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這一年,在“腦洞”中求索

  • 發佈時間:2015-12-31 01:30:52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學家也是助人為樂的,每年除了發射幾個衛星,製造出幾種化合物,寫幾篇誰也看不懂、用不上的論文,他們偶爾也炮製一些平易近人、諄諄善誘的科學意見。今天,我們選擇了一些2015年中科學家們腦洞大開後的研究發現,希望是大家喜聞樂見的。

  減肥減不下來,怎麼辦?睡覺起不來床,該不該?長生不老怎麼整?子孫滿堂咋操作?為啥爹媽不能吵架,還得使勁兒給孩子賺錢?老爺子笑點變得極其庸俗是什麼情況?這些問題都有人研究,至於研究結論能不能頂用……您自己挑挑看吧。

  跟脂肪較勁

  生活中缺少樂趣的人更容易沉湎于蛋糕和冰淇淋,沒有北歐人的苗條基因,再染上“糖脂肪毒癮”,胖子們真的不能愉快地玩耍了!想減肥?試試能夠刺激“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分泌的新藥吧,或者冬天穿少一點兒。不過,瘦不下去也別太難過,本來我們就是靈長類裏的肥球,何況胖子還有人生彩蛋——患癡呆症的風險比正常人低。

  想瘦嗎?你得回避一類非常誘人的食物——“糖油”。今年德國人實驗發現:食物中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呈現一定比例(越接近薯片兒越有效),會讓老鼠吃得停不下來,因為這種食物能夠獎勵大腦,讓老鼠上癮。

  哈佛大學曾有一個調查表明,長期來説,薯片兒和薯條兒最讓美國人變胖。德國人的研究印證了這個結論:最有效影響老鼠大腦的,是直接喂薯片兒。

  此前就有研究表明,人們吃得過多,可能是因為脂肪和糖(包括澱粉)的混合物,刺激大腦分泌欣快物質——讓已經攝取足夠卡路裏的人還像瘋了一樣繼續大吞大咽。這麼説來,生活中缺少樂趣的人更容易沉湎于蛋糕和冰淇淋;而染上了“糖脂肪毒癮”,就需要超人的意志才能自拔。

  今年一項研究分析了68000多人參與的減肥計劃,表明低脂飲食在長期減肥中不比高脂飲食更有效。努力限制脂肪,最後還是減不下來,或許因為糖和脂肪的混合才是關鍵。

  可氣的是,有人吃得多也不胖。今年一項新研究發現,北歐人不僅個兒高,而且不容易超重。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對歐洲14個國家的近1萬人的DNA進行了分析,從基因分析結果預估身高和體重指數,然後比對實際數據。

  結果發現,從DNA就能預測出一個人是否容易超重。北歐人,如丹麥、荷蘭、挪威、瑞典的人個子高,身體也不容易胖。因為他們的DNA使得他們容易偏瘦,比如促使脂肪燃燒的基因更為活躍。一般認為北歐人的祖先因為生活在較冷的地區,所以身體燃燒脂肪的機制會更強。

  那麼,身體怎麼才能燃燒脂肪呢?今年,德國科學家研發了一種可以促進肥胖小鼠燃燒脂肪的藥物。它可以讓小鼠産生更多“棕色脂肪”。棕色脂肪是近幾年研究熱點,它在成人體中分佈很少,但能夠促使讓我們肥胖的“白色脂肪”燃燒。

  新藥刺激“可溶性鳥苷酸環化酶”分泌,使肥胖小鼠消耗了更多脂肪。儘管尚未在人體實驗,但因為這種藥跟一類常用藥化學結構相似,預計不會有什麼副作用。

  也有不吃藥的辦法,去年一項研究表明,如果在19度的屋子裏待一個月,比起在24度的屋子裏待一個月,棕色脂肪會大大活躍,所以冬天您就凍著點兒吧。

  如果瘦不下去也別太難過,本來我們就是靈長類裏的肥球。根據今年美國一項研究,雄性倭黑猩猩的體脂率基本為零(而我們的男性體脂率平均在20%,女人的體脂率平均為35%),而我們的上身肌肉也比樹林裏的遠親要大大減弱了。這是人類祖先適應缺少食物的平原生活的後果。

  何況根據英國今年一項研究,胖子患癡呆症的風險比正常人低。對近200萬英國人(平均55歲)的多年醫學記錄分析發現,與體重正常的人相比,偏瘦的人患癡呆症的風險要高39%;超重者在這方面的風險卻低18%;而如果嚴重超重,癡呆症風險要低24%。研究人員説他們也對此驚訝,無法解釋。

  夜貓子“懸”了

  比起正常人,夜貓子有更多的代謝綜合徵,大大增加心臟疾病、糖尿病和中風的風險,睡眠不足還可能讓你感冒。睡覺很重要,但睡多了也沒必要。非洲和南美一些部落中的獵人過著和我們的祖先相似的生活,他們每天也不過睡6個小時多點兒,那我們何必等8個小時才起床呢?

  許多人認為,現代社會和夜生活,讓人們的睡眠縮短了。人們猜想:沒有電燈照明時候,我們的祖先是從黃昏一直睡到黎明的。今年的一項研究駁斥了這個看法。

  美國科學家把一種電子錶戴非洲和南美3個部落的獵人的手腕上,記錄下他們1165天的睡眠。最終發現:這些人每晚實際睡眠時長為5.7小時至7.2小時。許多人在冬季多睡1小時。他們直到日落2.5小時至4.4小時後才會睡覺,且在氣溫下降後才會打盹。氣溫在黎明前達到最低時,他們就醒來了。他們不會半夜醒來,也沒有失眠症。同時這些人不睡午覺,也沒覺得缺覺。

  如果我們的祖先也不過睡6個小時多點兒,那我們何必等8個小時才起床呢。

  今年幾項研究,還證明了睡覺和健康的密切關係。美國一項對1500人的健康數據的分析,發現48%的倒班人員超重,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是35%。出現睡眠問題的倒班人員更易超重或罹患糖尿病,這種關聯在每天睡眠不足7小時的人中特別明顯。

  而南韓一項對1600名40多歲人的體檢研究也表明,“夜貓子”的血液中含有更多不健康脂肪,肌肉弱化的風險更大。比起早起的人,夜貓子有更多的代謝綜合徵,大大增加心臟疾病、糖尿病和中風的風險。

  睡眠不足還可能讓你感冒。美國科學家用電子錶監測了164名志願者每晚的睡眠時間和品質。然後用滴鼻液傳染給他們感冒病毒,再觀察一週。與每晚睡眠超過7小時的人相比,每晚睡眠不足6小時者患感冒的風險高4.2倍,每晚睡眠不足5小時的人則高出4.5倍。根據志願者的其他數據,科學家判斷説:預測一個人會不會得感冒,睡眠不足比年齡、壓力、教育程度、收入水準以及是否吸煙更重要。

  睡覺不僅能防病,還被利用做心理治療。美國的一項實驗,讓參與者在睡夢中習慣於反對性別偏見。一般的性別偏見認為女性不適合科學研究等,而參與實驗者會接受反偏見學習,通過一系列設計把女性和科學研究聯繫在一起。同時他們會聽到一個特別的聲音片段。參與者接下來午睡一個半小時,當腦電波顯示進入深度睡眠時,科學家就重復播放之前與反偏見學習關聯的聲音。聲音很輕,所以不會叫醒參與者。測試顯示,深度睡眠中重新激活反偏見學習後,該偏見相比于午睡前減少了50%。此外,在播放聲音加強反偏見學習的前提下,睡眠的品質越好,偏見減少得越多。

  當我們呼呼大睡時,我們的頭腦仍然在鞏固學習,所以下次有學生在課堂睡著時,請老師放一馬吧。

  這藥靠譜兒

  糖尿病口服藥二甲雙胍,在今年被證明有抗癌和抗心血管疾病的功效,還被報道説能夠減肥、促進軟骨生長,簡直成了賽過阿司匹林的萬能神藥。但想生娃的還得換個藥方,科學家説,感染寄生蟲的種類會影響女性生育,一項研究統計中,感染蛔蟲的女性一生中比未感染女性多生兩個孩子,《科學》雜誌的編輯覺得很靠譜兒!

  一種糖尿病常用藥,今年突然火了一把,因為科學家説它能延年益壽。

  二甲雙胍是一種幾十年前就投入使用的糖尿病口服藥。服用二甲雙胍的病人,有助於控制血糖水準。它能增加病人身體對胰島素的敏感度。

  今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選出78241名使用二甲雙胍治療的受試者,12222名使用另一種常用藥的受試者,還有對照的90463名其他狀況相似的非糖尿病人。

  結果是,跟非糖尿病人相比,服用二甲雙胍的糖尿病人存活率一樣,甚至略略高一點。而服用另一種常用藥的患者的存活率就低得多。而且,無論是對不善於分泌胰島素的糖尿病人,還是不善於利用胰島素的病人,二甲雙胍都有好處。

  有趣的是,這種原先從植物裏提取的藥物,也被證明有抗癌和抗心血管疾病的功效,並且預防糖尿病。它還被報道説能夠減肥、促進軟骨生長,簡直是賽過阿司匹林的萬能神藥。

  這藥多少錢呢?10塊錢一瓶的二甲雙胍夠吃一個月,所有藥店裏都能買到。

  給老鼠服用二甲雙胍發現,它能夠顯著延長老鼠的壽命,讓年紀大的老鼠表現得更年輕。目前美國已經開始了一項實驗,看看健康的老年人吃了二甲雙胍,是不是也能出現老鼠身上的效果。研究結果出來之前,專家尚未鼓勵大家去吃這種藥。不過二甲雙胍的副作用很小。

  再説説“送子神藥”。想生二胎、三胎嗎?請吃蛔蟲。

  當然是開玩笑的。但今年一項研究發現,感染了蛔蟲的女性擁有更多孩子。美國科學家研究了玻利維亞亞馬遜森林中的一個部落,這個部落的女性平均生9個孩子。來自984位部落女性的數據顯示,被當地最常見的一種蠕蟲感染的女性,生第一個孩子的時間更晚,生每個孩子的時間間隔也長。

  但感染了蛔蟲的女性則相反:初次懷孕的時間較早,生每個孩子的間隔較短。統計顯示,感染蛔蟲的女性一生中比未感染女性多生兩個孩子,而感染了蠕蟲的會少生3個。

  之前從未有人想到,感染寄生蟲的種類會影響女性生育。只能説這是個尚待解釋的奇跡,不管你信不信,反正《科學》雜誌的編輯信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