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央財政引導農業發展方式轉變

  • 發佈時間:2015-12-28 13:53:49  來源:中國財經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著巨大變化和挑戰,農産品價格“天花板”封頂效應開始顯現,成本“地板”抬升的擠壓越來越明顯,農業生産和價格補貼的“黃線”開始逼近,資源環境的“紅燈”開始亮起,到了必須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階段。

  今年,中央財政把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擺上重要位置,立足農業現代化建設基本規律和重點任務,調整扶持方式,突出支援重點,進一步提升財政支農的針對性、精準性和實效性,加快農業現代化發展步伐。 關鍵詞:涉農資金整合

  完善財政補貼政策,促進涉農資金整合

  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今年5月,財政部、農業部印發了《關於調整完善農業三項補貼政策的指導意見》,調整完善農作物良種補貼、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資綜合補貼等三項補貼政策。

  農業“三項補貼”政策調整完善的主要內容分為兩個方面:一是在全國範圍內調整20%的農資綜合補貼資金用於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根據農業生産資料價格下降的情況,由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從中央財政安排下達的農資綜合補貼中調整20%的資金,加上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統籌用於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二是選擇部分地區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今年,財政部、農業部選擇安徽、山東、湖南、四川和浙江等5個省,由省裏選擇一部分縣市開展農業“三項補貼”改革試點。試點的主要內容是將農業“三項補貼”合併為“農業支援保護補貼”,政策目標調整為支援耕地地力保護和糧食適度規模經營。將8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加上種糧農民直接補貼和農作物良種補貼資金,用於耕地地力保護。將20%的農資綜合補貼存量資金,加上種糧大戶補貼試點資金和農業“三項補貼”增量資金,按照統一調整完善政策的要求集中支援糧食適度規模經營。

  農業綜合開發也進一步完善和創新了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充分發揮了市場機制在帶動資金投入分配方面的引導作用。一是加大農業綜合開發財政資金投入,鼓勵各地區將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等渠道資金投入農業綜合開發。二是完善財政資金引導機制,撬動更多金融資本投入。三是創新社會資金引導方式,鼓勵有條件的地區採取“先建後補、以獎代補”的方式,引導和帶動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産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加大開發投入。適當拓寬産業化經營項目資金使用範圍,探索設立股權投資基金、股權引導基金支援農業産業化發展的新模式,運用市場化機制引導帶動社會資本投入。

  今年,中央財政著力在體制機制創新上下功夫,推動涉農資金整合邁入新階段。穩步推進黑龍江“兩大平原”涉農資金整合試點,並在總結試點經驗的基礎上,創造性地研究提出下一步試點思路。選擇廣東、江蘇、河南、湖南等4省部分市縣謀劃開展涉農資金整合優化試點,鼓勵試點市縣對涉農資金進行統籌使用。在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績效評價中,繼續將資金整合作為重要指標,並安排部分獎勵資金,鼓勵引導地方因地制宜加大整合力度。 關鍵詞:現代農業

  提高農業綜合産能,加快現代農業建設

  新常態下,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最緊迫的任務是“轉方式、調結構”。今年,中央財政繼續大力支援地方優勢特色主導産業發展,推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有力保障了糧食等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和品質安全,推動了農業産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加快了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今年,我國糧食産量達到1.24萬億斤,水稻、小麥、玉米三大穀物自給率保持在98%以上,糧食每人平均佔有量達到450公斤,高於世界平均水準。但是,一段時期以來,我國糧食呈現了生産量、庫存量和進口量“三量齊增”的局面,糧食改革要由需求側向供給側轉型。克服糧食生産矛盾,要推動糧食生産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上來。

  要鞏固和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就要大規模推進農田水利建設和建設高標準農田,實現“藏糧于地”。今年,中央財政安排農田水利設施建設補助資金417.86億元,按照東北節水增糧、華北節水壓採、西北節水增效、南方節水減排的思路全面推進高效節水灌溉;支援農田水利重點縣、抗旱規劃引調提水工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項目建設,並對農田水利設施維修養護予以補助。近年來,中央財政集中力量支援建設旱澇保收、高産穩産、節水高效的高標準農田,全面改善農業生産條件,提升農業綜合生産能力。大力加強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做到高標準農田與中型灌區節水配套改造同步規劃、同步實施、同步發揮效益。中央財政創新高標準農田建設機制,加快建設進度。拓展資金投入渠道,充分發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力量,充分利用永久基本農田劃定成果,有針對性地採取治理措施。數據顯示,“十二五”以來,全國農業綜合開發累計投入財政資金2070.86億元,改造中低産田、建設高標準農田1.08億畝,新增糧食生産能力畝均100公斤以上,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每年畝均增收近300元。

  在財政支援現代農業建設方面,今年中央財政安排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203.6億元,大力支援地方糧食及優勢特色主導産業發展,並將支援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作為資金使用的重點和支援方向。按照“中央宏觀指導、地方自主選項”的原則,支援各地突出抓住關鍵環節,加快糧食及其他優勢特色主導産業發展,做大做強主導産業,促進農民增收。

  在探索農業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模式方面,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0億元,支援河南、山東等9省以及特色農業省區寧夏,重點圍繞水稻、小麥兩大口糧作物以及部分特色優勢農産品,探索農業發展新業態、新模式,拓展農業新功能,推動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

  在推進種植結構調整方面,今年中央財政安排3億元,在北方高寒高緯地區、西北乾旱半乾旱地區和農牧交錯區開展糧飼結構調整試點,按照以畜定改、糧飼兼用、種養結合、以養帶種的模式推動試點區域種植結構調整。為促進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不斷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今年中央財政安排20億元資金,積極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發展。其中,專門安排6億元,繼續支援江蘇、重慶等12省(直轄市)開展財政支援農民合作社創新試點,進一步鞏固試點成果,探索創新機制。按照優化結構和提質增效的要求,試點省(直轄市)可靈活選擇加強與金融社會資本合作、搭建公共服務平臺、政府購買服務等有效模式,在更大範圍內推廣應用,充分發揮試點的典型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安排10億元,繼續支援在河北、四川等13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展農業生産全程社會化服務試點,並將內蒙古、吉林、黑龍江和福建新增納入補助範圍,資金用於促進農業生産社會化服務機制創新,推動農業生産規模化、組織化發展。 關鍵詞:可持續發展

  科技生態先行,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

  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要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注重農業生態環境保護與治理,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

  為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提高農業綜合生産能力。今年,中央財政下撥農機購置補貼資金236.45億元,對直接從事農業生産的個人和農業生産經營組織購買使用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給予補貼。重點支援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生産關鍵環節所需機具,兼顧畜牧業、漁業、設施農業、林果業及農産品初加工發展所需機具。據了解,自2004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以來,中央財政不斷加大支援力度,截至今年已累計安排1435.07億元,對調動農民購買和使用農機的積極性、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提升農機化作業水準,促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發揮了積極推動作用。

  作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農業持續增長的第一驅動要素,科技對農業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55.2%。農業科技正在成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促進農業增産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支撐。

  今年6月,中央財政安排農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資金26億元,用於支援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工作。2009年至今,該項目已累計投入資金127.5億元。此項政策實施以來,有力促進了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明確了基層農技推廣工作的公益性定位,穩定了農技推廣隊伍,加速了農業科技成果轉化。

  同月,中央財政安排農林業科技成果轉化與技術推廣資金10億元,用於華北、東北和西北旱區開展旱作農業技術推廣工作,重點支援地膜覆蓋技術的推廣應用。同時,要求地方通過“以舊換新”的補助方式做好地膜回收再利用工作,減少農田“白色污染”。數據顯示,自2010年實施以來,中央財政已累計投入48億元支援旱作農業技術推廣,改變了我國華北、東北、西北旱區農業生産方式。

  資源節約、環境友好是現代農業的基本要求,也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著力點。

  為探索可推廣複製、防控與治理相結合的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路線,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5億元,比上年增加3.44億元,支援湖南省繼續深入開展重金屬污染耕地修復治理試點。

  在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方面,今年中央財政安排69億元,進一步加大對河北省投入力度,支援河北省將試點範圍由2014年的4個市49個縣(區、市)擴大到5個市63個縣(區、市)。

  根據《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總體方案》,今年國家安排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任務1000萬畝。中央財政撥付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專項資金49.64億元。

  今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天然林資源保護的支援力度,安排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財政專項資金195億元,支援東北內蒙古重點國有林區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適當提高天保工程國有林管護費、職工社會保險補助費等補助標準,逐步實現天然林保護政策全覆蓋。

  今年,中央財政進一步加大對濕地保護的支援力度,安排濕地補貼16億元。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援下,我國部分地區濕地面積和數量顯著增加,濕地生態功能逐步恢復。

  為促進生態友好型農業發展,今年中央財政安排12.72億元,比上年增加5億元,繼續推廣應用秸稈還田腐熟、施用生物有機肥、地力培肥綜合配套技術等土壤有機質提升措施。其中,安排5億元,開展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