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聚焦“供給側改革” 基金積極謀局2016

  • 發佈時間:2015-12-28 09:07:1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距離2016年只剩下最後四個交易日,對於資本市場的從業者而言,時下又進入一年一度的“年終盤點與展望”時刻。不過,對過去一年的盤點容易,而對種種不確定性下的來年預測,卻並非易事。

  截至2015年12月25日,上證指數深證成指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年內分別上漲12.16%、17.85%、56.85%和89.89%,而年內區間波動卻分別高達81.65%、96.68%、121.82%和182.56%。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2015年的A股市場的話,那麼用“驚濤駭浪”,似乎並沒有太大的異議。而對於即將到來的2016年,A股市場將怎麼演繹?公私募基金經理們卻仍有不少分歧。

  12月21日閉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供給側改革”提高到了新的高度,並明確了明年改革的5大任務: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低企業成本、補短板。“供給側改革”之下,市場蘊含那些機會與挑戰?又當採取何種策略?

  巨幅震蕩下的2015年

  “年初,我們提出的2015年關鍵詞是驚濤駭浪,現在看來,也剛好符合今年的資本市場驚心動魄的局面。”幾天前,一向十分低調的北京和聚投資執行合夥人李澤剛,在某渠道分享了他最近對市場的思考。

  在李澤剛看來,2015年雖然經歷了A股的暴跌,但從指數的角度,當下依舊處於上行趨勢中。展望2016年,他們給出確定性的主題詞是——“重建”。因為,需要重建的不是指數,而是A股市場的秩序、規則和信心。

  讓李澤剛相信2016年仍會精彩的理由之一是,年末萬科門口的“野蠻人”開始叩響一個新的時代。産業和資本的角逐,給這個古老又嶄新的時代賦予新的故事:董事會、控制權、定價權的博弈,是背後公司價值、價值重估的力量。

  與李澤剛感受的“驚濤駭浪”不約而同,星石投資董事長江暉在上周寫給投資者的一封信中稱,儘管他們的優勢在於能夠判斷股票市場的中長期趨勢,但仍未能躲過2015年7月份的暴跌。

  “我們非常抱歉,沒能在暴跌前空倉,給大家回避短期的波動;但同時我們也想説,即使經歷了再多的不眠之夜,我們依然堅持了股票市場長週期向上判斷,沒有在底部砍倉,為凈值快速恢復創造了條件。”江暉坦言。

  截至到12月20日,星石産品今年以來的平均收益為45%左右,即使在6月份高點買入星石産品的那部分投資者,他們的損失也平均控制在了15%左右。但這份答卷對江暉而言算不上滿意,他們心目中的中國式絕對回報絕非止步於此。

  對過去一年A股的驚濤巨浪感受刻骨的並不止私募基金,幾乎每一隻公募基金都未能倖免年中市場巨幅調整時帶來的凈值回撤。儘管不少基金經理已經覺察到市場的風險,但倉位限制和贖回壓力,還是讓他們不得不面對市場劇烈回調的慘痛。

  資本市場大變局時代,也意外引爆了低迷多時的財經圖書市場。“經管類圖書經過三年的銷量下滑,今年迎來爆髮式增長。”在不久前舉辦的2015和訊華文財經圖書大獎頒獎盛典上,噹噹出版物事業部總經理陳立均在演講中透露。

  來自噹噹的數據顯示,今年紙質經管類圖書銷售佔比12%超過去年的10%,投資理財類電子書增速達85%,經濟和管理增速約為13%及19%,這很大程度得益於股市的巨幅波動。

  “供給側改革”下的對策

  IPO、註冊制、美元加息……最近資本市場的幾件大事,讓“跨年行情”和2016年A股市場再添不確定性。上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再度將“供給側改革”提至新高度,這也為明年資本市場增添了新變數。

  “為何出臺供給側改革?一是過去總需求政策的調節作用不大;二是2014年有些學者提出進入新常態,不需要進行大的動作,但看來不進行大動作也不行。”在上週五做客《和訊座談會》時,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分析。

  北京師範大學金融系主任賀立平也認為,從傳統的需求看,內需、外需都遇到了重大的障礙,所以,要增加促進或者説維持可持續增長的新的途徑,供給側是在這樣一個大背景下提出來的。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則從“抓手”理論審視改革的緊迫性——當我們的目光只看到需求端時,出口、消費、投資都看不到什麼前景,但當我們看到供給端時,馬上就會看到很多的抓手,例如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生産端。

  黃劍輝舉例稱,計程車領域就打開了一個很大的缺口,實際上,我國服務業大量領域都應該打破這種傳統的制度約束,如果其他行業也能引入新的制度供給,解放生産力,就業就能大量增加,從這個角度看他對中國經濟十分樂觀。

  對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及供給側改革保持密切關注的,還有來自公私募基金的市場人士。星石投資總裁楊玲認為,中國在供給端存在嚴重的結構性問題,一方面存在嚴重的過剩,另一方面,在滿足消費升級需求的相關産品上供給明顯不足。

  在“托存量、增新量”這個導向下按圖索驥,楊玲再次堅定2016年中國經濟大概率會出現長期向上拐點的觀點。“本次會議印證了我們對2016年政策組合的預測,托底會帶來經濟企穩,改革逐步見效會帶來新增的上行力量。”她稱。

  無獨有偶,建信基金固定收益投資部副總經理朱虹也認為,2016年隨著供給側改革的進一步推進,受益於國家宏觀政策及經濟創新的行業,將出現結構性投資機會,所有制結構的改革、國有資本合理流動、産業結構改革、僵屍企業關停並轉、提高産品附加值等政策的持續有效推進,必將帶動相關産業的發展。

  基金經理謀局2016

  2015年收官在即,在快速經歷了大牛市、快熊市和震蕩市行情後,經濟轉型背景下,2016年該如何佈局,“春季行情”是否值得期待?對於多空交織的2016年,這些公私募基金經理,又將如何佈局?

  “在經過一波反彈後,小盤股與大盤股的估值差異和交易額差異,已經接近於今年6月份的水準了,目前大概是那時候的95%,這意味著市場階段性的風格轉化具備一定可能性。”在接受記者專訪時,泰達宏利首席策略師莊騰飛稱。

  談及“跨年行情”,莊騰飛提醒需防備大盤的波動與風格切換風險。在他看來,波動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年底收益兌現和明年初産業資本大小非解禁放開,另一方面,場外資金風格偏好穩定收益類的股票。

  不過,儘管莊騰飛對短期市場保持謹慎,但這並不意味著他不看好2016年的市場。“我們是非常看好明年的標的,可能會有一個估值的增長過程,如果有真正的收入爆發性增長,明年還是應該積極參與的。”他説。

  與莊騰飛觀點類似,李澤剛也認為目前以中小創為代表的成長股估值仍然偏高,創業板仍有70倍市盈率,而滬深300為代表的價值權重股市盈率僅13倍,接下來他們將謹慎對待高風險特徵領域的股票。

  而談及2016年的市場,李澤剛認為,從中長期來看,當前市場需要重建的正是市場秩序和投資者信心,而重啟IPO、推動註冊制等措施都表明我國金融市場在交易制度、監管政策等方面逐漸完善,市場信心必將進一步恢復。

  “自9月份以來的反彈並無清晰邏輯,更多是風險偏好的見底修復,反彈至今已歷經兩個多月,積累了較多獲利盤,且進入前期籌碼密集區,市場有充分換手、震蕩整固的需要。”談及最近的市場,六禾投資相關負責人出言謹慎。

  不過,儘管認為短期內一系列事件對投資者風險偏好有影響,未來市場出現震蕩整固的概率加大,在當前位置發動多頭上攻的難度較大,但六禾投資相關負責人仍認為牛市的大邏輯和預期仍在。

  2016年看好那些行業和板塊?淡水泉投資認為,市場或迎來中長期投資風格的轉換,即高品質的優質龍頭企業將得到重估,未來將集中佈局4G、節能環保等景氣超預期領域、健康醫療領域和週期性成長資産。

  展博投資也看好中國經濟結構轉型,認為新興産業是中國未來經濟轉型的最大驅動力,重點看好符合經濟轉型和國家政策大力扶持、景氣度上行確定性高的新興産業,如智慧先進製造、新能源、生物醫療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