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更有品質的發展”:讓投資有回報
- 發佈時間:2016-01-04 07: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環境的變化、結構的調整、動能的轉換,要求我們必須擺脫過去只顧盲目追加投資搞擴張的做法,要精準發力,追求有效投資,向投資要更多回報,實現更高水準、更有品質、更有後勁的發展。這需要解決好思想認識、創新投融資體制等問題,並要注重引導更多資金投向高端製造及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領域
近兩年,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的日子相當不好過。2015年三季度,煤炭産業的銷售利潤率只有1.3%,僅為全部工業平均利潤率的三分之一;水泥虧損企業虧損額高達170億元,雖有半數企業在報表上顯示是微利,但實際上大多數處於隱性虧損狀態。鋼鐵行業更早已進入了微利時代,利潤最低的時候,賣1噸鋼的利潤不如賣1根雪糕冰棍。
這些行業之所以陷入困境,一個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這些産業前些年的産能擴張太快,最終導致産能過剩愈演愈烈,行業微利或者虧損運作。在這樣的形勢下,投資的回報也就無從談起了。如果從宏觀的視角來看當前産能過剩行業,這樣的發展,只有規模,沒有效益;只有數量,沒有品質。這不僅給資源環境帶來壓力,給社會財富帶來巨大浪費,嚴重挫傷了社會資本投資的積極性,也給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隨著環境的變化、結構的調整、動能的轉換,我們已經不能再走過去過度依賴資源能源消耗的粗放型發展道路,而必須更加追求發展的品質和效益。這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擺脫過去只顧盲目追加投資搞擴張的做法,而要精準發力,追求有效投資,向投資要更多回報,實現更高水準、更有品質、更有後勁的發展。
讓投資有更多回報,首先要解決的是思想認識問題。必須看到,多年來,我國能源原材料和機械製造等行業、資源密集型企業高速發展,但也因此積累了大量的産能,甚至是規模巨大的過剩産能。從需求側來看,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鎮化建設快速發展的新階段,對更高品質、更有效的市場供給有著巨大的市場需求。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擴大有效供給的角度來審視投資的問題,特別是要提高供給結構的適應性和靈活性,提高全要素生産率,通過投資創造新供給,擴大新需求,這是確保投資有回報的首要前提。
讓投資有回報,要解決好創新投融資體制的問題。當前,投資已不能寄望于傳統産業的産能擴張,而是更多地轉向補短板,增加公共産品和服務的供給。因此,要注重通過政府與社會資本合作、特許經營、投資補助等方式,鼓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和公共事業建設運營;徹底拆除“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建立企業投資項目負面清單、權力清單、責任清單,全面依法行政。同時,要做好監管服務,優化流程、明確規則,使得企業的投資回報可預期。
讓投資有回報,還要注重引導更多資金投向高端製造及智慧化、綠色化、服務化領域。要注重發展新興産業,避免企業把大量財力物力繼續投向已處於過剩泥潭中的産業,形成更大的過剩和浪費。同時,要加快去産能步伐,儘快制定實施推動産業重組、處置“僵屍企業”的方案,主要運用市場機制、經濟手段、法治辦法,通過嚴格環保、能耗、技術標準,倒逼過剩産能退出,為先進産能的發展騰出空間。
此外,還要積極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的行動,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降低各種物流費用,打出政策“組合拳”,增強優質企業競爭力。(本文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林火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