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成都科技”開啟政務新媒體革命

  • 發佈時間:2015-12-25 01:31:04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英國留學又輾轉深圳,直到去年底才落戶成都創業成為‘蓉漂’。過去對這裡的創新創業政策幾乎一無所知,沒想到短短一年,我這個曾經的‘陌生人’,就成了成都‘創業通’。”在關注成都科技官方微信一年後,成都冷雲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詹博瀚,談及成都最新的創新創業政策已是如數家珍,“看‘成都科技’微信公眾號幾乎已成了我每天的創業必修課。”

  當下,在雙創熱潮風起雲湧的成都,不論是創業服務機構、科技管理者、科技工作者,還是日益壯大的“蓉漂”創業者,都對成都市科技局搭建的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平臺不會陌生。每一天,鈴聲響起、點開手機——創新創業政策權威解讀、獨家資訊、産業發展報告、蓉漂故事等一道道豐盛的本地創新創業“大餐”,都會通過這個小小的平臺,及時傳遞至每一位訂閱者手機終端。

  今年12月11日,在“微政道——2015新浪四川政務微網志年會”上,@成都科技微網志獲得“最佳創新力政務微網志”,這只是今年以來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工作的一個縮影——6000余條微網志讓官方微網志吸引粉絲近25萬人,1200余條微信更是讓官方微信連續數月在《成都市政部門政務微信綜合影響力排行》中排名前三,2000余條手機報則從2009年起就一直陪伴著4000余訂閱用戶走到了今天……期間“創業天府”行動計劃出臺的多項創新創業扶持政策、近100場菁蓉匯系列活動,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平臺從未缺席。這個以微信、微網志、手機報為主要平臺的新媒體矩陣,正以全景式、多角度、親民化的傳播方式,成為在蓉科研人員、創業者獲取成都科技政策與前沿資訊的第一選擇。

  一場變單向式宣傳為互動式服務的政務新媒體革命,亦正在成都市科技局轟轟烈烈地展開。

  雙創時代

  構建科技資訊權威發佈平臺

  11月9日,國內首個全球性創新創業交易會——2015成都全球創新創業交易會(以下簡稱“創交會”)在成都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開幕。

  會場內,來自美國、法國、奧地利、俄羅斯、比利時等國家的創新創業業界翹楚齊聚一堂,以全球視野解讀創新創業;會場外,設於世紀城國際會議中心5樓的新聞中心內,一場新聞大戰也正在緊張上演,在國內外各路媒體記者中有一群特殊的“新聞工作者”,他們的“新聞發佈平臺”就是成都市科技局搭建的由微信、微網志、手機報組成的政務新媒體平臺。

  11月9日上午9時18分,隨著第一條來自創交會開幕式現場的圖文資訊在成都科技的官方微網志上放出,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平臺正式開啟了為期三天的創交會全景式、多角度、立體化的直播報道。50余條微網志定格了創交會期間多個精彩瞬間,近8萬的閱讀量更是讓眾多未能親臨現場的蓉漂創業者,得以聆聽業界大佬帶來的全球創新創業前沿資訊觀點。

  而更為重磅的權威資訊——成都市委副書記、市長唐良智在創交會開幕上的精彩致辭,則在當晚11時許在成都科技官方微信獨家首發,一時搶盡了傳統媒體的風頭;與其一同呈現的還有創交會首日各位創業大咖觀點大碰撞所迸發出的智慧火花。對前沿資訊的精準把控,對嘉賓觀點的深度挖掘,都讓成都科技官方微信在創交會期間獲得了眾多參會者的信賴。

  事實上,這已並非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首次因分享權威獨家資訊而引人注目。

  當前,移動互聯網飛速發展,宣示著以政務微網志、微信為代表的政府“網路問政2.0時代”的到來。作為成都雙創工作的牽頭部門,成都科技局迅速組建一個權威高效的政務新媒體平臺,不論是最新創新創業政策的權威解讀,還是100余場“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的及時資訊,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平臺從未缺席,並多次發佈獨家權威資訊,以方便快捷、現場感強、滲透率高的特點,逐漸成為了在蓉科研人員、創業者獲取成都科技政策與前沿資訊的第一選擇。

  “‘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由成都市科技局牽頭舉辦,系列創新創業扶持政策也由成都市科技局出臺,而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平臺則是由成都市科技局辦公室牽頭管理,平臺也因此得以掌握和統籌成都科技的第一手資源和資訊。”成都市科技局政務新媒體平臺相關負責人潘婧告訴記者,除了無出其右的官方優勢,辦公室還可牽頭、協調局相關業務處室對相關政策做好詳細、專業、權威的政策解讀、諮詢回復等工作,真正做到互動式服務。

  “合縱”+“連橫”

  搭建政務全媒體矩陣

  4月10日,在“創業天府”行動計劃正式啟動兩個月後,“蓉漂”創業者迎來了第一期“菁蓉訓練營”開營。同一天,成都科技官方微網志聯合成都市政府新聞辦官方微網志“成都發佈”推出的#菁蓉匯101 online#也正式上線。成都有何創新創業扶持政策,“菁蓉匯”相關活動如何參與,眾創空間如何申請免費入駐?針對在蓉創業者所關心的熱點話題,活動通過提問、回答以圖文並茂的方式,作出解答。截至目前,#菁蓉匯101 online#已舉辦9期,解答了近百條“蓉漂”創業者的創業疑慮。

  “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包括成都科技微網志、微信、手機報三大平臺,而編輯人員僅7人。因此,要做好新媒體工作,就需要加強與成都發佈等各類政務新媒體的合作,通過‘合縱’+‘連橫’,發揮體系的力量、形成聯動效應。”該負責人説,合縱,是指搭建以成都科技微網志、微信、手機報三大發佈平臺,聯接區(市)縣級的成都科技系統政務全媒體矩陣;連橫,則是指加強和市級政務新媒體、省級政務新媒體、國內政務新媒體的合作,並共同討論策劃,各出資源,形成合力。

  對此,四川省社科院新聞傳播研究所趙志立研究員給與了高度肯定,“民眾去哪兒,政府部門的服務就應該深入到哪兒。網際網路時代,政務新媒體就應該是一個整合各部門資訊的公眾服務平臺。”

  而從過去的工作簡報、官網更新,到如今形成全媒體矩陣,科技政務資訊發佈者也是一項嶄新挑戰。記者了解到,成都科技新媒體現有的7人團隊中,2人負責微信、2人負責微網志、1人負責手機報,其餘2人負責審核管理。為保證發佈內容的權威性、真實性、準確性,平臺還建立了嚴格的審校制度,按照“三審三校”的流程和要求,從內容上嚴格把關,而重要的權威資訊則直接經成都市科技局主管領導審定。

  “團隊中每個人都需要掌握至少兩項技能,可謂人人都是多面手。”潘婧告訴記者,要搭建全媒體矩陣,相比于傳統政務資訊工作,新媒體工作需要更高水準、更綜合的業務能力。除了良好的文字功底、新聞敏感性,團隊成員還需要參與藝術設計、美術排版、攝影、製圖、視頻製作、音頻配音等各類工作。

  據統計,今年1—11月,“成都科技”已發送科技政務微信319期,發佈資訊749條,其中閱讀數最高的一條已達到8281次;“成都科技”微網志發佈成都科技發展、成都“創業天府·菁蓉匯”等科技動態967條,通知公告等各類資訊92條,服務群眾89萬餘人。 截至目前,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平臺已發佈微網志6000余條,用戶近25萬人,已累計推送微信1200余條,已發送手機報2000余條,用戶4000余人;@成都科技微網志獲得“最佳創新力政務微網志”;“成都科技”政務微信連續數月在《成都市政部門政務微信綜合影響力排行》中排名前三。

  從單線發佈到製造關注

  打造互動式“雙創”服務平臺

  11月19日,一條名為“一秒看懂成都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微信刷爆了在蓉大學生的朋友圈。大學生來蓉創業能享有哪些政策補貼,年輕創業團隊所關注的創業培訓又有哪些渠道可以申請,第一筆創業啟動資金又該從何而來?這些大學生創業的難點都能從這條微信中找到答案,而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編輯團隊就是這條微信的“出品人”。

  “以用戶為中心是我們的工作宗旨,通過加強與用戶的互動,對用戶提出的問題諮詢、評論內容進行數據分析,我們能及時了解、評估用戶的需求,並以此為依據動態調整新媒體采編內容與方向。在日常工作中,我們就發現,創新創業的內容更受歡迎,因此在發佈過程中我們也適當增加了創新創業的內容。而大學生作為創業新兵,對此類資訊需求更大,我們便策劃了這樣一條微信。”潘婧告訴記者,為了更加親民化,在追求短、頻、快的同時,團隊在尋求發佈內容邏輯清晰、簡潔明瞭、圖文並茂、色彩明快、語言活潑等方面也下足了功夫,並創新編輯和排版方法:在重大活動時,提前設計版面,構思資訊框架,明確圖片拍攝要點,收集視頻PPT等多媒體素材,通過精美的版式、主題突出的圖文全景式報道。

  而對於政策解讀類內容,編輯團隊會提前梳理政策內容,提煉政策要點,分類歸類總結,製作層次清晰、內容明瞭的政策圖解,從而尋求傳播效應最大化。“不僅要發佈權威內容、更要懂得傳播技巧;不僅體現專業特點,更滿足公共服務需求。”潘婧説。

  目前,成都科技新媒體平臺在做好日常資訊發佈的基礎上,還盡可能的協調資源,為用戶提供便利服務和更多功能。比如在科技活動週期間,通過微網志、微信開通網上贈票,為用戶免費提供科技活動周科技之旅門票;在舉辦“創業天府菁蓉匯”系列活動時,為用戶預留入場名額,並通過微信等公開網上報名通道,讓用戶有機會近距離接觸創業活動。而當前作為“創業第四城”的成都,“蓉漂”正成為最火爆的創新代名詞,為此成都科技政務新媒體又開設了“蓉漂故事”專欄,並開通759706155@qq.com的投稿郵箱,定期講述成都創業者們自己的故事。

  對於這一系列親民舉措,趙志立評價説,傳統媒體單向線性傳播的傳播特性決定了在傳播過程中是以資訊發佈者為主導,而新媒體雙向交互傳播的傳播特性改變了這一局面。政務新媒體平臺在及時傳遞政府聲音的同時,還需加強與資訊接受者的交流互動,從而及時了解民情民意。“科技創業領域的政務新媒體平臺的成功,正是抓住了‘推動政府職能從研發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的關鍵點。”趙志立認為,過去科技部門更多是面向科研單位,運用管理手段、聚焦研發環節、組織科研活動;但圍繞實現“創新服務”,正是要面向産學研用、大中小微等各類創新主體,從而圍繞他們的需求展開服務,“在這一轉變中誕生並不斷成長的科技政務新媒體,實質上是為營造良好創新創業環境,對接、引導創業需求和創新活動的深刻變革,是政府部門履行創新職能的重要方式方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