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救市總指揮”涉嫌違紀被查

  • 發佈時間:2016-01-04 03:31:50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52歲的張育軍,曾為國內唯一曾執兩大證券交易所帥印的人,被看做是前途遠大的學者型官員。作為2015年股市震蕩期間的“救市總指揮”,張育軍一度被視為證券市場的指向標,在之後的不到一個月,其因涉嫌嚴重違紀被調查。

  與同門師兄弟接連被查

  2015年10月13日,人社部發佈公告宣佈免去張育軍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助理職務。張育軍也成為了彼時落馬的證監會系統最高級別官員。然而這個消息並未給市場帶來太大的震驚,因為在一個月前的9月16日晚間,中紀委就曾發佈消息,稱張育軍因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

  作為今年股災的“救市總指揮”,張育軍在市場最敏感的8月份,召集業內50家券商在烏魯木齊召開風控大會,宣稱是此會流出的一份“張助理”講話曾在股民間悄悄流傳。

  然而就在不到一個月後,“中信係”多名高管被調查,其中包括據傳與張育軍私交甚篤的中信證券總經理程博明。在程博明因涉嫌內幕交易、洩露內幕資訊被公安機關依法要求接受調查的次日,中紀委宣佈了張育軍的調查決定。

  張育軍擁有國內頂尖院校的經濟學與法學博士學位,其學術背景與就職履歷非常豐富。他曾師從第一任證監會主席劉鴻儒,與程博明是同門師兄弟。

  自1988年畢業于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研究所,即現在的“五道口金融學院”後,張育軍曾先後任職于央行金融司、國務院證券委辦公室處長、證監會辦公室副主任,深交所副總經理、證監會副秘書長,滬、深交易所總經理等職位。

  被稱為“創新型官員”

  2012年,張育軍升任證監會主席助理,並分管“大機構”即機構部、基金部、期貨二部。在任職期間,張育軍的標簽是鼓勵金融創新,被稱為“創新型官員”。在此動機下,對證監會監管架構做了一定調整,並重整了資管業務。

  張育軍分管的機構部是業務創新最多的領域,他的“創新”成就包括了因本次股災而為人熟知的融資融券、配資兩項業務。在兩融業務最興盛的時候,餘額曾高達2.7萬億元。而高達約1.4萬億元的配資作為巨量的高杠桿資金,一度推動了股市的無序暴漲。

  對於資管業務發展,張育軍還劃出了“八條底線”,即不得有非公平交易、利益輸送、老鼠倉等損害客戶利益的行為等。

  股市暴跌期間頻頻發聲

  在2015年股市震蕩期間,張育軍儼然成為“救市總指揮”,就股市暴跌問題頻頻發聲。

  2015年4月,在兩融業務情況通報會上,張育軍表示,證券公司融資融券業務規模發展迅速,運作良好,風險總體可測可控,並對券商的兩融業務發展提出了7項要求,其中一項便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參與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等活動,不得為場外股票配資、傘形信託提供數據端口等服務或便利。

  而在股災後市場驚魂未定的8月初,張育軍在維護證券市場穩定工作座談會上,提出,防範融資融券業務風險,切實遏制非法證券活動,不得為場外配資和傘形信託提供資金和便利,不得開展資金池業務。

  雖然至今官方仍未披露對張育軍的具體調查原因,但在張育軍被調查後的10月23日,國信證券總裁陳鴻橋在家中自縊身亡,陳鴻橋此前曾擔任張育軍副手。曾被看做是“救市主力”,同張育軍關係密切的中信證券與國信證券都被下達了證監會調查通知書。

  張育軍的落馬,究竟是“監守自盜”還是瀆職,對未來的證券市場意義已不大。隨著註冊制的靴子落地,正如張育軍曾在其著作中寫道的,監管部門必須始終關注金融市場的發展動態,使金融監管緊緊跟上市場創新的步伐,避免監管真空和監管缺位。

  新京報記者 陳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