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湖州和揚州 治水雙豐收

  • 發佈時間:2016-01-05 05:27: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竹西佳處,水墨江南,輕輕吐納一口,只驚嘆于太湖岸畔如此祥雲繚繞,令人魂牽夢縈。

  浙江湖州、江蘇揚州,兩座依水而建、因水而興的城市,曾幾何時,卻也為水勞心傷神——隨著經濟快速發展,水污染步步緊逼:太湖藍藻暴發、城區主要河道水質淪為劣V類、農村水塘散發惡臭……

  發展的煩惱倒逼千年水鄉反思,究竟問題出在哪?又該以怎樣的理念和決心化解危機?

  自2012年國務院發佈《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以來,湖州、揚州對水資源管理再度加碼,或出臺新政,或組合整治。如今,水鄉復清,詩畫盈城。

  以制管水:

  治水護水有了保障

  湖山勝境,輕舟畫舫,街巷弄堂之間,流水緩緩淌過,千百年來,南太湖的浪花溫柔地拍打著湖州的土地。

  “水鄉地區嚴格管理水資源是個難題。”湖州市政府副秘書長李世華説,“節水、護水意識的培養、強化,還需要制度作保障”。2012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確立了“三條紅線”“四項制度”,將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和保護的主要指標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

  “國家對省有考核制度,省對市有考核制度,市對縣也有考核制度,湖州長興縣建立了分工負責的考核機制,把最嚴制度層層落實,形成一套完整的考核體系。”浙江省水資源與水保處副處長王雲南説,將水資源管理成效與地方政府考核掛鉤,是激勵地方積極管理水資源的重要舉措。

  “湖州不缺水,但缺好水。”李世華告訴記者,湖州雖是江南魚米之鄉,水資源量總體豐富,但每人平均水資源並不多,且面臨水源污染、水質下降的問題。“以前村裏的河水又黑又臭,實在臟,現在乾淨多了,大家都願意在河裏洗菜。”居住在湖州橫山橋村的52歲村民錢利娥説。

  2015年5月,橫山橋村鋪設管網14萬餘米,接入農戶401家,連通污水處理廠,徹底解決了生活污水亂排亂放問題。

  除了對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業用水也有嚴格定額編制管理,李世華介紹,湖州建立了分行業水耗綜合評價體系,實行高污染、高耗水企業差別化污水處理費制度。“節水型社會建設,既依賴於政府的主導約束,也要引入市場機制。”王雲南説,市場的調節作用,可充分調動企業的積極性,參與節水減排、水環境保護治理。

  長興縣華盛高級中學通過與深圳大能節水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對全校的供水管網、節水器具、計量設施進行更新改造,以契約形式約定節能目標、利潤分享,項目實施以來,學校實現年節水量9萬噸,節約水費16萬元。

  以水定城:

  清淤治污活水繞城

  北通淮河、南接長江,水系發達的古城揚州,近年來也沒有逃脫工業化帶來的影響:排污量大幅度增加,暢通的水流被阻斷,水質不斷惡化……

  “老百姓意見最大的是8條骨幹河,又黑又臭,一到高溫時節,氣味難聞。”揚州市水資源管理處處長呂為龍説,“河道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清水的前提是活水,要保持水體的流動,流水才能不腐”。

  水怎麼活起來?呂為龍告訴《經濟日報》記者,總體思路是:引大運河活水水源,盤活城區水系,流經城區主要河道水系,再由瓜州閘和泗源溝閘排入長江。

  給水脈“通經活絡”並非易事,為此揚州決心用3年時間,投入100億元,開展城市“清水活水”綜合整治,定期清淤,節污控污,溝通水系,生態修復。截至2015年10月,大運河以西主城區90平方公里範圍內,全長140公里的35條河流實現活水全覆蓋,使百萬人口告別河道黑臭。

  位於揚州蜀岡高地之上,佔地面積110畝、長7公里的唐子城護城河,沉睡了千年之後,2015年5月,終於再次奔流不息。“以前這裡根本看不到水面,”瘦西湖風景區50歲的當地居民裘文峰告訴記者,“附近的人在這養魚、種芹菜、私搭亂建,生活污水全部下河,時間長了,河道就被堵塞,分割成一塊塊方格,環境很差”。

  2013年,揚州投資近5億元,開始對唐子城護城河進行全面整治,拆違、清淤、綠化。如今,疏浚後的護城河,上承京杭大運河,下通唐子城水系,小橋流水風光旖旎,成為附近居民垂釣散心的好去處。

  活水實現治標,還需要控污來治本。“‘污染在水裏,根子在岸上’,淤水變活水只是第一步,活水變清水是老百姓最迫切的需求。”揚州市政府副秘書長許林燦説,為保障整治後河道清水暢流,市環保局對河堤兩岸排污口進行了接管排污導流,實施雨污分流,“目前8條骨幹河道中已經對5條河道的入河排污口標牌,一個排污口對應一個編號,方便全社會監管,環保局也會定期組織人員去河道監察,不允許任何污水入河”。

  以水定産:

  倒逼經濟轉型升級

  在湖州浙能長興發電有限公司廠區,一處佔地約半個足球場大小、三層樓高的污水處理設施樓,並不顯眼,卻有著驚人的吐納能力。“這是長江以南地區規模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公司副總經理袁偉中説,每天約有3至4萬噸城市污水被輸送至電廠內深度處理,替代原來從陸匯港取的自然水,作為電廠迴圈冷卻水和工業雜用水水源,實現市政污水迴圈利用,“在過去的6年,中水處理總量超過5800萬噸,相當於節約了5個西湖的蓄水量”。

  “很多人認為湖州的水資源豐富,用水可以粗放一些,管理可以寬鬆一點。”王雲南説,“其實節水就是減排,企業生産用水量降低,就意味著污水排放減少,污水處理成本也隨之降低,對於社會發展和環境改善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湖州借助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實行的契機,加快經濟轉型升級的探索,淘汰了一批高耗水、低産出的小散企業,優化産業結構,一批低耗水、高産出的新企業落地生根。

  湖州市水利局副局長龔丁告訴記者,目前,湖州全市的噴水織機、火電等行業,全部應用了中水回用技術,實現污水零排放。長興縣更對蓄電池行業進行集中整治,企業數量由原來的225家銳減到15家,並全部集中入園,而産值則由原來的17億元升至280億元。

  王雲南説,最嚴格水資源管理的核心是正確處理水與發展的關係,水美了,城市更有靈氣,發展品質和速度才能同步提升。2013年,湖州市旅遊總收入近400億元,旅遊業增加值達到105億元、佔全市生産總值的6%。生態環境的改善,促進了旅遊、餐飲等産業的快速發展。毗鄰太湖的圖影濕地,經清淤、治污等綜合治理後,碧波盪漾,蘆葦搖曳,白鷺戲水,僅2015年上半年就接待遊客約8.2萬人次。

  “水是最重要的資源。”龔丁説,“以前的發展模式只看重數量,現在考核指揮棒有了調整,環境倒逼的壓力趨緊,大家把生態環境作為發展的出發點,以水定産,綠色發展,實現了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豐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