入的新房上,陽光透過玻璃灑滿房間,屋子顯得亮堂堂、暖洋洋。

  甘世元是重慶市銅梁區水口鎮樹蔭村剛剛脫貧摘帽的貧困戶之一。一如深丘冬陽的難得,甘世元的好日子更來之不易。

  “舉全區之力,堅決打贏新一輪扶貧攻堅戰,為建設幸福美好新銅梁奠定堅實基礎!”銅梁區委書記陳勇斬釘截鐵地説,要採取一切措施,確保在2015年底前5個市級貧困村全部脫貧。

  陳勇的底氣,源自從中央到地方對扶貧開發工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援,源自全區5個市級貧困村、4606戶14498名貧困群眾的脫貧吶喊和殷殷期望,萬眾一心的脫貧攻堅戰中,銅梁在行動。

  甘世元的好日子正源於這一背景。

  一心一意啃下“硬骨頭”

  銅梁區位於長江上游地區、重慶西部,是中國人民志願軍特等功臣邱少雲的故鄉和享譽海內外的銅梁龍燈藝術的發祥地。

  近年來,銅梁區扶貧開發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全區有14個鎮街的17個村先後脫貧銷號,貧困人口由2006年的2.8萬人減至1.45萬人,貧困發生率下降到2.36%,為全面小康奠定了基礎。不過,最後剩下的太平鎮坪漆村、維新鎮沿河村、西河鎮雙永村、水口鎮樹蔭村、安溪鎮金灘村5個市級貧困村、4606戶14498名貧困群眾,每人平均年純收入僅為4619元,只有全區平均水準的37.1%。

  2015年,貧困,給銅梁留下的是最難啃的“硬骨頭”。

  這樣的“硬骨頭”怎樣啃?銅梁區思考後決定採取“靶向治療”、精準施策,讓每戶困難群眾如期脫貧不掉隊,脫貧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2015年7月10日,《銅梁區進一步動員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扶貧開發總體方案》(下稱“方案”)出爐。銅梁決定,舉全區之力,對最後5個市級貧困村展開幫扶,讓這些貧困村按期實現整村脫貧。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

  在區級層面,銅梁決定投資3532萬元,以5個市級貧困村為核心,新建公路、人行便道、山坪塘、自來水管網、攔河堰等基礎設施。整合涉農資金,每村1000萬元,支援5個市級貧困村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重點發展經果林。同時,投資完善這些村的村級服務中心、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全面落實貧困學生的補助政策,強化貧困人口的社會保障,醫療、養老、意外傷害等保險做到應保盡保;加強農村貧困勞動力的實用技術、專業技能的培訓。

  值得一提的是,銅梁區委、區政府也將扶貧工作納入全區2015年鎮街和對口幫扶部門政績目標考核,實行扶貧脫貧工作“一票否決”。區委、區政府督查室以每旬一次的頻率,通報工作進展,推動工作落實,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全面完成。

  “精準幫扶、精準脫貧、精准考核,脫貧工作,絕不能摻半點假水。”區委的要求,區農委(扶貧辦)主任黃光亮牢記於心。

  “時間緊,任務重,所以行動必須快!”區委的要求,落實到全區脫貧攻堅體系中,扶貧力量全面迸發。

  一村一隊扶貧手把手

  從妹妹家吃完刨豬湯回來的甘世元,剛一進屋便急忙到不遠處的老房子給自己養的十幾隻土雞添食。

  老房子有兩間土屋,光線不好,時常透風、漏雨,甘世元和哥哥兩個單身漢一起居住生活了五六十年。去年11月,兄弟倆搬離了這座D級危房,搬進政府建的新居,哥哥被介紹外出務工,不能幹重活的甘世元在村裏幫扶下在老房子裏養起了雞。

  看著爭搶吃食的一隻只三五斤大的雞,甘世元笑得合不攏嘴:“土雞一隻賣100元,加上打短工的錢,今年可以過個好年!”

  和甘世元一樣,在土地貧瘠、灌溉不足、基礎設施落後、交通不便、以傳統的種養殖業為主的市級貧困村樹蔭村,全村35戶、114名建卡貧困人口如今都有一筆脫貧增收賬,甩掉了多年戴在頭上的“貧困帽”。

  問渠哪得清如許?

  “扶貧要扶到貧困戶的心坎兒上,就要抓準扶貧的‘牛鼻子’。”黃光亮説,要想精準地挖掉“窮根”,就要根據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實際情況,制訂針對性方案,做到“一村一策、一戶一法”,精準施行“功能表式”扶持。

  “方案”出臺後,銅梁排出了最強指揮陣容——區扶貧開發工作領導小組組長由區委書記挂帥任組長,5位區級領導任副組長,並分別兼任5個貧困村駐村工作隊隊長。工作隊的隊員,也大都是來自銅梁區級職能部門和街鎮的領導幹部。

  同時,區財政、國土、城建、交通、水務5個“實力部門”成為貧困村對口幫扶的單位。民盟銅梁區支部、民建銅梁區支部、民進銅梁區支部、農工黨銅梁工委、銅梁區工商聯也分別聯繫5個貧困村,利用自身優勢,發動社會力量進行幫扶。

  此外,銅梁區紀委印發了《關於強化紀律保障助力扶貧攻堅的通知》,要求全區紀檢監察機關認真監督執紀問責,為打好扶貧攻堅戰提供強有力的紀律保障,並明確5名紀委常委對口聯繫5個貧困村。

  2015年7月13日,銅梁以區級領導為隊長的駐村工作隊、對口幫扶部門、層層遴選出的“第一書記”、大學生村官,正式分赴5個市級貧困村開展工作。

  而這一行動,離方案出臺不過3天。5個駐村工作隊按照“缺什麼、補什麼”的原則,全面完成貧困村建“八有”的目標。這“八有”包括:每個貧困村有一個特色主導産業、一條硬(油)化村社公路、一個便民服務中心、一套落實社保政策到戶的具體措施、一個整潔的村容村貌、一個堅強有力的村級班子、一支穩定的駐村工作隊、一個有效的結對幫扶機制。

  對貧困戶,則以“有什麼困難解決什麼困難”為幫扶原則,全面為他們解“八難”,即解決困擾他們多年的穩定增收、便捷出行、安全飲水、住房改造、素質提升、看病就醫、子女上學、公共服務等難題。

  2015年7月13日,銅梁區林業局副調研員王志端和駐村工作隊隊員一起來到太平鎮坪漆村辦公室,他受命擔任該村的“第一書記”。這位履新的“第一書記”和隊員們向當地幹部群眾誓言:“坪漆村不脫貧,我們就不走了!”

  坪漆村有建卡貧困戶40戶、低保戶33戶。2014年,全村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4840元,為全區同期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的

  38.9%。

  工作隊進駐後,立即展開入戶走訪,摸清了該村貧困的主要原因:一是交通閉塞,二是人畜飲水困難,三是沒有産業支撐,四是40戶建卡貧困戶大多因病、因殘致貧,普遍缺乏資金、技術和勞動力,靠自身能力擺脫貧困的難度也很大。

  針對這些問題,工作隊制訂出了相應的扶貧方案,包括19個小組全部通公路並打通4條出村公路;擴大自來水管網覆蓋,讓每戶都通上自來水;種植1000畝香桃基地,並配套鄉村旅遊設施等。

  目前,該村4條公路已經完工;自來水管網鋪設已完成設計正有序推進;500畝香桃基地已完成栽植;32戶貧困戶的危舊房改造結束;4口山坪塘整治完工,40戶建卡貧困戶都領到了産業補助資金買回了仔豬、鴨苗、雞苗飼養。

  “這些項目總投資達800萬元,在年底前全部完成,建成後徹底改變坪漆村交通閉塞、基礎設施落後的面貌。”王志端説,養雞鴨豬,幾個月可以賣錢,求的是“短平快”,意在解決眼前的問題;抓好交通和基礎設施,發展鄉村旅遊,才是整村未來增收致富的主要方向。

  維新鎮沿河村的脫貧工作也正按照既定方案緊鑼密鼓地推進。而最讓村民振奮的是,鎮裏引進了一家實力雄厚的企業,將村裏的老水庫包裝為“龍脊湖”發展鄉村旅遊,目前已吸納了近百村民務工。

  “我們相信今後的日子會越來越好!”貧困戶甘萬國夫婦受聘為企業栽植和管理苗木,成為“辛勤園丁”的兩口子每天能有近200元的收入,而且還是月薪制。

  一戶一策靶向斷窮根

  對有就業能力的,千方百計幫助實現就業;對有意願發展特色産業的,全方位扶持發展;對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因病致貧的,全部納入農村低保範圍,實現應保盡保;對生存環境惡劣的,推進異地搬遷,確保搬得出、有産業、逐步能致富……

  這是銅梁的一戶一策方案。沿河村貧困戶劉少然就是一戶一策“功能表式”扶持的典型受益者。

  沿河村是銅梁最偏遠山村之一,坡陡溝深,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落後,資訊閉塞,農業生産條件差,經濟發展滯後。去年,維新鎮農民每人平均純收入12318元,而沿河村每人平均純收入僅有4000多元,全村建卡貧困戶多達67戶。

  40多歲的貧困戶劉少然,上有患病多年、常年臥床的老人,下有正在讀小學的孩子。“老人沒患病時,我和妻子在外打工,一家人的日子還勉強能過得去。”

  劉少然説,自從前幾年老人生病臥床需要人護理,他和妻子不得不放棄打工回家種田。老人生病用了一大筆錢,欠下3萬塊錢的債,現在每月都還要支付一些醫藥費,沒了打工收入反倒增加開支,日子過得確實艱難。

  2015年7月,劉少然看到了一線曙光:銅梁區打響了扶貧攻堅戰,沿河村作為銅梁區5個市級貧困村之一,是此次攻堅戰的重點。

  維新鎮黨委、政府立足沿河村山地多、草料豐富的有利條件,出臺了優惠措施鼓勵貧困戶發展山羊養殖,劉少然就是受惠的貧困戶之一。

  “鎮上的政策硬是實在。”劉少然笑著説,貧困戶建圈舍、引種良種山羊、種植牧草都有補助,並協助規劃圈舍修建,指導科學養殖技術,養羊中遇到了困難和問題,政府還會派人到府來幫助解決,“今年,我們一家人可以過個好年啰!”

  維新鎮政府相關負責人説,沿河村已發展養羊大戶10戶,散戶200多戶,全村養羊的數量達到上千隻,每只羊可賣1800元左右,貧困戶每人平均可增收上千元,養羊增收的計劃可以完成。

  和劉少然一樣日子越來越好的,還有東城街道安全村二社的貧困戶殷興芬。2010年,丈夫患心肌梗塞去世,家中失去了頂梁柱。重慶錦尚農業公司到村裏建設現代農業“金梅印象”臘梅主題公園,讓殷興芬重新振作起來。她把2畝多土地流轉給公司,在臘梅園裏打起了零工,土地流轉和務工一年收入突破了1.3萬元。2015年,兒子順利考上重慶理工大學,殷興芬感覺日子更加有了盼頭。

  實踐證明,因地制宜發展産業促增收,是脫貧攻堅的有效之策。

  如今,沿河村不僅養羊,還種植優質核桃1200畝;太平鎮坪漆村栽植了優質香桃500畝;西河鎮雙永村規劃種植了胭脂脆桃500畝,成片建設200畝;水口鎮樹蔭村發展了血橙、麥科特等柑橘類及桃李等特色優質水果800畝;安溪鎮金灘村栽植的油茶苗達到了500畝。

  2015年12月30日,位於安全村的“金梅印象”臘梅園正式開園。各地遊客紛至遝來,“看一樹金梅的繁華,聞一座城市的芳香”。脫貧致富的鮮花必將開遍銅梁的田野山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