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用智慧升級“中國製造”

  • 發佈時間:2015-12-26 05:59:5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目前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水準和擁有量仍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還要不斷提升企業運用智慧財産權的能力,提升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公共服務能力,用智慧擦亮“中國製造”的金字招牌

  12月5日,京東集團CEO劉強東在“2015中國企業領袖年會”上直言,“中國再不把保護智慧財産權放到首位的話,經濟永遠不可能好起來的”。而在此前,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也曾表示,專利保護問題將是格力未來三到五年面臨的主要困難之一。

  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世界強國的興衰史和中華民族的奮鬥史一再證明,沒有強大的製造業,就沒有國家和民族的強盛。而一個製造業的強國,必然也是智慧財産權的強國。對此,《中國製造2025》明確提出,要強化智慧財産權運用。

  數據顯示,目前在500余種主要工業産品中,我國有220多種産量位居世界第一。2014年,我國有100家企業入選“財富世界500強”,其中製造業企業佔56家。從1990年佔全球3%左右到現在的五分之一強,從産值上看,中國已經成為名副其實的製造業大國。

  然而,與世界先進水準相比,我國製造業仍然大而不強,雖然在少數科技領域達到了國際領先水準,但整體上仍屬於技術引進國和模倣國,轉型升級的任務緊迫而艱巨。改革開放初期“三來一補”的模式,掀起了廣東乃至全國製造業發展的大潮,但也讓許多製造業企業長期蝸居在國際生産鏈的中低端甚至末端。沒有內在的核心專利,自然鍛造不出國際知名品牌,也留不住國內的中高端購買力。

  智慧財産權是國家和社會發展的重要資源和競爭力的核心要素。甚至可以説,沒有智慧財産權,就沒有未來。當前,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換擋升級的中高速增長時期,製造業也面臨著發達國家“高端回流”和發展中國家“中低端分流”的雙重擠壓,要支撐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就必須推動中國經濟向全球産業價值鏈中高端升級。這種升級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讓“中國製造”,從“合格製造”變成“優質製造”“精品製造”。

  仍然以日本為例,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日本企業也曾是侵犯美國智慧財産權的被訴重點。幾十年來,日本逐步實現了從“貿易立國”到“技術立國”,再到“智慧財産權立國”的戰略升級,實現了從製造業的底端向高端的嬗變。

  智慧財産權是激勵創新的基本保障,甚至有人認為,“如果沒有智慧財産權保護,創新越多的公司就越先破産”。這是因為,企業往往需要長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進行研發,才能産生一些創新成果。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財産權保護,這些創新成果很容易被模倣、抄襲和倣造,繼而使企業的收益受損並影響競爭力,長此以往,甚至會演變成“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逐步建立了較為完善的智慧財産權制度,2008年又正式頒布了《國家智慧財産權戰略綱要》,首次將智慧財産權的創造、運用、保護與管理提升到了國家戰略層面。去年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也多次強調要實行更加嚴格的智慧財産權保護,用智慧升級“中國製造”。據統計,2014年,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共受理髮明專利申請92.8萬件,同比增長12.5%,連續4年位居世界首位。正是在智慧財産權保護的激勵下,“中國製造”正在涌現出越來越多的創新企業。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智慧財産權還是“中國製造”“走出去”的利器。我們看到,那些在“走出去”中大展身手的中國企業,無不是智慧財産權戰略的堅定實踐者。在這方面,華為公司可謂典範。華為不僅在核心領域不斷積累自身智慧財産權,進行全球專利佈局,而且始終以開放的態度學習、遵守和運用國際智慧財産權規則。世界智慧財産權組織發佈的報告顯示,華為以3442件的申請數超越日本松下公司,成為了2014年的最大申請人。

  從總體上看,目前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的水準和擁有量仍不能滿足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實現製造業的轉型升級,還要不斷提升企業運用智慧財産權的能力,提升智慧財産權保護的公共服務能力,用智慧擦亮“中國製造”的金字招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