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保險絲”首日就熔斷 A股早打烊

  • 發佈時間:2016-01-05 05:29:40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陸綺雯

  A股史上首次熔斷,誕生在新機制實施後的首個交易日; 首嘗熔斷,A股市場提早1個半小時結束2016年開年交易。

  昨天,A股遭遇“開門綠”,早盤滬指重挫3.94%,午後,滬深300指數跌幅擴大至5%,觸及熔斷線。至當天13時12分,熔斷發生,滬指跌4.96%,深成指跌6.47%,創業板指跌7.10%。13時27分起,A股恢復交易,大盤繼續猛烈下跌,很快滬深300指數跌幅觸及7%,再次觸發熔斷,13時33分起全市場暫停交易直至收盤。滬指最終跌6.85%,失守3300點整數位,深成指跌8.16%,創業板指跌8.21%。

  上海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石良平認為,熔斷機制實施首日就出現如此局面,是一種“食洋不化”的表現,草率借鑒國外經驗,導致水土不服。他表示,當下,強調“中國特色”尤其重要,從歐元到俄羅斯的休克療法,眾多美國經濟理論在實踐領域失敗已給足了教訓,我們不能重蹈覆轍,就熔斷機制而言,需要好好反思。

  新年首個交易日為何大跌?

  昨天,滬深兩市跌停個股數達1100多只,只有40余只股票上漲。市場人士分析,昨天的下跌,有消息面的理由,也有心理層面的恐慌。

  首先,最新公佈的2015年12月官方製造業PMI為49.7,略微好于前值49.6,但不及預期並連續低於榮枯線,顯示經濟增速仍不容樂觀。

  其次,從資金面來看,進入2016年,A股面臨不少壓力。一是IPO新政實施後的擴容預期,有消息稱,本週就會有新一輪IPO名單出爐;二是1月8日“大股東減持禁令”到期,根據估算,潛在解禁規模約萬億元;三是近三周A股開戶數連續下降,增量資金入市放緩。

  再者,在年末排名考核過後,以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投資者不再有護盤動力,而要重新制定投資策略,調整持倉結構,比如賣掉一些浮盈較大的股票,這也可能引發市場動蕩。

  此外,昨天離岸人民幣匯率的急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股市震蕩。

  15分鐘冷靜期為何沒效果?

  熔斷機制的引入,原本是為穩定市場,但昨天的現實是,在下跌5%後的15分鐘熔斷期內,市場情緒並不“冷靜”,在恢復交易後更加速衝向7%的熔斷線。

  申萬宏源證券研究所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認為,在市場遭遇系統性風險猛烈下跌時,熔斷機制似乎有擴大恐慌的負效應,暫停交易時投資者擔心拋不掉股票無法及時止損,會在恢復交易後以更低的價格賣盤,使得市場愈發被非理性因素主導。

  中金公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漢鋒從機制設計來分析原因,他認為,目前熔斷機制一級閾值(5%)幅度較低,歷史數據顯示,A股幾乎每25個交易日就有一個交易日波動幅度超5%,而且二級閾值(7%)與一級閾值設置差距過小,僅2個百分點,正常交易可能會比較頻繁地被中斷; 另一方面,A股熔斷機制設計本身也會對市場波動産生影響。相比上漲,市場下跌更容易導致集體性的非理性行為,當市場下跌幅度接近閾值時,可能會導致因擔心熔斷生效而産生恐慌性拋售。

  熔斷機制是否需要修正?

  滬深300指數跌到5%花了2個多小時,從5%跌到7%只用了5分鐘,可以判斷,在昨天最後5分鐘交易時間,恐慌性賣盤傾囊而出。熔斷機制與穩定市場的願望背道而馳,投資者不禁要問,這樣的機制是否需要修正?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去年12月曾表示,境內資本市場是“新興加轉軌”市場,投資者以中小散戶為主,引入指數熔斷機制,是為市場在大幅波動時提供“冷靜期”。從境外經驗看,熔斷機制的引入不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化過程,也沒有統一做法,要在實踐中逐步探索、積累經驗、動態調整。

  從美國市場來看,1987年發生股災後引入指數熔斷機制,後續調整過熔斷閾值、暫停交易的時間,2010年發生“閃電崩盤”後又引入個股熔斷機制。再看南韓市場,在保留已有漲跌幅制度的情況下,在1997年發生金融危機後,先後引入指數熔斷機制和個股熔斷機制,此後又于2015年修訂了指數熔斷機制、漲跌幅限制。

  從證監會表述來看,熔斷機制存在調整空間。石良平指出,A股漲跌停板制度本身就是一種結構熔斷,漲跌停有助漲助跌的弊端,兩種熔斷效果疊加,進一步引發市場不穩定,目前的熔斷機制一定需要修正。

  國泰君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直言:“監管層應根據市場情況重新考慮制度設計是否合適。”她甚至建議取消熔斷機制,理由是,熔斷制度設計是針對沒有漲跌停板限制且實行T+0交易的市場,以防止在資訊不對稱情況下過度交易,它並不適合A股市場。

  熔斷後應該逃離還是抄底?

  熔斷會對市場走向産生何種影響?業界呈不同觀點。

  桂浩明稱,昨天的暴跌有恐慌成分存在,但如果今天開盤大盤仍不能穩定的話,下跌風險還是比較大的。

  國泰基金對後市的判斷是,當前市場確實存在部分個股被高估、獲利有待了結的情況,但市場本身杠桿並不高,未來連續暴跌可能性不大。

  匯豐晉信投資部總監曹慶強調,市場目前並沒有看到太大的實質性利空,壓力主要還是集中在對政策面和宏觀面的預期上,未來市場企穩可能還需要管理層從政策和預期角度“扶”一把。

  也有機構將快速下跌看作是機會,平安證券認為,熔斷機制對股票的基本面和供求關係影響有限,不太可能對股價造成長期的趨勢性影響,但市場情緒在熔斷日的過度反應可能會製造一定的投資機會。平安證券研究顯示:從短期來看,在觸及5%和7%熔斷線時,由於存在反應過度現象,可在次日進入抄底,並持股2到3個交易日,可獲得20%到40%的股票回調機會;從長期看,當股指上漲觸及7%的熔斷線,可追漲買入彈性較高的股票持有半個月,當股指下跌觸及7%的熔斷線,則可抄底買入基本面不錯、被錯殺的股票持有半個月。“追漲”和“抄底”平均可獲得5%左右的投資回報率。

  所謂熔斷機制,是指在股票交易中,當價格波幅觸及所規定的水準時,交易隨之停止一段時間的機制。由於這種情況和保險絲在電流過量時會熔斷,而令電器受到保護相類似,故稱之為熔斷機制。熔斷機制的主要目的是給市場一個冷靜期,讓投資者充分消化市場資訊,防止市場或某一産品非理性大幅波動,特別防止市場大幅下跌甚至發生股災,以維護市場穩定。

  新聞連結

  熔斷機制在海外被廣泛採用

  美國:熔斷機制起源於美國,是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設立的一種保護機制。根據美國證交會規定,當標普指數在短時間內下跌幅度達7%,美國所有證券市場交易均暫停15分鐘。除針對大盤的熔斷機制,美國證交會對個股還設有“限制價格波動上下限”的機制,即如在15秒內價格漲跌幅度超過5%,將暫停這支股票交易5分鐘,但開盤價與收盤價、價格不超過3美元的個股價格波動空間可放寬至10%。美國現行熔斷機制的誕生可追溯至1987年10月19日的全球股市暴跌事件,當天道瓊斯指數下跌22.61%。1988年,美國證交會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批准熔斷機制。

  新加坡:新加坡交易所2014年2月開始在證券市場實行熔斷機制。新交所公告顯示,熔斷機制適用於約佔新加坡股市交易量80%的證券,包括海峽時報指數和摩根士丹利新加坡指數的成分股等。根據規定,當上述證券潛在交易價格較參考價格(指至少5分鐘前的最後成交價)相差10%時,便會觸發熔斷機制,繼而實施5分鐘的“冷靜期”。“冷靜期”內股票仍可繼續交易,但價格波動範圍限制在10%的波動區間內。當“冷靜期”過後,交易恢復正常,新的參考價格也將根據“冷靜期”的交易情況而定。

  日本:東京證券交易所日經股指、TOPIX股指期貨等均設有熔斷機制,規則為以股票期貨價格為基礎,當價格超過規定上下限,期貨交易將暫停交易15分鐘。東京股市還同時設有漲跌停價格限制,與熔斷機制配合監管市場風險。

  南韓:股票和期貨市場均設熔斷機制,分為強制性熔斷和選擇性熔斷。熔斷機制的啟動條件是:如果南韓股市綜合指數(KOSPI)較前一天收盤價下跌10%或以上,且這種下跌持續一分鐘,股票交易暫停10分鐘;如果交易量最大的期貨合約價格偏離前一天收盤價5%或以上,並且這種價格變動持續一分鐘,期貨合約停止交易5分鐘。

  (據新華社北京1月4日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