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東北振興的辯證法

  • 發佈時間:2016-01-04 21:31:02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路虹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12月30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關於全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的若干意見》。這是去年中央出臺的最後一則《意見》。

  東北工業發展歷史悠久。從最初1898年開放“滿洲”到上世紀20年代中期,伴隨著大量移民到來,張氏父子實行“整軍精武,勵精圖治”的政策,東北曾有過一段輝煌的發展階段。1932~1945年,東北在被日本殖民時期,基本形成了一套殖民地工業體系,以重、化工業為主,並堪與當時的德國魯爾工業區相提並論,被稱為“東方魯爾區”。

  新中國成立後,借鑒原蘇聯集中力量大搞工業的國有和集體的計劃經濟模式,東北完成了重化工業的發展,曾一度佔全國工業總量的80%。

  但改革開放以來,東北計劃經濟模式與市場需求越來越不相匹配,東北經濟開始走下坡路。30多年來,東北老工業基地雖有幾次力圖振興的努力,但始終乏力無方。目前,黑龍江、遼寧、吉林三省GDP增速連續為負,居於全國最末;三省財政收入持續負增長。與此同時,財政收支矛盾日趨尖銳,人口持續流出,尤其是年輕人和各種人才流失嚴重。

  自2003年開始,國家提出振興東北計劃;2007年,國家發改委、振興東北辦組織提出《東北地區振興規劃》;2013年時逢國家實施振興東北戰略十週年,對整個東北老工業基地作出部署,“東北”再一次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東北振興一振再振三振,為何仍難見實質突破?

  個中原因多樣。其一,東北資源掠奪式開發和粗放式利用,如石油、木材、煤炭、黑色金屬等大量資源儲量減少,資源枯竭。其二,東北有許多央企,但央企增值稅25%歸地方,75%歸中央;所得稅40%歸地方,60%歸中央;央企的利潤全部上繳中央,留給地方的不足以反哺當地經濟。其三,在長期發展中,東北經濟結構偏向於資源型企業以及重化工業,隨著石油産量的放緩、煤炭價格的大跌、基礎設施建設投資的減速,東北經濟被裹挾著下滑。其四,長期的計劃經濟體制根深蒂固,使得東北地區的市場化發展程度不夠,民營經濟發展不足,社會資源多數在國企央企掌控之下。此外,還有經濟發展內在規律的影響,先發展的必然先衰退,比如德國的魯爾工業區、英國的伯明翰地區都曾遭遇經濟轉型帶來工業區衰落的階段。

  最關鍵的是,內生型增長創新機制一直未能形成。這既有東北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不到位的制度性因素,也與東北在改革開放後未能從全球製造業轉移中爭得多少紅利有關,更與東北工業化進程起步較早的結構性因素有關。但究其深層原因,還是幾十年來佔絕大比重的計劃經濟,使人們容易喪失進步動力、失去創造活力的因素有關。尤其是整體上市場經濟基石——契約精神的缺失推高了交易成本,使不少外來資本對東北地區望而卻步。

  振興東北已提了十數年,仍未能形成實質突破,説明任何地區的改革創新都不能圖一時之快,而是需要臥薪嘗膽、勵精圖治的細水長流,首先從教育抓起,從對人的教育抓起,方是治本之道。

  有專家認為,東北年輕人、各種人才流失嚴重對當前該地區經濟發展不利。但從長遠角度看,這未嘗不是件好事。這些走出東北、有學習能力敢於冒險的人群,到市場經濟發達地區經受契約精神、誠信交易的洗禮,接受市場經濟公開公平公正競爭的錘鍊,從內心和思想上發生根本改變,而後逐漸影響周邊的親朋好友,甚至在他鄉積累原始資本後回東北創業,帶來新的觀念、思想,從外部打破東北地區相對封閉的計劃經濟思維定勢和等要靠的惰性意識,這不失為一地綜合向好發展的可行之道。雖所需時間較長,但人的改變才是一地面貌根本改變的核心。從這一角度而言,應創造條件,讓更多的東北人走出東北。

  老話還説:樹挪死,人挪活。所以,振興東北經濟,作為生産力第一要素的人,首先是東北人的振興,是東北人內在的觀念、思維和精神氣質的振興。

東北振興 詳細

漲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東軟集團 15.94 10.01%
2 惠天熱電 4.41 9.97%
3 萬向德農 11.65 7.27%
4 哈高科 6.74 4.98%
5 北大荒 11.56 4.52%

跌幅榜 更多

排名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
1 *ST東電 3.16 -5.11%
2 商業城 9.64 -3.98%
3 夢網集團 10.88 -3.03%
4 長春高新 178.38 -2.83%
5 金圓股份 15.14 -2.51%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