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我們辟過的謠:美容篇

  • 發佈時間:2016-01-05 02:31:19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年終專稿④

  果蔬敷臉是不是美容良方?

  謠言來了

  果蔬敷臉,一直被網上傳為美容良方,不少電視劇裏的女主角在下班後躺在床上搗鼓著黃瓜切片。不過,最近有一則微信傳得火熱,呼籲大家不要再用果蔬做面膜,指出果蔬敷臉不僅不能美容,還可能“毀容”。該文提出,果蔬一旦切開,營養物質氧化的速度比皮膚吸收的速度還快,會加劇皮膚色素沉澱;而且,果蔬內還有農藥殘留;更由於皮膚只能吸收一定大小的分子顆粒,因此皮膚其實吸收不了果蔬傳送的“營養”。

  專家來辟謠

  “果蔬中有各種各樣的成分,一般的蔬菜水果中倒不會有毒素。但有一些成分雖然不是毒素,也可能帶來過敏或者其他不良反應。”美國普度大學農業與生物系食品工程專業博士、科普作家雲無心告訴科技日報記者,一些水果中含有蛋白酶,確實可能造成皮膚瘙癢;而被許多商家追捧的“水果果酸”,可能對保護皮膚有一定幫助,但也會增加皮膚光敏性,使其更容易被紫外線損傷。

  不過,對果蔬敷臉的指責也有些誇張的成分。雲無心指出,現在用的農藥都是低毒的,即使水果中有農藥殘留也主要是殘留在水果表皮,只要用清水充分清洗,基本上可以除去大部分,果肉中的農藥即使有也不足為慮。至於水果氧化變色的問題,本身和皮膚關係不大。這是因為一些果蔬中含有多酚氧化酶,在水果蔬菜中和多酚化合物原本是分開存在的,一旦被切開,多酚氧化酶就被釋放了出來,把多酚化合物氧化聚合成色素。多酚只是蔬菜水果“營養成分”的一部分,它們也並不是通常認為的護膚品的功效成分。

  至於果蔬的“功效成分”,在商家的宣傳裏指的是維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和果酸。“果酸是有一個氫氧基團的有機酸,有多種不同的分子,有的分子很小,能夠穿透皮膚表層到達真皮層,但有的分子比較大,穿透效率就很低。”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成分‘具有護膚或者延緩皮膚衰老的作用’主要是化粧品行業在宣傳。監管機構對化粧品成分的功能要求不像藥品或者食品那樣嚴格,也就是説這些功能並沒有經過嚴格深入的科學驗證。”雲無心強調。

  東田麗格醫療美容診所皮膚美容中心主任趙娟提醒説,要達到真正的護膚效果,至少要在皮膚的“真皮層”做文章。而且,皮膚無法吸收分子量很大的物質,而水分中的分子量恰恰非常大,絕大多數也無法突破表皮角質層。如果説,用水果切片做面膜之後,感覺到“水潤”,是一種暫時的假像,“該幹還是幹”。

  復旦大學皮膚學博士、有多年護膚品研究與測評經驗的譚慶梅也直言,不建議用果蔬敷臉,因為果蔬內含的營養物質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麼神奇。

  常常被敷在臉上的黃瓜,確實含有能美白嫩膚的維生素E和C,但每100g黃瓜只含0.98mg維生素E,含9mg維生素C,兩者都遠低於有效濃度,且不可能被皮膚全部吸收,“因此其美白嫩膚功效基本可以忽略”。而且,皮膚難以吸收水溶性物質,維生素C也屬於水溶性維生素,較難被皮膚吸收。“所以市面上賣的維生素C精華濃度普遍比較高,有的甚至能達到20%以上”。反觀水果,數據就沒有那麼好看。譚慶梅介紹説,即使是果蔬中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刺梨,其維生素C濃度也僅為2.585%左右,大部分的水果維生素C濃度不到0.1%。再加上這些維生素C藏在固態物質中,進一步增加了皮膚的吸收難度。因此,用果蔬敷臉,能進入皮膚的維生素C極其微量,可以忽略不計。

  “純植物”成分的護膚品靠譜嗎?

  謠言來了

  現在市面上號稱“純植物”的護膚品越來越多,很多人都信奉“純植物”的化粧品,認為這種産品無添加成分、無刺激,對肌膚有利無弊,是絕對安全的。

  除了大打“純植物”牌,一些高端的護膚品牌也紛紛推出自己的各種植物添加産品,而這些産品的宣傳中則主要切中其添加的植物萃取精華作為賣點。一些護膚品添加的植物成分非常珍貴難得,如紅景天、天山雪蓮、聖母百合等,給人感覺非常高端;而另一些化粧品大牌産品添加的植物雖然並不難得,如紅石榴、竹瀝水等植物萃取精華,但也不妨礙其售價高昂,並成為其品牌的主打産品。

  專家來辟謠

  北京日化協會法規資訊部主任陶麗莉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在我國,化粧品宣稱不能有“純植物”“純天然”等絕對化的詞語,首先就不能這麼宣傳。這種稱謂只是商家利用消費者的心理而設計的一種促銷手段。

  她介紹説:“有些化粧品中含有從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就宣傳成‘純植物’,但一般化粧品肯定還會有其他成分,比如要有防腐劑、香精香料等。可以説,市面上根本沒有百分之百純植物的化粧品。所謂的純植物化粧品,最多是含有植物萃取成分,而且添加的成分也可能很少。

  中國消費者協會和中國香料香精化粧品工業協會于2011年聯合發佈的《美白類美容護膚産品消費指引》顯示,化粧品由多種成分配置而成,其中包括多種化學成分,只用純天然植物提取物是無法製成護膚品的。中國香料香精化粧品工業協會秘書長張京原表示,商家對護膚品成分的“純天然”表述很不科學,這只是其宣傳産品的一個噱頭。“事實上,不是所有的純植物提取物都對人體無害,有些提取物若不經過加工,反而會對人體造成傷害。”

  “有專家指出,化粧品中功效性原料可能有80%為宣稱性的,15%—20%左右是具有一定功效的,只有5%是起到核心作用的。”陶麗莉解釋道,“具體産品不同會有差別,但有些宣傳添加珍稀植物成分的産品,可能只是概念性的添加,也就是説只添加了一點點,而這些極少的成分添加到護膚品裏,再塗抹到消費者的臉上,具體能起到多大的效果,確實也不好説。”

  一般情況下,化學合成的成分可能效果更強一些,植物提取的成分可能會更溫和些。但是不能絕對的説哪個就好,哪個就不好。人需要根據自己的肌膚狀況來選擇適合自己的産品,每個人的皮膚都不一樣,皮膚的狀態,在不同的季節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心情下,都會不一樣,自己用著舒適就好。

  一位長期從事美容護理的人士告訴記者,現在因為使用化粧品不當造成過敏的女性朋友太多,“純植物”護膚品並不是萬能的,關鍵是要在購買之前諮詢其成分,了解自己是一種什麼樣的膚質。在買一款新的化粧品之前,可以先在耳後做個自我試驗,不要盲目跟風,要理性消費。同時建議,若是習慣了某種化粧品,就不要輕易地接觸另一種新的化粧品。

  其實,肌膚護理不僅僅是塗抹護膚品那麼簡單,更需要“以內養外”的全身心調理。陶麗莉認為:“皮膚是人體最大的器官,因為暴露在外,所以很容易被觀察到。皮膚的狀態與人的身體狀態、心情等息息相關。所以護理肌膚並不是簡單的塗抹護膚品就可以,而應該內調外養。”

  鐳射是最有效的祛斑方法嗎?

  謠言來了

  近年來,鐳射祛斑逐漸流行,不少白領女性特地飛到南韓、香港等地進行鐳射祛斑,覺得鐳射能夠快速有效地祛掉臉上斑點,也沒什麼副作用。而國內一些美容院也紛紛開始了鐳射祛斑等業務,宣稱鐳射治療是最有效的祛斑方法。

  專家來辟謠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科主任王昕教授向科技日報記者介紹説:“鐳射是最近五到十年新發展的技術,在這個技術興起之前,很多問題很難解決,比如太田痣、鮮紅斑痣,以前沒有特別好的辦法來解決。現在的鐳射治療確實效果比較好,有部分病人使用鐳射後,癒合時不會出現瘢痕。”

  “鐳射能解決不同類型的疾病,需要採取不同種的鐳射。由於鐳射是單色性的,一個波長的鐳射對某一類顏色特別敏感,能夠把這一類顏色都去除掉。所以,選擇不同鐳射的治療是非常細緻的,技術性很高的工作。如果治療得當,是可以獲得非常好的效果的。”

  然而,王昕也坦言,每一種技術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可能全部完美。有些疾病或特別敏感的人群就不適合做鐳射治療。有些色斑用別的辦法能很好地解決,用鐳射卻未必能取得良好效果。所以,還是要根據每種色斑的不同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治療方式。

  江蘇省人民醫院皮膚科在義診時曾經接到一個病例,這位陳女士在美容院進行鐳射祛斑治療。一次鐳射好像讓色斑消失了,但其他位置又冒出來。於是又用了好幾次鐳射,可皮膚的狀態卻是越來越差,到了“花臉”的地步。

  中國醫學科學院皮膚病研究所門診部主任張國毅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反覆進行鐳射刺激後,有些人的肌膚會受到損傷,色素細胞被損傷後,以後就不容易産生色素,可能會産生繼發性的白斑,也就是繼發性的白癜風。體現到皮膚表面,就是白一塊黑一塊的。這個在鐳射祛斑的臨床應用中,也出現過這種情況,鐳射祛斑不是適合每個人的。”

  作為一名資深的皮膚科醫生,王昕對現在大大小小的美容院都開展鐳射美容業務非常擔憂。“很多美容院並不了解鐳射祛除色斑的原理,使用次數隨意,鐳射強度也掌握得不好。國家明確規定不允許沒有醫療美容資質的單位去做醫療美容項目,不是專業人員不能做這種治療性的項目。正規的醫院都會在治療之前進行鐳射能量和最小紅斑量測試等評估,而美容院的非專業人員或許連什麼是最小紅斑量都不知道。”

  不少白領女性遠赴重洋進行鐳射祛斑,王昕認為並無必要。他説:“我們國家的技術目前是與國際同步的,一點都不比別的國家差,有些人特地遠赴國外去做鐳射治療是比較盲目的。因為鐳射治療也需要一個過程,需要進行多次治療。而且,如果出了問題,國內能及時補救處理,還有可能控制發展。此外,到國外去做這種治療,還存在維權方面的問題,也不知道人家到底有沒有資質。”

  針對鐳射治療後再次長出的斑,王昕認為這完全是只治標不治本的結果。“鐳射只能解決當時的問題,並不能解決引起色斑生長的病因,如果病因仍然存在,做了鐳射祛斑後一段時間,還是會再長出來。所以治療應該做綜合的治療,解決內因才是治本。”

  美白丸到底能不能美白?

  謠言來了

  擁有白皙、細膩的皮膚是許多愛美女士的夢想,如今一款叫做美白丸的産品,被許多網友熱捧。多數美白丸産品均標注其主要成分為L-半胱氨酸、維生素C、維生素E等。有的美白丸産品把“L-半胱氨酸”稱為美白氨基酸,説它“是人體自身存在的元素,能啟動人體自身的美白修復力,抑制黑色素生成、促進黑色素代謝,令肌膚徹底亮白。”

  美白丸作用方式為口服,作用部位突破了人體表面,已經超出了化粧品範疇。這些化粧品美白劑成分經口服入體內,是不是一樣有效呢?有人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態度躍躍欲試,也有人猶豫不決,對吃進肚子就能美白的東西表示懷疑。

  專家來辟謠

  黑色素是人身體內部固有的一種物質,其量的多少及分佈決定著膚色的深淺。“酪氨酸酶是皮膚黑色素生物合成的關鍵酶,決定黑色素合成的速率。”廈門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楊美華等人在《L-半胱氨酸作為化粧品美白添加劑的作用機理》論文中寫道,“當前美容産品的主要添加劑如抗壞血酸(即維生素C)等,都是通過抑制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黑色素的生成,達到美白效果”。

  “維生素C能夠破壞黑色素的結構,同時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作用,是國際上公認的化粧品美白劑。但是還原後的黑色素可能會再次被氧化,所以長期保持足夠的維生素C濃度才有效。”北京日化協會法規資訊部主任陶麗莉説,“維生素C、維生素E可減少紫外線、氧自由基等對黑色素形成生理過程的負面影響,從而起到美白肌膚的效果。”

  楊美華等人專門對L-半胱氨酸對蘑菇酪氨酸酶和小鼠B16黑色素瘤細胞粗提的酪氨酸酶的抑制效應進行了實驗研究。結果表明,L-半胱氨酸對兩種來源的酪氨酸酶有較強的抑製作用,為L-半胱氨酸作為美白添加劑提供了依據。網友流螢在《用科學的態度分析美白丸》一文中提出質疑,他認為,楊美華等人的“這篇文獻僅僅是對將L-半胱氨酸用作化粧品美白添加劑的可能性進行了研究,也只在小鼠上進行了實驗證明可行性。在人體上是不是一樣有效呢?有沒有足夠的實驗證明有效呢?”

  “欲速則不達,在黑色素形成後,如果使用激烈的方法去改變,往往事與願違。”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皮膚病科主任王昕説。“造成色素脫失、色素增加的原因很複雜,用一種東西解決所有問題,這個事兒不科學。”美白丸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一些本身黑色素合成能力就很低的人,不適合服美白丸。

  皮膚黑的原因有日光照射程度的差異、皮膚結構上的差異、生活環境等,某些食物也是皮膚變黑的禍根,如富含銅、鐵、鋅等金屬的食物易使人的皮膚變黑。有些藥物如氯喹、一些疾病如營養不良性疾病、體內氧化與抗氧化平衡失調、內分泌失調、微生態失衡、代謝紊亂、機體微量元素含量異常等也會使膚色變黑。此外,年齡增長也會導致人體的膚色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顏色會逐漸加深,並失去光澤。

  “因此要根據不同原因對症調理與治療。造成皮膚暗淡、變黑的原因有很多,包括日光的照射、人體自身代謝失調、一些疾病引發等等。曬黑可以使用防紫外線照射的藥品或化粧品;一些因疾病引發色素沉著要針對病因進行醫學上的治療,如使用一些讓色素脫失的藥品,阻止色素的過度生成。另外,在有些情況下使用鐳射也是改變色素沉著的一種辦法。”王昕指出。

  陶麗莉提醒愛美人士,對美白不必過於執著。“黑色素是機體在接觸紫外線較多的情況下産生的保護皮膚的一種物質,可以吸收紫外線,防止皮膚曬傷,減少炎症及一些皮膚病。”陶麗莉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