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南水北調中線通水一週年 22.2億立方丹江水潤澤京津冀豫

  • 發佈時間:2015-12-24 13:30:53  來源:人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行船丹江口,煙波浩淼,水天一色。南水北調中線渠首,覆蓋豫鄂陜三省,玉界瓊田連霄漢,波濤洶湧向北去。

  歷經50年論證與規劃,耗時11年建設與施工,舉世矚目的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于2014年12月12日下午14點32分正式提閘通水。通水一年間,22.2億立方丹江水潤澤了京津冀豫15.5萬平方千米山川土地。

  對於這一泓“南水”,土生土長的天津人,家住河西區謙福裏小區的市民張世強感觸頗深。他説,以前喝的是海河水,水質不好,口感苦澀。自2014年丹江水入津後,水質明顯好轉,而且口感甘甜。“你看,水很清澈,沒有任何雜質”,張世強指著一碗剛接的清水説。

  天津如此,遠在南水北調中線渠首和核心水源區的河南淅川縣亦是如此:“這水真清澈啊!”參加丹江口水庫匯水區豫鄂陜九市區(南陽)網路論壇的北京網信辦副調研員王強走上淅川渠首低頭感嘆。

  而早在一年前的2014年12月末,首用丹江水砌茶的北京南城市民鄭學鋒即驚喜感慨,“終於喝上好水了!”

  這一句“好水”的背後,是受水地和供水地的攜手努力,更是數以萬計參與者的全力付出,他們,還有她們,讓我們永遠不能也不該忘記。

  源頭治污、途中監控 多地齊心合力成就咱 “中國好水”

  匯水區三省九市全力以赴堅決不讓一絲污染進庫區

  站在河南淅川縣城東的鳳凰山遠眺,松青柏翠;淅川縣宋崗碼頭沿岸,兩耳沒有機器轟鳴的噪音,也沒有農民撒肥種田的畫面,誰能想到,幾年前這裡還是石漠化的荒山,誰又能想到,這裡曾風吹雨淋,黃泥翻滾,農藥化肥,隨河入庫?

  南水北調,成敗皆在水質,水源保護是重中之重。保護南水北調的水源,重在持續。作為匯水區的三省九市,仍在不斷探索與實踐,牢守著制度與紅線,使這一浩大工程,因為了“水清民富”的基礎打造,變保護水質的“重在持續”為“能持續、可持續”。

  盤點各地的發展戰略、規劃,都明確同一個理念——嚴格落實《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十二五”規劃》,強力推進項目實施,嚴格環境治理,堅決不讓一絲污染進庫區。

  在河南,南陽市除嚴格“加綠減污”制度的實施外,還把庫區屏障的生態建設放在“可持續”戰略的重要位置,嚴守1490萬畝耕地紅線、1630萬畝林地綠線、400萬畝水域濕地藍線,更在規劃中突出了伏牛山、桐柏山、千里淮河、南水北調中線庫區和幹渠“兩山兩水”生態建設,構建生態屏障。目前,南陽全市森林覆蓋率達35.25%,丹江口庫區森林覆蓋率甚至達到53%。“青山綠水産甜水”已成為現實。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