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什麼樣的發展才是綠色的?

  • 發佈時間:2016-01-05 05:27:57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生態文明’要貫穿未來發展全過程,要徹底顛覆過去靠追求速度和數量來滿足人民福祉需求的思路,對以往高耗能、低效率,傳統的生産、生活方式加快改進速度,從源頭、生産、消費、治理全過程貫徹‘綠色化’的要求。由此可見,綠色發展要全面構建‘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産業結構和生産方式’。”在近日由中華環保聯合會舉辦的首屆“守護藍天碧水”高峰論壇上,第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顧秀蓮表示。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首次把“綠色”作為指導我國未來發展的五大理念之一,“綠色發展”成為我國“十三五”時期的主題詞之一。什麼樣的發展才符合綠色發展要求?論壇上,業界專家學者紛紛建言獻策,熱議綠色發展。

  “綠色發展,就是在生態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的前提條件下,將環境保護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重要抓手的一種發展模式。在‘十三五’期間乃至更長的時間裏,必須要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的觀念,必須要謀劃綠色發展的佈局,必須要推進綠色生産,必須要遵行綠色生活,必須要確定綠色導向,必須要實現綠色共用。”環保部原總工程師萬本太告訴《經濟日報》記者,“在指導‘十三五’時期的五大發展理念中,綠色發展是創新、協調、開放、共用發展的底色,也是主基調”。

  他認為,實現綠色發展,必須優化空間佈局,就是用生態紅線把國土空間劃成三檔:在重點開發區,只要是符合産業政策的,就可以加快發展速度,大力推進工業化和城鎮化。在優化開發區,就是指當前發展已經比較成熟的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地區,要著力優化産業結構,重點發展高端産業以及附加值高的第三産業,做優做強。而在限制發展地區,要進行負面清單管理,明確哪些産業不能在這個地區發展。比如糧食主産區以農業為主,應當限制高耗能高污染的産業發展。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指出,綠色發展包括三層含義:一是生産方式綠色化,二是生活方式綠色化,三是思想意識綠色化,“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是相互聯繫、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解決的是未來中國在新常態下如何轉型、增長動力是什麼的問題。我們需要更好地利用自然,前提是尊重自然、保護自然。無論是生態經濟、迴圈經濟還是低碳發展,核心是要在資源環境容量的前提下,按照自然規律,同時尊重經濟規律發展經濟,完成我國工業化和城鎮化的歷史任務”。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副院長吳舜澤認為,過去的粗放式經濟增長方式是環境問題産生的根本原因,我們要實現從過去的規制、整治、約束自然,到約束人的行為方式的轉型,這是“十三五”期間最主要的任務,“在手段上、內容上把環境宏觀調控做實,健全環境污染預防體系,不斷優化、夯實綠色發展的基礎”。

  “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就是要把基本的環境品質作為一種公共産品,作為政府必須確保的公共服務,由政府代表生態産品的消費者購買服務。這將給環保産業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比如,我們把PM2.5等環境品質指標列入約束性控制,有利於增加綠色産品的有效供給。”吳舜澤説,我國探索建立自然資源資産産權等一系列制度,以破解綠色發展遇到的制度性“短板”,這在全世界都是一種理論創新和實踐上的突破。

  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院長馬中説,“十三五”期間,要滿足綠色發展的需求,需要有綠色的金融政策和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發展基金、PPP融資等金融工具支援。促進綠色金融發展需要獨特的保障體系,不能完全依靠市場機制實現,需要建立國家綠色金融機制、協調機制,需要保險、信貸以及其他金融機構共同努力和協作。

  “在綠色金融發展中,財政稅收政策要發揮很大的作用。‘十二五’期間,中國用於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已經超過4000億元。‘十三五’期間,用於環境保護的財政資金還將有比較大的增長,達到5000億至6000億元的水準。”馬中説。

  中國經濟向“綠色”轉型得到了全世界的關注。對此,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駐華代表張世鋼説:“在全球經濟增長、人類福祉增加的進程中,我們要通過促使各國達成承諾、採取控制措施,讓各國經濟發展與對自然資源的依賴和對自然環境産生的影響‘脫鉤’。中國提出2020年以後,煤炭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不再增加,逐漸增加新能源的比例。支撐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力量,將不再依賴於污染排放嚴重的化石能源,就是‘脫鉤’的典型案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