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8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加快構建産業轉型升級的五大支柱

  • 發佈時間:2015-12-24 04:13:5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編者按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調整産業結構,要更加注重加減乘除並舉。這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指明瞭方向。我們要加快構建優化調整産業政策、實施《中國製造2025》、推動創新驅動發展、促進産業園區升級發展、提升品質品牌等五大支柱,重點解決好産業轉型升級的主體、動力、平臺載體、路徑和導向機制等問題,多措並舉推動我國産業轉型升級。

  當前,我國經濟進入到增速換擋、結構優化和動力轉換的新常態,在勞動力成本優勢喪失、産能過剩問題嚴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我國唯有加快産業轉型升級,推動産業邁向中高端,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才能保持“十三五”時期經濟中高速增長,順利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

  第一,優化調整産業政策助推産業轉型升級。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製造業分工格局發生深刻變化,美歐等發達經濟體為重振實體經濟,增加就業機會,紛紛推進“再工業化”,重塑製造業新優勢;新興經濟體和東盟等周邊國家則利用我國製造業勞動力成本持續上升的機會,加大吸引勞動密集型産業轉移力度,我國製造業發展面臨兩頭受壓的困局,必須改變以往以做大規模為導向的産業政策,調整為以創新驅動為導向的産業政策,具體思路可以歸納為:“抓兩頭、放中間,調結構、促創新,搭平臺、造環境,定標準、強監管”。“抓兩頭、放中間”要求産業政策轉向從産業發展生命週期角度支援處於發展階段“兩頭”的産業,即對處於孕育期和幼兒期的新興産業給予扶持,扶開工再送一程,促進産業快速成長;對處於衰退期的傳統産業,在職工再就業培訓、轉産就業安置、設備淘汰補助等方面給予企業退出援助,盤活存量資源;而對處於“中間”即成長期和成熟期的産業,則要充分放開,讓其在市場競爭中強筋健體、自由發展。“調結構、促創新”是指産業政策的目標要從原來的“擴能增量”調整為“創新驅動、提質增效”。一方面,要推進以科技創新引領的全面創新,加快培育高端裝備製造業、新一代電子資訊産業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另一方面,要按照由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邁進的目標,以提高品質和效益為中心,推動傳統製造業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提升我國産業在全球産業鏈分工中的地位,促進産業結構從中低端邁向中高端水準。“搭平臺、造環境”要求政府支援産業發展的著力點放在搭建發展平臺、營造公平競爭環境上。“定標準、強監管”主要強調通過標準引領,規範行業發展秩序,並積極推動我國産業標準上升為國際標準,提升我國産業發展國際競爭力,努力搶佔全球産業發展制高點,逐步掌握行業話語權。

  第二,以實施《中國製造2025》為抓手加快産業轉型升級。一是加快補齊基礎工藝、基礎材料、産業技術基礎等短板。《中國製造2025》的一個鮮明特點是更加重視工業基礎能力建設,通過提升基礎材料、基礎工藝、核心基礎零部件和産業技術基礎等“四基”能力,解決我國製造業由大變強的“卡脖子”問題,對於推進我國製造業創新發展和品質提升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要加快制定工業強基實施方案,引導各類要素向基礎領域集聚,支援優勢企業開展政産學研用聯合攻關,突破關鍵基礎材料、核心基礎零部件的工程化、産業化瓶頸,促進基礎工藝水準提升等。二是支援戰略性新興産業等重點領域快速突破。《中國製造2025》提出了新一代資訊技術、高檔數控機床和機器人航空航太裝備、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新材料生物醫藥及高性能醫療器械等十大戰略重點領域,這些領域大多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範疇,符合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方向,是我國産業轉型升級的主攻方向。下一步應引導社會各類資源集聚,推動這些領域快速發展,加快推動這些産業成為帶動我國産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和新動力。三是推動製造業由生産型向生産服務型轉變。《中國製造2025》另外一個鮮明特色是更加重視服務功能和服務平臺的建設,即重視公共服務體系在科技成果轉化、産業技術基礎、新型工業化示範基地、製造業國際化和小微企業發展等方面的突出作用,更加強調促進生産型製造業向服務型製造業轉變。為此,我國應大力發展與製造業緊密相關的生産性服務業,鼓勵製造業企業增加服務環節投入,發展個性化定制服務、全生命週期管理、網路精準行銷和線上支援服務,推動服務型製造業發展,支援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解決長期以來制約我國製造業發展的“一條腿長、一條腿短”等問題。四是促進製造業綠色低碳迴圈發展。長期以來,我國依靠高投入、高消耗的發展模式帶來的巨大的資源環境承載壓力,必須加快推進傳統製造業綠色化改造。《中國製造2025》提出要全面推行綠色製造,也是我國産業發展到了一定階段的必然選擇。要進一步加大先進節能環保技術、工藝和裝備的研發力度,加快製造業綠色改造升級,不斷提高製造業資源利用效率,強化産品全週期綠色管理,努力構建高效、清潔、低碳、迴圈的綠色製造體系。此外,還要高度重視“製造業+網際網路”融合發展,以製造業為主體,運用網際網路的手段,對傳統製造模式進行改造,避免過度泡沫化和虛擬化。

  第三,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是産業轉型升級的核心。新常態下我國創新驅動産業轉型的主要瓶頸問題是企業主體作用不足,市場化創新能力還比較薄弱。為此,我們要以推動産業轉型升級、打造經濟增長新動力為目標,從構建激發創新活力的機制環境入手,做好創新驅動的頂層制度設計,努力構建增強創新動力的體制機制;堅持企業主體,大力推進市場導向的技術創新;堅持重點突破,著力推進新興産業和重點地區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堅持人才為基,加強領軍人才、複合人才和專業人才培養,夯實增強創新動力的科技人才基礎。積極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作用,爭取用5年左右的時間,在智慧財産權保護、壟斷行業改革等方面取得明顯突破,扶持一批創新能力強的骨幹企業,爭取構建有利於創新驅動的制度框架,一批創新型企業競爭力明顯增強,創新驅動成為我國産業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創新驅動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明顯提高,基本實現由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轉變。

  第四,發揮産業園區在産業轉型升級中的主陣地作用。推動我國産業轉型升級要更好發揮産業園區的産業集聚和溢出效應,繼續推動開發區轉型升級,使其成為我國産業轉型升級的主陣地。一方面,推動園區産業由製造業為主向製造業和服務業融合轉變,依託製造業基礎,加快推進研發設計、金融保險、現代物流等生産性服務業發展,充分發揮生産性服務業對製造業發展的引領、支撐、帶動作用,讓産業園區成為推動製造業向服務型製造轉變的主體;另一方面,推動園區功能由生産功能向生産生活生態“三生協調”功能轉變,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和服務功能完善,努力把産業園區建設成為經濟繁榮、生態優美、和諧宜居、富有活力的現代化城市功能區。

  第五,提升品質品牌是推動産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品牌是一國經濟發展和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要加強品質和品牌建設,著力營造良好的産業發展環境和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市場競爭打造“知名品牌”,推動産業轉型升級。一是開展品質品牌提升行動。嚴把産品品質安全關,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等行為,更好地保護合法經營者的權益,樹立消費者對國內産品安全品質的信心。二是推動一批産業集群品牌升級發展。依託區域優勢企業和産業集群,支援申報馳名商標、名牌産品和地理標誌保護産品,鼓勵傳統優勢産業加工貿易型企業創立自主品牌,強化區域品牌、集群品牌和民族品牌建設,支援品質升級和品牌“走出去”,推動傳統優勢産業著名品牌從區域性品牌向全國性和國際性品牌躍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