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産手機替代洋品牌明顯 上游産業鏈仍是美日韓主導

  • 發佈時間:2015-12-25 07:4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12月23日至24日,“2015年移動智慧終端峰會”在京召開,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許志遠總結了2015年的手機發展趨勢。

  他表示,雖然2015年移動終端的增速從第一季度的17%將至第三季度的7%,但可以看到智慧終端具有300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規模,增速仍在繼續。之前備受關注的可穿戴設備市場增速也從去年的20%上升至33%,規模在120億美元左右。

  “2015年,雖然倒閉潮不斷,但國産手機市場規模仍有290家左右,整個市場的集中度逐漸上升,前TOP5廠商的出貨量佔整個出貨量的佔比已經達到了63%。”許志遠説。

  在他看來,在2000到3000元手機價位中,國産手機出貨量佔比已經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28%到現在的88%左右,在3000到4000價位手機的出貨量當中,國産的手機佔比已經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7.5%增長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76.8%。不過,4000元以上的手機的出貨量當中,國産手機佔比在2%以內,國産手機基本上沒有進入4000元這樣一個價格的空間。

  從利潤情況上看,許志遠表示,國産手機整體的利潤率薄弱的問目前還有待解決,工信部數據顯示,2014年手機行業平均的利潤率3.2%,低於電子製造業平均水準1.7個百分點。

  移動終端增速滑落至7%可穿戴“逆襲”

  移動智慧終端已經成為規模最大的消費電子産品,也是最重要的産品,規模發展非常快,但是到今天為止,增速也在快速下降,已經從2011年60%的增速到2012年的50%左右,到今天已經在接近10%的增長。2015年以來,我們看前三個季度的增長,增速的下降也比較快,從第一季度的17%到第二季度的12%到第三季度的7%,當然從整個市場規模的情況來看,移動智慧終端作為3000億美元以上的市場規模的終端在所有的主要的終端裏它還是增速比較快的。2014年它的增速是8%,而我們看PC和液晶電視是下降的,平板去年小幅增長,今年受大屏手機的影響會有一個下降。可穿戴整體的增速是非常快的,去年是20%的增長,今年會33%左右的增長,但是規模比較小,只有120億美元左右。

  在整個市場的快速擴張的過程中,激烈的競爭也帶來主導廠商格局持續的變化,回過頭來看五年之前的諾基亞和黑莓,到後來的三星、蘋果,到後來中國廠商的崛起,包括聯想、華為、小米等等,過去的幾年裏TOP5的廠商在不斷發生變化,在這個變化中我們看到今天生存發展的廠商都有它自己獨特的發展模式,比如説自主的産業鏈,比如説垂直整合,比如説技術創新的積累和獨特的發展模式,比如説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等。

  在整個市場手機代替的過程中,一個很有意思的特點,國內手機通過一年的時間就完成了從3G向4G的切換,重回平穩增長的態勢。從數據監測看到,國內從3G到4G切換的速度非常快,2014年年初的時候,3G的整個終端才佔據整個市場的絕對的主導地位,但是到2014年末的時候,4G終端已經佔整個的70%,到2015年12月份,4G終端已經佔了整個市場的87%左右的份額。在整個切換的過程中,也有一些變化,今天已經重新回到平穩增長的態勢。

  整體廠商數量仍維持在290家左右

  雖然有的廠商在破産,有的廠商在退出,但是經過監測的數據能看到,其實國內的廠商是有進有出,總體的數量是比較平穩的,基本上所有廠商的數量維持在290家左右,智慧手機廠商維持在220到230家左右,從整個手機市場的競爭和發展模式我們也看到了一些變化,國內市場從機海戰術轉向精品路線,具體來講可以從我們監測的手機的款型能清晰看到這一點,國內手機市場當月新上市的機型的數量下降很快,從2014年下半年開始明顯下降,2014年上半年的時候每月還在200款左右,到2015年,每月的120款,這是所有的機型。智慧手機上市機型從2014年上半年的每月150款,到現在的100款左右,下降的趨勢還是很明顯

  上游産業鏈仍是美日韓主導

  從具體的産業鏈上游的情況來看,我們畫了一張圖,進行了分析,發現國産手機廠商還是普遍受制于上游的産業鏈,我們畫的全球的整個手機産業鏈的TOP3的企業,能看到,美國、日本、南韓的廠商還是在整個産業鏈當中佔據一個主導的地位。這裡邊和我們國內的積體電路目前的專利數量也能夠看到,我們在積體電路基礎領域的專利的智慧財産權數量還是比較少,當然我們國家的終端廠商在這方面已經開始發力,比如説華為、中興在移動終端專利發明的數量來看已經是在第一位和第二位。從國內産業鏈的情況來看,我們剛才講了很多的下游的産業鏈受制于國外的企業。但是實際上我們在有些關鍵的産業鏈環節也開始突破,特別是晶片和作業系統這兩個環節,剛才懷部長也講了,我們手機的作業系統在艱難的往前躍升,特別是隨著阿裏雲等這樣一些作業系統在一些廠商的應用,使我們手機終端裝有自主作業系統的份額在快速上升。目前來講,佔比還比較少,大概是在2%以內,但是這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因為我們是從零開始的。我們的手機晶片也在快速上升,因為我們在第一開始上4G的時候,國産的手機晶片出貨量佔比比較小,7%左右,現在我們已經達到12%以上。

  隨著新材料和新技術的引入,其實對手機的影響也在加大,這個也對供應鏈産生新的影響,包括雙曲面的柔性屏、曲面屏、全金屬材料、3D觸控貼合技術,帶來上游産業鏈的變化,今天已經看到上游産業鏈已經有退出或者關閉的情況,這是手機産業總體的情況。

  國産品牌替代“洋品牌”明顯前五齣貨佔比過60%

  我們回顧一下整個國産手機品牌發展的歷史,我們看到這是一個應該説波瀾壯闊的歷史從1998年我們國産手機的市場佔有率不到5%,到2003、2004年間有些國産手機品牌進入,比如波導、TCL,那個時間點是我們國産手機第一次市場佔有率超過50%,2007年,特別是智慧手機發展元年那一時刻起,國産手機品牌廠商應該説抓住了機遇,一路提升了我們的市場佔有率,從60%、70%一直到現在的80%,應該説國産的品牌穩定的佔據了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這是非常可喜的現象。

  從具體的市場的集中度來看,我們通過監測數據能夠計算到,其實整個市場的集中度在上升,前TOP5廠商的出貨量佔整個出貨量的佔比已經達到了63%,這一方面是説我們的TOP企業在全球的市場份額在逐步提升,實力在增強,另外一方面看到我們後面中小的廠商生存的狀態越來越困難。

  還有一個特點是大家也能夠感受到的,國産手機在高端市場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通過我們的監測數據也能很清晰看到這一點,在2000到3000元手機價位中,出貨量我們國産的手機佔比已經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28%到現在的88%左右,在3000到4000價位手機的出貨量當中,國産的手機佔比已經從2014年第一季度的7.5%增長到2015年第三季度的76.8%。當然比較遺憾,4000元以上的手機的出貨量當中,國産手機佔比在2%以內,應該説國産手機基本上沒有進入4000元這樣一個價格的空間。

  在整個手機産業的轉型升級和躍升的過程中,我們也出現了很多的手機品牌模式的創新,這是大家能夠看到的,比如説大家耳熟能詳的小米的網際網路模式,而且他也打造了較為完善的智慧家庭的生態圈,我們也看到很多跨界的知名的品牌,包括傳統家電的代表,格力手機智慧家居,包括樂視通過手機來打造平臺加應用加終端的生態,包括三一重工面向特定領域的三防手機等。

  國産手機整體的利潤率仍薄弱

  部分品牌的利潤率雖然有所提升,但是整體來講,國産手機整體的利潤率薄弱的問目前還有待解決,大家看待排名前幾位的,特別是華為和小米這樣的公司利潤率水準會有所上升,但是整體來看,根據工信部的統計,2014年手機行業平均的利潤率3.2%,低於電子製造業平均水準1.7個百分點,這應該説是相當低的。這是國內的手機品牌發展的特點。

  2016年手機跨界趨勢明顯

  我們對2016年手機發展趨勢做出判斷,第一個,我們也計算了一些規模和一些終端相關的市場,我們發現其實移動智慧終端,手機仍將是未來幾年驅動ICT産業發展最重要的力量,雖然我們看包括可穿戴、智慧硬體等發展很快,但是整體規模以及對整個ICT産業的影響其實還在一個初始的階段。智慧終端,手機佔了3000億美元左右,PC大概2000億,後邊更少,我們看到移動智慧終端所驅動整個的ICT製造的産業以及它所相關的移動互聯網服務等,仍將是ICT産業最重要的驅動力量。

  我們也會看到更多的跨界品牌的發展,新的模式會引領業界的創新,包括我們會看到以前很多的手機,將來也會有更多跨界的新的品牌和新的模式出現。

  2016年我們也預計國內的手機元器件的格局會顯著的變化,當然這也是由於2014特別是2015年的並購和收購,在2016年會産生實際的影響,主要是兩個方面,一個是我們看到2015年的收購和並購,將會逐步影響市場格局,包括中國的一些財團對存儲一些上游元器件的收購會産生影響,另外一個是多種因素影響元器件供應商市場格局,特別是中國大陸的一些元器件包括國內面板産業的快速增長,也包括一些技術創新和模式創新所帶來的影響。

  雖然手機已經進入了一個平穩增長的態勢,已經不會像以前幾年那麼高速增長,但是我們會看到,智慧終端所引領的一些技術創新還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也會出現很多創新的産品,影響這些創新的要素我們也列了一下,包括網路演進,包括新的存儲和工藝、材料,包括3D觸控和指紋識別等等,都會給明年的創新帶來很多的基礎。

  演講者許志遠:

  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資訊化與工業化融合研究所副所長,中國網際網路協會移動網際網路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ICT製造業研究領域主席。

  畢業于北京航空航太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研究生學歷。研究領域:移動網際網路、ICT製造研究。牽頭負責2項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多項地方政府、電信運營商總部及省公司的研究和諮詢課題,獲中國通信學會三等獎兩項,是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移動網際網路白皮書(2011版、2013版、2014版)、移動終端白皮書(2012版)的主筆人。牽頭編制專著一本《移動網際網路——模式創新的力量》。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