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推進農業現代化響鼓重錘
- 發佈時間:2015-12-26 05:59:42 來源:經濟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全面分析了我國“三農”工作面臨的新形勢、新特點和新局面,對下一階段農業農村工作作出總體部署,要求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確保億萬農民與全國人民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
“三農”向好,全局主動。即將過去的2015年,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取得新的重大進展,實現了“十二五”圓滿收官。這一年,農業再獲豐收,糧食産量實現“十二連增”,棉油糖、肉蛋奶等重要農産品供應充足;這一年,農民收入突破萬元大關,增幅連續第六年高於GDP和城鎮居民收入增幅;這一年,農業轉方式調結構打開新局面,農業科技對增産增收的貢獻率進一步提高;這一年,農村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加快發展。可以説,持續向好的“三農”形勢,為新常態下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為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作出了重大貢獻。
成績來之不易。農業農村形勢持續向好,關鍵在於黨中央始終把“三農”作為重中之重,連續出臺強農惠農富農政策,堅持不懈強化農業、建設農村、富裕農民,全黨全社會以及各級農業部門始終堅持從全局出發謀劃“三農”發展,始終堅持保護和調動農民積極性,始終堅持把改革創新作為根本動力。這些彌足珍貴的經驗,是全面開創“十三五”“三農”工作全新局面的寶貴財富。
榮耀屬於過去。告別“十二五”,走進“十三五”,“三農”發展面臨著更加複雜的內外部環境和更加深刻的變化。“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全國還有7000多萬農村人口未脫貧,全面小康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十三五”是鞏固農業農村好形勢的關鍵期,糧食“十二連增”、收入“十二連快”既是成就,也容易鬆懈麻痹;“十三五”是農業發展方式的轉型期,連續豐收的背後是耕地數量減少、品質下降、面源污染加重等突出矛盾,必須在發展思路和技術體系上進行重大調整;同時,“十三五”也是提升農業競爭力的爬坡期、深化農村改革的攻堅期、推進城鄉一體化的深化期。
清醒認識這種形勢與特點,就要強化“三農”工作的問題意識。問題就是短板,就是“十三五”時期需要著力攻克、致力解決的困難與矛盾。這些困難與矛盾集中起來,深刻地表明我國已經進入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加快轉變的關鍵時期。如何抓住這一機遇,有效應對挑戰?需要以新的發展理念系統部署農業農村發展。圍繞農業現代化這一目標,要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生産體系和經營體系;圍繞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這一主線,要推動農業發展方式由數量增長為主轉到數量品質效益並重;圍繞促進農民持續較快增收這一中心,要完善農民收入增長支援政策體系,挖掘增收新潛力,確保農村貧困人口全面如期脫貧。
“三農”問題是戰略問題,農業現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現代化的基礎。這一定位要求我們始終繃緊“三農”發展這根弦,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要響鼓重錘,厚植農業農村發展優勢,走出一條産出高效、産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