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看不見的戰線”

  • 發佈時間:2016-01-02 01:30:0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人好客的傳統,古已有之。子曰:“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在我們接待的一些客人中,有些會成為終身的朋友,有些只會是一聚之緣,還有一些最終被證明為“白眼狼”。同理,在從外面進來的物種當中,其中的一些為新生境的人們帶來了福利,例如水稻、馬鈴薯等植物,人們栽培它們,並以其為重要而穩定的食物來源。反過來説,它們也需要人類的傾心照顧,給它們松土、除草、灌溉、施肥,才能完成其生活史,因此與人類形成了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

  但是,還有另外一些物種並不是這麼溫馴,它們的生存繁衍並不依賴於人類的照顧,可以建立自己的種群,擴大地盤,猶如脫韁的野馬:微生物開始危害本地的動植物,動物開始侵佔本地物種的地盤,植物成為猖獗的野草。諸如此類的劣跡,不勝枚舉,因此我們稱之為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物種對人類和土著物種帶來的影響嚴重而深遠。它們破壞了本地生態系統的結構,而且這種破壞幾乎是不可逆轉的;它們使得本地的生物多樣性降低,食物鏈斷裂;本地物種大量絕滅和消失;農林業的病蟲害頻繁暴發,並且威脅人類自身的健康。

  或許有人禁不住要問:既然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如此之大,為什麼要把它們帶進來呢?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既有歷史的因素,也有我們缺乏足夠的警惕性的因素。歷史已經無法追究,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加大科普宣傳的力度,讓全體公民意識到外來入侵物種的危害,提高我們的警惕性,在防止更多悲劇重演的情況下,再逐步遏制外來物種入侵的勢頭。

  北京自然博物館的幾位科研人員勇敢地承擔起了這個任務。他們選擇了具有代表性的100個外來入侵物種,根據它們入侵的方式和途徑,編寫成《物種戰爭》叢書10冊,每本書裏面講述10個外來物種的故事。他們查閱了大量的專業文獻,並對每一個物種進行了實地考察,最後聘請了專家顧問團隊把關。

  在自然界中,一直存在著一條“看不見的戰線”。戰爭的主角或許是一株平凡得讓人視而不見的草木,或許是輕而易舉就能被風吹走的昆蟲,或許是渺小到肉眼無法看見的細菌。然而一旦它們翻山越嶺、遠涉重洋在異地他鄉集結起來,就會向當地的土著生物、生態系統甚至人類發動進攻,那就是一場沒有硝煙,卻同樣異常激烈的戰爭。《物種戰爭》叢書之名也因此而來。

  “科普就是講科學的故事,科學地講故事。”在內容上,這套叢書不同於一般圖書的説教形式,創作人員並沒有把科學知識一股腦地灌輸給讀者,而是從普通民眾日常生活中的身邊事説起,很自然地引出每個外來入侵物種的入侵事件,並以此為主線,條分縷析,用通俗的語言和生動的事例,將這些外來物種的起源與分佈、主要生物學特徵、傳播與擴散途徑、對土著物種的威脅、造成的危害和損失,以及人類對其進行防控的策略和方法等科學知識娓娓道來。

  同時,還將公眾應對外來物種入侵所應該具備的科學思想、科學方法和生態道德融入其中,使公眾既能站在高處看待問題,又能實際操作解決問題。對於一些比較難懂的科學名詞,則採用“知識點”的形式穿插在相關內容之中,使叢書的結構趣味性、可讀性更強。

  全社會的防範意識和支援程度,將直接影響對外來物種入侵的防控效果,這就要求人們將日常生活習慣作為防控外來物種入侵問題的一部分來看待,從而改變一些不良意識及行為。人類與外來物種之間的戰爭已經打響,其走向依賴於全體公民自覺地遵守生態道德準則。希望這套叢書能為人類最終贏得這場戰爭貢獻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