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工廠”助秦巴山區移民安居樂業
- 發佈時間:2015-12-23 17:04:5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西安12月23日電(記者付瑞霞、藺娟)當許多外出打工的人還在為照顧老人和孩子犯愁時,家住陜西省安康市平利縣長沙鋪村的林艷,卻徹底告別了以往背井離鄉的生活。談及今年的變化,林艷説,都是因為“社區工廠”讓她不出門就能有事幹、有錢賺。
地處秦巴山區的平利縣,2011年被列入陜西避災扶貧移民搬遷工程。截至目前,該縣像林艷這樣從山裏搬到社區的移民約有5萬人。
隨著移民搬遷工程的推進,許多農民離開了世代耕種的土地,“下山上樓”變成了城鎮居民。他們當中的大部分人家庭積蓄少,文化水準低,勞動技能短缺,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對怎樣開啟新生活感到茫然。
平利縣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結合地域特點,廣泛聽取群眾意見,通過在外招商,引進社區工廠,採取“送崗進社區”的辦法,讓農民在家門口就業。
截至目前,全縣已組建社區創業就業孵化基地一個,創辦社區工廠17家,涵蓋了電子製品、耳機、電壓器等配件及新型手套、棉鞋、冰棍等加工項目,吸納搬遷群眾890余人就近就業,初步實現了有業安置和就地城鎮化的目標。
平利縣八仙鎮精華手套廠去年11月創辦,投資近30萬元,現有42名工人。
“每月可加工手套2萬多雙,工人最高月薪3000多元。”該廠老闆奚精華説,“這些手套款式多,加工工序雖然很嚴,但只要細心操作,很快就能學會。”
走進精華手套廠內,20多台機器的生産線上,幹活的工人在各自的崗位上專心細緻地操作著,容納40余人的家庭式加工廠呈現出一派繁忙的景象。
工人張師傅説:“我進來半年了,工廠就在家附近,又在學校周邊,給我們帶來了許多實惠,以前在家裏只是種點菜,沒有多少收入,自來到工廠務工,每天能掙到近100元錢,不但掙了錢,還能照顧老人和小孩。”
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指導中心群體處處長趙昱認為,平利縣的社區工廠模式,符合農村轉移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的趨勢,有利於促進農村富餘勞動力實現創業就業增收,可以作為一種農村扶貧開發的模式在全國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