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探索適應經濟發展的政府引導基金運作模式

  • 發佈時間:2015-12-29 09:50:06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我國政府引導産業基金在推動股權投資發展中發揮了重要引領示範作用。自上世紀80年代國家首次探索財政全額出資設立風險投資機構至今,各級政府設立的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在支援産業和企業發展、推動重大項目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據不完全統計,中央財政目前已設立9隻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帶動社會資本5000多億元。地方政府也將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作為支援産業發展和財稅改革的重要抓手,積極探索基金的市場化運作,對於推動區域産業發展和改善融資結構發揮了重要作用。

  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在各地得到積極的推廣實施,地方政府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探索適應經濟發展需求的基金運作模式。截至2015年7月底,各級財政注資設立的683隻政府引導基金覆蓋全國34個省市,覆蓋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産業投資各個階段,除扶持個別産業發展外,在實體經濟方面的作用也日益體現。北京、江蘇、福建、上海、廣東等經濟發達地區繼續保持著傳統優勢,中西部地區發展也較為迅速,部分地區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的發展經驗已經可以作為示範推廣。財政部也在《政府投資基金暫行管理辦法》的框架內,繼續鼓勵和指導地方結合實際,積極探索和創造可複製、可推廣的政府性投資基金管理改革經驗。

  總體上講,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已形成基本制度框架,在運營管理上初見成效。一是基金設立規範。在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管理上,各地都是以“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為原則,堅持市場化運作,力求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二是基金組織形式規範。各地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採用公司制、有限合夥制及契約制等形式設立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科學劃分基金參與各方的權利義務。三是基金運營管理規範。各地建立健全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的科學決策機制,強化基金募集、投資、投後管理、退出等流程式控制制,切實防範基金運作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四是資金投向聚焦主導産業、彌補薄弱環節。各地在資金投向方面都依據經濟發展情況做了不同的側重。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普遍能夠覆蓋工業、科技、現代服務業等各個領域,資金重點投向支柱産業轉型升級、戰略性新興産業培育。

  市場化運作整合各類資源帶動經濟發展。山東省從省級財政預算安排的支援工業、服務業、農業、科技創新等領域的專項資金中,每年拿出30%左右注資設立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重慶市通過歸集整合相關部門主管的産業資金,5年形成1000億元規模以上的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並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同國內外優秀的私募基金管理團隊合作,發起設立192億元規模的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現代服務業等産業發展。北京市公共財政出資設立的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吸引社會投資超過330億元,涵蓋科技、文化、農業、旅遊、戰略性新興産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並在各個區縣設立了引導基金,支援全市經濟發展。

  “1+N”運營模式有效發揮財政資金杠桿效應。絕大多數省份採取了“1+N”模式,即母子基金形式,發揮乘數效應吸引更多社會資本,確保基金投向更好地體現政策要求,形成多元化競爭格局,確保基金運作有效。在該模式的探索上,江蘇省和福建省走在全國前列,江蘇省各類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185個,公共財政累計投入269.5億元,吸引社會資本超過930億元。將省政府投資基金作為省級政府綜合性投資母基金,凡是省級財政出資新設的各類産業基金,均通過省政府投資基金出資並承擔出資人職責。福建省政府引導型産業基金採用母子基金模式,母基金首期規模100億元,其中財政資金50億元,其他資金從社會募集。同時,根據各設區市産業發展實際及轉型升級需要,母基金按不超過50%的出資比例與各設區市合作設立市級産業投資基金,通過母基金、子基金、投資項目三級放大的方式,撬動社會資金近1000億元。

  (作者係中國農業産業發展基金董事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