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宜居生態新城建設全面提速

  • 發佈時間:2015-12-30 10:35:01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時報記者 陳西艷 張姝 李勇 報道

  改善市容環境是優化環境最直接、最具體的抓手,能夠迅速直觀地體現出一個地區的城市品質,也與百姓的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十二五”期間,新區在多年的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中,城鄉面貌發生明顯改觀,初步形成大氣、清新、整潔、靚麗的城市風格,城市吸引力、影響力和美譽度逐年提升,百姓也享受到了新區發展的成果。全力打好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攻堅戰,才能以最快速度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向著國際化創新型宜居生態新城區大步邁進。

  優美的城市環境、便捷的功能配套與每一個市民的生活都息息相關。營造生態宜居、舒心愜意的生活環境是新區居民的期盼,也是區委區政府工作的著力點和用力方向。“十二五”期間,新區連續多年將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列入“20項民心工程”, 正是“逐步成為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的宜居生態型新城區”的國家定位的要求。

  多年來,新區相繼組織“大幹300天”“奮戰150天”,日日奮戰,月月攻關,歲歲報捷。截止到目前完成了核心城區的新港地區、新村地區、解放路地區、杭州道地區、康翠居住區,漢沽地區的一經路地區,大港地區的世紀廣場等地區綜合整治,共整治道路185條、社區181個。上海道、和諧大街等道路,北倉裏、華雲園等小區在整治中改變了模樣,提升了功能。塘沽森林公園、濱河公園、大港人民公園被賦予了優美的內涵,天津大道、京津塘高速延長線等入區道路生態大綠……空中飛線入地,樓體斑駁遁跡,道旁綠樹映襯著大紅色曼賽爾坡頂、紅褐色的樓體墻磚鮮艷奪目,路面寬闊平整,夜景流光溢彩。

  改形象,提升了文明程度,新區成為美好家園;補短板,提升了人居功能,提高了新區百姓幸福指數。(下轉第三版)(上接第一版)

  老舊社區整治:形象更美了 功能提升了

  讓百姓直接從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中受益,享受新區發展的成果,是新區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戰役的重心。“十二五”期間,從立面到平面、從環境到功能,對背街里巷的社區整治堪稱一場立體化的戰役。

  “經過前幾年的綜合整治,小區弄得漂亮了,住起來舒服多了,而且一直保持得非常好,這是以前想像不到的。”在新港街北侖裏小區,居民殷大娘正和朋友在小區的廣場上散步、聊天。在他們周圍,許多居民或者在健身設施上進行鍛鍊,或者在廣場旁的小涼亭裏休息。看到這樣的場景,讓人很難想像,前幾年,這個小區路面坑洼不平,出行不便,非常淩亂。新區正是通過實施老舊小區整治,使百姓的生活更為舒適、便捷。

  北倉裏的變化,是新區市容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的一個縮影。

  “我們在對老舊社區的整治中,突出解決‘路平、水通、燈亮、樓新、綠美’五個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問題。”濱海新區市容整治指揮部負責人介紹。

  新區通過實施建築立面普通粉刷、墻面修補、建築立面清洗、樓梯扶手油飾翻新、實體圍墻粉刷等項目,使老舊社區的“顏值”提升。而通過實施社區綠化提升工程,如種植爬藤植物、提升外墻綠化、新植樹苗等,更是為百姓創造出怡人的休閒場所。

  在老舊社區整治中,功能的恢復和提升才是重頭戲。據該負責人介紹,比如“平改坡”工程。過去老的平頂樓房,呈“火柴盒”形式,造型相對比較呆板。為了改變這種情況,對有條件的建築實施“平改坡”,使坡屋頂與女兒墻或者屋檐有機結合,達到美化環境的效果。同時,住在平頂居民樓頂的居民,通常會由於樓房缺乏隔熱層,飽受高溫或寒冷的困擾。“平改坡”之後,增加了隔熱層,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頂層居民的舒適程度,“改造後的房子不僅有嶄新的漂亮外觀,還能解決頂層滲漏、隔熱問題。”

  五年來,新區對新港地區、杭州道地區、漢沽方塊地區等區域進行了居民樓整修、違建拆除、甬路鋪修、下水疏通、圍墻改造等工程。通過屋面防水維修,樓頂不再出現漏雨現象;通過平改坡,室內的保溫、隔熱也得到了明顯的改善;通過對排水管道的疏通改造,避免了堵塞積水現象的發生。

  道路綜合整治:打造城市風景線

  道路環境的綜合整治,也是提升城市宜居水準,滿足百姓期待的大事。

  這其中,不得不提大連東道—旅順道—港濱路的綜合整治。

  大連東道—旅順道—港濱路是從新港二號路到濱海立交橋的北線通道,以前由於違章建築較多,一些公交車和貨車亂停亂靠,道路還坑坑洼洼,基本上沒有司機願走這條路。2010年,新區對這條通道進行綜合整治,拆除違章建築,改造後路面類型為瀝青混凝土路面,原水泥混凝土側石全部置換為花崗岩石材側石,部分道路拓寬,通行能力增加了一倍。此外,這條通道還配置了燈桿、信號燈、交警指示牌等設施,使車輛通行更為規範、便捷。在新區對道路的綜合整治中,還有許多類似的“斷頭路”“盲腸道”變成通衢。

  據區指揮部相關負責人介紹,由於使用時間已久,新區的許多道路年久失修,路面陳舊、線路模糊,有多處存在道路破損、坑洼現象,道路兩側鋪裝面層破損嚴重,局部存在坑洼、破損現象。部分路面黃土裸露。還有部分道路排水管徑較小,無法及時排出雨水,局部路面積水嚴重,嚴重影響了交通,增加了交通隱患。

  五年來,根據新區各區域的發展定位,按照核心城區現代大氣風格、漢沽城區生態宜居特色、大港城區歐式建築風貌的整治思路,新區統籌實施平面和立面改造,使河北路、河南路、世紀大道、大港東環路等主要道路形成了路面平整、寬廣通暢、行車舒適、設施完備的道路風景線。改善了道路路面狀況,提高了交通安全水準,保障了居民出行安全。對於建築風格,新區也注重了協調統一,使河北路、大港東環路等建築形象既具有文化價值,又具有審美價值;既具有象徵性和形式美,又體現出民族性和時代感。天津大道、京津塘高速、京津高速、津濱高速、海濱大道、港城大道以及京山鐵路等入區道路的兩側環境,形成了以生態大綠為主,喬木、灌木相結合,自然流暢,設施齊全,功能完備,展現濱海新區特色的交通走廊。

  新建提升綠化:打造百姓休閒場所

  把百姓需求、人本理念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一批市民公園在市容環境綜合整治中成為百姓休閒的好去處。

  雖然已是隆冬時節,但家住中新天津生態城景杉園的沈大爺只要空氣好,還是堅持每天到生態谷公園散散步,“風景依然很美。”

  在新區,像生態谷公園這樣的休閒場所還有很多。

  位於中心路的河濱公園經過改造後,南園和湖瀕樓保留了古色古香的氣息,散發出濃烈的江南園林風味;少兒歡樂谷則成為所在區域孩子們遊玩的樂園。改造後的河西公園,著力打造春和景明、草長鶯飛等景點,並引入低碳環保理念,煥發出新的生機。

  除了大型城市公園外,新區還改造提升了一些原有的小型遊園。如上海道和中心路交口的小樹林公園,整修後的公園,長廊和涼亭不僅被粉刷一新,還延伸了許多,使在這裡休閒的市民多了遮陽避雨之處。

  新建功能區也超前建設了公園,打造出靚麗風景線。如臨港濕地公園,採用了國際先進的生態技術手段,引種栽植大量可用於修復水質、水體的水生及陸生植物;並結合現有綠化帶,構建起有效的濕地生態鏈,實現工業區水資源的高效迴圈利用。

  五年來,新區通過新建和提升綠化,形成了層次豐富、各具特色的綠化體系。新港三號路、港濱路、一經路、南環路等城市道路更換了行道樹,合理配置了喬灌花草,彰顯層次感、色彩感、季相感、厚重感、縱深感、精細感,形成都市綠化風景線。通過鋪裝新型透水樹箅,使道路景觀更加整潔優美。塘沽河濱公園、漢沽河西公園、大港濕地公園營造綠意盎然、自然生態的園藝景觀。圍繞“自然、生態、野趣,低碳環保、創新發展”主題,改造後的各大公園為市民提供了休閒娛樂的重要場所,形成新區靚麗的風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