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四號,借你一雙“慧眼”
- 發佈時間:2015-12-29 06:00:35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29日淩晨,四川大涼山深處,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5、4、3、2、1,點火,起飛!”0時04分,伴隨著指揮員鏗鏘有力的“點火”密碼,托舉著高分四號衛星的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噴出一股橘紅色烈焰,直刺蒼穹。隨後,順利進入預定轉移軌道。
此次發射任務圓滿成功,標誌著我國“星”空再添一名新成員。為什麼要發射“高分四號”?較之前發射的“高分一號”“高分二號”等衛星,它有哪些特點?應用前景如何?且看《經濟日報》記者從一線發回的報道。
一顆星觀測三分之一個地球
“致廣大而盡精微。”《中庸》裏的這句話用來描述“高分四號”很貼切。
“‘高分四號’為地球同步軌道50米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是目前世界上空間解析度最高、幅寬最大的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國際上尚無此類衛星。”國防科工局重大專項工程中心主任、高分專項工程總設計師童旭東如是評價。
這意味著什麼?“形象點,‘高分四號’可觀測面積為地球的三分之一,它拍攝的一幅圖像,所覆蓋面積相當於一個河南省。”航太科技集團五院高分四號衛星系統總指揮兼總設計師李果解釋説。
“高分四號”可觀測面積大的優勢顯而易見。實際上,高空間解析度亦是“高分四號”的一大特色。“‘高分四號’的空間解析度為50米。”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説。
有心人或許會質疑,2013年發射的“高分一號”,空間解析度已達2米;2014年發射的“高分二號”,空間解析度則進入亞米級時代。相比之下,“高分四號”豈不有些“相形見絀”?
事實並非如此。“要知道,高分一號、高分二號衛星為太陽同步軌道衛星。”趙堅説,為保證測量精度,“高分一號”、“高分二號”均在距離地面幾百公里的低軌道運作,而“高分四號”是在距離地面約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運作,這樣的高度,實現50米的解析度實屬不易。
正是這一特殊之處決定了“高分四號”與眾不同。“它是目前最高時間解析度遙感衛星。”童旭東稱。
時間解析度,指重復觀察同一地物所需要的時間。一般而言,空間解析度和時間解析度是一對“冤家”,通常需要犧牲一方來保證另一方的領先水準。所以,常見的遙感衛星為保證空間解析度,多在低軌道運作,觀測面積相對狹小,而且無法對同一地點連續觀測,只能在經過該點上空時拍攝照片。若想重訪故地,高分一號衛星需要4天時間,高分二號衛星需要40多個小時。“高分四號衛星則可駐留在固定區域上空凝視,時間解析度達到分鐘級甚至秒級。”童旭東表示。
“一哆嗦”成像偏差十幾公里
“由於‘高分四號’與地球同步,可以擁有很多低軌遙感衛星無法比擬的優勢。”中國航太科技集團科技委副主任于登雲説。
他舉例説,很多颱風發展瞬息萬變,若用普通遙感衛星,觀測時間間隔過長(幾十個小時甚至幾天),自然無法及時捕捉颱風運動軌跡,更無法掌握其形成過程、預判未來發展趨勢。而專門服務氣象的風雲氣象衛星,時間解析度提高了,空間解析度只能達到百米級,因此即使對很多雷暴等小尺度天氣過程觀測也“心有餘而力不足”。
高分四號衛星則可利用相對地面靜止的優勢,駐留在固定區域上空凝視這些天氣過程,“它們的每一個小動作都不會逃過高分四號衛星的‘火眼金睛’。”于登雲説。在他看來,能夠實現實時觀測,這是很多遙感衛星做不到的。
不過,“高分四號”與“高分一號”、“高分二號”等遙感衛星並非“有你沒我”的關係。“它們各有所長,目標是滿足不同業務需求,與其他低軌遙感衛星相互配合,起到相互彌補的作用。”李果強調。
比如,“高分二號”的空間解析度很高,能夠及時準確發現森林火災,一旦有需要持續關注的地方,由地面發出指令,“高分四號”便可快速調整指向,獲取監測目標區域火災動態變化數據,掌握火災走向,為各類應急任務提供決策支撐。
當然,圓滿“交卷”,“高分四號”攻克的技術難題自然少不了。李果告訴記者,作為地球同步軌道衛星,“高分四號”面臨更加複雜的環境威脅——高空中溫度變化異常劇烈。在此背景下,“高分四號”要實現長期穩定運作,首先要解決耐高溫抗輻射問題,“否則,何來後續應用?”
再如,在距離地面3.6萬公里的高度如何保證衛星能夠遠目標準確成像,同樣十分棘手。正所謂失之毫釐謬以千里。在中國版圖上,北京和上海相距千里之遙,但從衛星上看過去兩者間的角度非常接近。“只要高分四號高軌遙感衛星平臺輕輕一哆嗦,哪怕僅有一角秒(1/3600度)的晃動,它上面所裝載的大口徑面陣凝視相機拍攝到的圖片,可能就偏離了十幾公里。”李果解釋。
令人欣慰的是,為了“高分四號”的“驚鴻一瞥”,航太人已作出諸多努力並完成種種攻堅戰。
無限精彩在未來
既然如此,這樣努力將高分四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究竟為哪般?
“高分四號衛星的主要用戶為民政部、林業局、地震局、氣象局。”童旭東介紹,“高分四號”投入使用後,將重點針對國內用戶對高時間解析度遙感圖像數據的要求,為災害風險預警預報、地震構造資訊提取、森林調查與監測、氣候變化預測等業務提供高時效、高解析度數據支撐。
事實上,此次“高分四號”順利升空,也意味著“十二五”期間我國高分專項工程圓滿收官。為加快我國空間資訊與應用技術發展,提升自主創新能力,2010年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重大專項(即高分專項)啟動實施。截至2015年11月底,高分專項共分發數據累計約403萬景,數據總量超過我國以往遙感衛星歷史數據總和,全面進入主要應用領域,有力支撐了國土資源調查、海域監察、農作物估産、環境治理等需要。
更重要的是,我國由此擺脫了對國外高分數據的依賴。過去,在高解析度遙感衛星數據方面,我國主要從國外購買,購買一景數據的價格高的要3萬多元,平均也得1萬元左右,而且數據還不自主、不可控。現在,由於高分數據的應用,“近年國內市場上國外衛星數據價格大幅度降低,解析度低於2米的國外衛星數據已基本退出國內市場。”童旭東笑著告訴記者。
他透露,繼“高分四號”之後,我國首顆C頻段多極化高解析度微波遙感衛星也提上議事日程,預計2016年完成正樣研製。後續,還將發射高分高光譜衛星等。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