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共用經濟來了,政策法規建設要跟上

  • 發佈時間:2015-12-27 01:30:3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普華永道的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共用經濟的市場規模已位居各行業經濟第五名,約15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3350億美元。共用經濟正在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網際網路新力量。在我國,快速發展的共用經濟卻陷入管理制度困境。上海試水專車合法化、網際網路預約租車辦法的出臺,都是在嘗試以新的管理方式推動共用經濟落地。對於共用經濟這一新的經濟形態,我們需要以新的理念、新的機制來適應並促進其良性發展。

  共用經濟是基於網際網路實現快速發展的一種新型經濟形態。它改變了傳統的資源使用模式和商業模式,通過人與人之間共用富餘資産,使閒置資源産生使用價值,從而提升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並有望重構社會關係、革新社會制度。但由於共用經濟的發展對傳統體制機制等各方面可能造成一定衝擊,故其與現有政策環境之間還存在著不適應性,這也使得共用經濟發展前路阻礙重重。

   共用經濟正在成為影響全球發展的新力量

  憑藉個性化、高品質的服務和優良的用戶體驗,共用經濟領域的新興業態快速孕育並廣泛滲透,激發了用戶的消費需求,也使全球共用經濟規模和影響力持續擴大。普華永道的報告顯示,2014年全球共用經濟的市場規模已位居各行業經濟第五名,約150億美元,預計到2025年將增長至3350億美元。

  我國目前雖然沒有對共用經濟整體規模的完整統計,但從單個業態也不難看出其發展的迅猛。例如,國內線上短租房市場自2012年起步,到2013年,其市場規模就迅速擴大了近6倍,預計2015年將超過100億元。在網際網路出行方面,截至2014年12月,中國打車APP累計賬戶規模達1.72億,中國移動出行用車用戶規模達到2.11億人,預計2015年底這一數字將達到2.69億人。在巨量資金資本和大規模用戶數的支援下,我國共用經濟市場規模有望繼續快速擴大,對經濟發展的貢獻也將更加顯著。

  共用經濟不僅能成為新常態下經濟增長的新動力,而且能在促進社會效益提升、平衡嚴重過剩且分佈不均的資源分配、助力社會化大規模協作運作方面發揮積極的作用。

   我國共用經濟的發展面臨三大難題

  其一,相關政策法規尚不適應共用經濟發展的需要。與共用經濟的快速大規模發展相比,相關法規政策略顯滯後,網際網路出行、網際網路租房等領域一直遊走于灰色地帶,扶持和監管政策難以適應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需要,網際網路新應用受到傳統行業規則的制約。以北京地區為例,2015年上半年,由於專車服務模式缺少運營資格,僅滴滴專車平臺被查處的從事非法運營的案件就超過200起,共查處1200多輛車。但作為查處依據的《國務院無照經營查處取締辦法》、《北京市出租汽車管理條例》和《道路運輸管理條例》,均以傳統市場業態為制定背景,對共用經濟下的服務運營模式並不適用。同時,監管方面的“一刀切”現象也嚴重抑制了新業態發展,安全隱患、稅費問題、市場秩序亂象突出,只有對症下藥才能治病,建議在政策和制度的不斷修改完善中最大限度地發揮共用經濟積極作用,而“一刀切”只能將新業態的正面力量同時扼殺。

  其二,扶持政策的杠桿效應有待進一步發揮。2015年上半年,支援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的多項政策密集出臺,“網際網路+”、創業創新、製造業網際網路化轉型等都成為政策支援的重要方面,共用經濟作為新業態代表受到廣泛關注。目前,共用經濟發展更多是受到資本市場支援,因共用模式易於聚集大規模用戶資源,網際網路企業也更易獲得資本青睞。截至目前,優步融資超過100億美元,滴滴新一輪融資30億美元,豬八戒網融資26億元。相比于資本市場,目前,政策扶持更多是從宏觀層面鼓勵,細分領域的頂層規劃和實施政策仍需加緊落地,政策的杠桿效應有待進一步發揮。

  其三,保障體系不完善制約著共用經濟發展。共用模式為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新機遇顯而易見,但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徵信體系、勞動保障和智慧財産權保護等方面的不完善,都可能成為制約共用經濟發展的瓶頸。徵信體系的缺失使得企業難以審核服務提供者的資質,比如租車市場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容易滋生犯罪。在勞動保障方面,共用模式中的平臺提供者與服務提供者是合夥關係還是雇傭關係,服務提供者是否屬於勞動保障範疇,這些問題都應明確界定,以防群體訴訟事件的發生。在智慧財産權保護方面,關於創意、知識、技術等的共用,也應明確産權所屬,以保護創新的可延續性。

  促進共用經濟良性發展還須建章立制

  一是研究制定適用於新興業態的法規和政策。創新監管思維,改變以傳統思維規則判別新興業態發展的管理方式,在監管的同時兼顧産業創新和公眾利益。認真梳理和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彌補與網際網路新業態相關的法律空白,科學界定和嚴格審查行業壟斷,保護行業創新,激發市場活力,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加強部門協作,不斷完善徵信體系、勞動保障、智慧財産權和稅收等方面的制度,及時分析與預判共用經濟發展過程中涌現出的新特點、新問題,有針對性地調整相關政策,提高法律法規的適用性。

  二是探索建立分級分類監管機制。探索建立分級管理機制,即實行政府管企業、企業管服務兩級監管,政府可對企業平臺和服務資質進行定期審查,制定科學合理的問責機制,對服務中出現的違法違規現象進行企業問責與判罰,督促企業內部不斷完善運營與服務機制;企業負責把控行業準入,對運營中出現的各類問題厘清事實承擔責任。探索建立分類管理機制,針對傳統行業和新興行業的特點,在發展過渡期可採取不同的監管和治理方法,為共用經濟發展和傳統行業轉型留出空間,避免行業監管“一刀切”現象扼殺行業創新和持續發展。

  三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市場評價機制。建立公開透明的市場評價體系和平臺,將網際網路供需評價機制引入政策制定中,充分吸納市場參與者的意見,由市場力量主導行業發展。加強對新業態發展的數據統計和研究,通過統計數據體現共用經濟對整體經濟增長、就業拉動和物價波動等方面的影響,準確衡量共用模式、社群模式等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加強行業自律,完善行業內服務互評機制,要針對刷單、違約等不良行為制定嚴厲的懲處辦法,同時納入行業黑名單和個人不良徵信記錄,以維護良好的行業發展環境。

  (作者單位:賽迪智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