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到府洗車公司“節節敗退”探因:洗一台車虧189元

  • 發佈時間:2015-12-29 06:54: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一度炙手可熱的O2O到府洗車行業迎來真正的寒冬。

  2015年1月,雲洗車關閉洗車業務;2015年4月,嘀嗒洗車關閉洗車業務;2015年7月,車8宣佈關閉到府洗車業務;2015年10月,E洗車大量裁員並停止到府洗車業務……

  時光倒轉到1年前,這個行業還是另外一番光景,資本熱錢涌動、創業者紛紛入局,“1元到府洗車”的概念與口號隨處可見。

  僅僅幾個月後,開展到府洗車服務的創業公司就紛紛陣亡,而近日該行業呼聲較高的我愛洗車公司解散,再次敲響這個行業迅速萎縮的鑼聲。

  融資計劃失敗 公司停擺“待售”

  最近一個關張的到府洗車公司是“我愛洗車”,這家公司成立於去年12月,天使輪曾獲得500萬元融資,到今年11月,媒體曝光該公司欠薪200多萬元、CEO跑路。

  據相關媒體報道,我愛洗車在今年于北京大幅擴張,招工承諾每名洗車技師工資以2700元底薪加提成計算,合計將在4000元以上。今年4月到8月間,培訓洗車技師達600人左右。

  我愛洗車採用的擴張方式是對洗車技師和用戶同時進行補貼,技師兩人一組平均每單可獲得4元補貼,一人洗車則提成12元;用戶方面,首單7元優惠加送一瓶價值10元的玻璃水。今年七八月間,我愛洗車單一分店生意最好時每天洗70輛車。

  在提高技師和用戶積極性的同時,我愛洗車支出的補貼總量也大幅增長。據其前財務總監透露,按投入與産出計算,即使是生意最好的7月,我愛洗車每洗一台車,虧損也高達189元。

  今年起,類似我愛洗車的瘋狂補貼大戰在O2O到府洗車行業頻頻上演,不少公司推出一元洗車、甚至一分錢洗車等近乎免費的優惠,客戶爭奪戰愈演愈烈。

  然而,今年8月起,O2O投資圈形勢急轉直下,投資人開始頻頻撤出燒錢的到府服務項目,以至於到府洗車創業企業大面積缺血休克。同樣,我愛洗車1200萬元的融資計劃也宣告失敗,隨後提出的零元轉讓計劃也沒有任何回應。

  9月,我愛洗車停止洗車技師招聘。同月30日,我愛洗車向已有員工發佈《工資延遲支付確認書》,確認“甲方出現短暫資金週轉困難”,並表示缺欠工資待“甲方有支付能力時支付給乙方”,不少員工自8月起未發工資。

  10月中旬,公司CEO李東晉宣佈投資方單方面撤資,我愛洗車徹底崩盤,只遺留下200多萬元的債務和上百名被欠薪的員工。

  低價搶佔市場 用戶黏度低

  類似我愛洗車資金鏈緊張的劇情,正在整個汽車後市場到府服務公司中蔓延。

  今年以來,已有雲洗車、易洗車、功夫洗車、E洗車、嘀嗒洗車、博湃養車等公司相繼倒閉或關閉到府洗車業務,而這些公司中,也不乏曾拿到數千萬融資、擁有成功經歷的團隊。

  比如E洗車,去年11月上線,前CEO張晶就曾是滴滴COO和凡客高管,今年3月,E洗車更是宣佈完成A輪2000萬美元融資,主投方為平安創投

  到府洗車的邏輯是通過低價搶佔市場,然後將這部分用戶轉化為汽車美容、保養、維修、二手車評估。張晶就曾希望將洗車店的主要收入來源轉向其他的後續服務,比如打蠟、美容等。

  利用低價吸引用戶,補貼圈完用戶後再向其他業務轉化,洗車O2O行業的預期盈利模式便是如此。只是這種轉化似乎並不盡如人意。E洗車産品總監張寬曾透露,E洗車的洗車用戶選擇保養行為的轉化率在5%—6%之間。從這一數字看來,從線上到線下保養汽車的消費習慣還遠未養成。

  一方面,瘋狂補貼大戰需要支出龐大的資金。去年12月起,E洗車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天津、南京、武漢、蘇州、瀋陽和佛山等全國多地開啟“1分錢洗車”活動。按照一個洗車訂單的市場成本價20元,日均1.5萬單計算,E洗車每天就需支出30萬的鉅額補貼,一個月就要燒掉近1000萬元。

  另一方面,靠補貼燒出來的用戶也並非能轉化的“真用戶”,這種需求是藏在補貼外衣下的偽需求。這從極低的業務轉化率可以看出,補貼得來的用戶純粹為了佔便宜,不洗白不洗,這種補貼很多時候是無效的。

  實際支出總成本不比到店洗車低

  呱呱洗車是這場寒冬中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他們剛剛把到府洗車的單價提高到了39元,這已是它們第三次提高價格。

  提價的原因,自然是受資本寒冬影響,呱呱洗車必須控制燒錢速度求生存;當然,也有競爭放緩的成分,在年初最激烈的時候,“1元洗車”四處可見,但現在競爭對手們都沒有了補貼的底氣,呱呱洗車提價就變得順其自然。

  董事長郄建軍説,提價之後,用戶的熱情並沒有大的消減,“天氣好的時候,呱呱仍然天天爆單。”提價也讓郄建軍重新認識到府洗車這一服務,“需求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你創造了價值,並且獲得溢價,這才是合理的模式。”

  郄建軍認為,到府洗車創造了新的洗車服務模式,可以隨時隨地洗車,節省了用戶的時間和精力,這是這類産品得以生存的基礎。只不過,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很多到府洗車的創業公司走上了低價拉客、希望導流到美容保養等高毛利業務從而獲取溢價的急功近利的路子上。

  在郄建軍看來,到府洗車首先要做好洗車本身,服務品質和服務效率優於競爭對手才能生存下來,在根基不穩的前提下就去嘗試高毛利業務並不可取。他介紹,呱呱洗車的技師每人每天平均可以洗10輛車,雖然與到店洗車相比,到府洗車省去了店舖租金,但人工、工具、交通的總成本並不比到店洗車低。所以,郄建軍認為,“到府洗車比到店洗車收費貴十幾塊錢是合理的”,這樣至少可以幫助到府洗車企業在成本和支出方面接近打平。

  至少過六道檻才能“越冬”

  長江商報記者梳理髮現,到府洗車O2O公司要想成功過冬,至少還得解決以下幾個難題。

  服務時間難保證:受制于服務提供者和服務需求者的距離,以及擁堵的交通情況,能否按時成為到府服務的重要挑戰。大多數創業公司都通過廣布點的方式來保障準時到達,每一個布點同時承擔補給站職能,但這也無形中增加了運營成本。

  服務內容受局限:到府洗車時一般車主並不在場,因此只能清潔外觀,無法清洗內部。而且儘管有創業者希望通過洗車去提供客單價更高的服務,譬如汽車保養、維修、美容、打蠟、貼膜、內飾清潔、空氣治理、座椅翻新等,但成功率很低。換句話説,修車的去洗車,用戶可能沒意見,洗車的去做保養,專業度能否達到,用戶是否放心,就另當別論了。

  用戶需求不足:洗車雖然是剛需,但需要到府服務的人群只是一小撮。能不能洗乾淨、傷不傷漆面都是用戶的顧慮所在。目前到府洗車的用戶基數過小,如果達不到100萬級別,很難在商業模式上有所突破。

  洗車環境複雜:到府洗車需要使用良好的清洗技術和更加嚴格規劃的洗車流程,畢竟施工場地不是在洗車房,而是小區、寫字樓等。一旦服務車輛無法進入小區或停車場,如何避免物業阻撓就需要耗費大量精力。

  運營成本偏高:雖然到府洗車沒有門面租金開支,但車輛購置、線下布點、行銷推廣、人員勞務等同樣是不小的開支,隨著服務範圍的擴張,運營成本也會呈現出指數級增長。美國到府洗車創業公司Cherry就是因為不注重線下成本的控制,最終走向失敗。

  污水處理困難:微水洗車雖然耗水量小,藥液同樣需要細心處理。而傳統洗車則要做好污水收集工作。目前大多數到府洗車品牌採用帷幕遮擋、水槽集水等方式,以避免污水污染到周邊環境或者周邊車輛。實際上,效果還是不夠理想,尤其是在北方,積水容易在冬季結冰帶來麻煩。

  汽車後有太多誘惑,最為汽車後從業者津津樂道的,無疑是來自數據的想像。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達到15447萬輛,2020年中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2億輛。2014年,國內汽車後市場總收入達到6000億元。只是想像與現實之間總是存在距離,數據統計,洗車O2O的公司在最高峰時達到100多家。他們之間大多通過一元洗車,零元洗車的價格戰搶佔市場,一旦轉化無望,這裡面大部分將走向合併或者死亡。

  需求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你創造了價值,並且獲得溢價,這才是合理的模式。——呱呱洗車董事長郄建軍(記者 龍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