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債務危機壓垮“水果營行” 員工申請仲裁自救

  • 發佈時間:2015-12-28 17:13: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觸網是靈丹妙藥?水果營行的收穫是苦果。宣稱要做生鮮界“阿里巴巴”的連鎖品牌水果營行,仿佛是一夜之間跌落神壇:許多城市的門店倒閉,會員拿不回會費,眾多員工被欠薪。水果營行的倒閉加劇了2015年整個O2O行業的戲劇性。一個尖銳的話題直指傳統行業:如果厘清虛與實的關係,沒有實打實的業績,迎合資本市場的觸網只會催生越來越多的敗局。在“網際網路+”大潮下,企業多一份理性,腳踏實地地去創造實打實的業績,類似水果營行的倒閉現象就會少一些。

  自去年10月份在南寧開設門店以來,這家名為“水果營行”的水果店,宣稱要打造生鮮界“阿里巴巴”的O2O電商企業迅速席捲全國。在其官網上顯示,水果營行已在深圳、廣州、上海等20多個一二線城市,開設了300多家線下實體店舖。

  但據媒體報道,暴力式的擴張,也留下可預見的風險。高額的生鮮成本以及積重難返的買贈會員模式幾乎蛀空了初具雛形的商業帝國。最終資金鏈的斷裂,壓垮了這匹生鮮界的“黑馬”。在供應商、終端會員的一片討伐聲中,水果營行轟然倒下。

  於是,一個註冊資本多達10億元的生鮮“巨無霸”,在旦夕之間總部人去樓空,廣州、東莞等多個城市門店相繼關閉。12月16日,公司CEO易德被警方帶走,水果營行完全停止運作。有媒體統計,截至2015年12月17日上午10點,案件涉及金額已達到3億多元,而且還在不斷增加。

  公司採用門店加盟和會員預付費模式,前期籌集的資金預計在5億元到10億元之間。一投資者表示,這麼一家至少短時間內“幾乎不可能缺錢”的公司,面臨資金斷裂簡直匪夷所思。調查後發現,其實公司一直在虧損發展會員,同時每個月需要向投資者支付鉅額利益分成,其運作模式早已暗含風險。

  深圳總部人去樓空

  水果營行控股有限公司2014年成立於深圳,是一家水果生鮮電商企業,母公司為香港聯合國際集團。水果營行官方網站顯示,母公司香港聯合國際集團于1988年設立,涉足房地産開發、金融、融資擔保、酒店經營等20多個領域,到2014年集團凈資産達120多億元。

  工商登記資料顯示,該公司註冊資本10億元,成立之初的法定代表人為香港聯合國際集團董事長謝國輝。該公司在20多個省市有300多家門店,員工數千人。

  據了解,據工商資料顯示,謝國輝是水果營行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和執行常務董事,但12月8日,其職位資訊突然更換。變動後,謝國輝的名字不再出現在高管人員名單中,法人、總經理和執行常務董事變成了曹孝鳴。

  一位水果營行的員工表示,危機的發酵速度超乎他們的想像,好像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而他們也被拖欠了兩個月的工資。近日,有數十位水果營行的員工趕到勞動部門維權,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出面解決這次糾紛。

  位於深圳龍華的水果營行總部,已經人去樓空了。

  從12月15日起,連日來有多處分店員工到龍華總部公司討薪討説法,適逢寒冬,有討薪員工夜晚還在街外打地鋪維權,龍華警方隨後介入處理此事。據一位員工透露,他是被派到下面的店工作的,公司欠了他1萬多元的工資,突然回來就説工資沒了,公司倒閉了。

  投資人、供貨商、運輸商、會員等各種“討債人”也正在陸續趕到總部公司。其中一位投資人介紹稱,他們近兩個月沒有收到分紅,一再被告知已有大筆資金到位,再等一段時間就能發放。直到水果營行在全國範圍內關門才發現情況不對。

  12月17日下午4時57分,龍華警方官方微網志發出通報稱,警方已對水果營行及其相關聯的公司涉嫌犯罪問題依法立案偵查,對該公司執行董事(CEO)伍某依法刑拘。目前,對該案件警方還在全力偵查中。

  水果營行的危機進一步加劇,其在全國範圍內的門店大多已關閉,位於深圳的總部也已經無人上班。

  員工申請仲裁自救

  深圳水果營行門店關閉不營業,導致消費者會員卡(儲值卡)無法繼續使用,消費者要求經營者退還會員卡餘額。截至17日20時,深圳市消委會已收到消費者相關投訴共91宗。

  12月17日,深圳市消委會公佈了水果營行事件的最新調查情況,水果營行聯合發起人之一曲先生已于12月16日召開股東會議,商議解決辦法,最終未能達成統一意見。同時,他也拒絕了消委會約談主要負責人的要求,理由是公司主要負責人已經被深圳警方帶走接受調查,公司實際控制人處於無法聯繫狀態。

  其實,對於水果營行事件的調查,深圳市消委會幾天前就展開了,在16日公佈初步調查結果中,曲先生當時表態該公司將在幾天之內集中處理好內部員工及供應商問題,陸續恢復門店營業,繼續為消費者供應水果。同時公司接下來會積極配合消委會工作,為要求退費的消費者根據之前充值折扣按比例退費,並承諾在消費者申請退費之日起10天內辦理完退費手續。

  可惜曲先生的這些承諾並沒有實際進行,原定17日召開的媒體見面會也不能舉行,店舖近期重新營業也無法實現。深圳市消委會表示將密切跟進事態發展,盡全力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

  “我們只希望拿回自己應得的工資。”近日,水果營行廣州分公司的近200名員工申請勞動仲裁,嘗試最後的自救。

  店員陳小姐也是其中的一員,她入職不足6個月,但有3個月工資沒拿到。“公司一直包住,現在公司破産,交不起房租和電費,我們只能睡在店裏地板上。”陳小姐表示,已經和門店其餘員工睡在店內地板上5天了。

  不光是睡不安穩,吃飯也成問題,不少員工如今僅能靠吃泡麵和店內剩下的水果度日。一位不願具名的女員工表示:“現在我們就像孤兒,15日到現在總部沒有任何消息告訴我們該怎麼辦。”

  有廣州分公司員工透露,目前廣州的員工已被拖欠兩個半月工資,總計約700萬元,此前公司曾承諾15日會一次性發還拖欠的工資,如今卻杳無音訊。據了解,發生拖欠工資情況後,廣州地區已有100多名員工離職,仍有近700名在職者等待總公司的回應。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廣州分公司管理人員表示,實際上公司的資金鏈出問題已經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總公司一直安撫員工“會有大量資金進入”,12月10日還發給各門店店員每人500元水果卡作為補貼,“説到15日就會有錢了”。

  “上月開始,我發現公司的果品供應越來越少。”該管理人員表示。此前總公司曾召集廣州各門店店長和部分加盟店股東開會,表明公司資金短缺的現狀,但如何解決卻並未當場説明。而後部分股東便拿出了私人資金維持門店運轉。

  虧損經營發展會員

  水果營行官網顯示,截至目前,公司已在深圳、廣州、上海、杭州、廈門、成都等20余個城市開設近300余家線下體驗店舖。

  同時,水果營行通過採用會員預付費和門店加盟的模式實現了公司業務在全國飛速擴張。客戶需在門店中進行充值購買會員卡,之後通過刷卡消費;而門店加盟則是指水果營行通過招募投資者投資線下門店,單店投入在100萬元到120萬元。這一模式意味著,水果營行在不動用自身資金的情況下,就可實現在全國的規模化擴張。

  一位投資者提供的一份單店投資協議顯示,投資者投入100萬元,可獲10萬股原始分紅股的配股權。同時,自投資的門店完款45天起,投資者每個月可以分享該門店10%的銷售額,直到200萬元為止。補充協議則顯示,如果投資的單店當月銷售額不足30萬元時,仍按照30萬元銷售額的10%分給投資者,若連續3個月單店銷售額都不足30萬元,水果營行可以為投資者換店。該協議最後還表示,補充協議內容僅內部有效,不對外公開。

  事實上,根據水果營行與投資者的協議,投資者每年至少可獲得36%收益,最慢3年就可收回成本,而後續再凈賺100萬元的同時還可獲得10萬股原始分紅股的配股。正是這一盈利預期,全國各地的投資者可謂趨之若鶩。一江西的童姓投資者表示,他在親戚的勸説下花200萬元投資了兩家門店,今年他們江西片區總共已投資了30多家門店金額高達3000多萬元,而正式開業的僅有10余家,“也就説在江西片區,水果營行手中至少還有2000萬元,而且之前的店面成本根本不需要100萬元之多,肯定還有結余,公司也不可能缺錢”。

  據另一投資者代表透露,目前水果營行籌集的資金可以開加盟店500家以上,而開業的只有260多家,加上投資者、供應商、會員的資金,公司手中僅這些現金可能就高達10億元。

  實際操作中,遠沒有投資者想像的那麼美好。該公司投資部門管理人員説,水果營行的業績考核主要是發展會員數量和充值金額,店員必須花大量精力推銷客戶購買充值卡。會員的充值卡以高得離奇的“優惠”吸引顧客,少則充500元送100元,多則充5000元送2500元、1萬元送8000元。該名管理人員稱:“這樣怎麼可能負擔得起,公司早就資不抵債了。”

  此前有媒體報道,5月13日深圳一家門店銷售金額為68.8萬元,僅充值卡收入就達63.2萬元。而在另一天,柳州某門店總銷售額31.89萬元,充值卡收入高達26.5萬元。業內人士稱,水果營行的運營模式存在風險。會員預存款用完後,接下來的購買行為不會為門店帶來實際盈利,這部分會員越多,積壓的經營壓力就越大,加上員工工資、進貨等費用攤薄利潤,一旦現金流出問題,就可能出大事。

  也就是説,水果營行整個商業模式需要建立在門店能夠實現較高的利潤基礎之上,否則店開越多,虧損就越多。因為門店不盈利,無法每個月向投資者支付鉅額的利益分成,同時線下會員發展越多,折扣之下,水果銷售的窟窿可能越大。

  12月16日,水果營行負責人易德一直聲稱正在聯繫董事長謝國輝,但始終未能聯繫上。據悉,深圳當地政府部門已經介入,易德正在接受相關部門問詢和做筆錄。

  至此,水果營行完全停止運作。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