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小農”結盟壯大農業發展新勢力

  • 發佈時間:2015-12-23 15:23:4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網北京12月23日電(記者王垚 李大鵬)在中國東北的吉林省四平市梨樹縣,有一個名叫“聯眾”的農村合作社。幾年前,“聯眾”僅是農民裴亞富在耕作經營的幾塊散地,空有合作社之名。

  2015年,“聯眾”加入長春市創業者聯盟後,合作社從田間地頭的“小農經營模式”,發展成為了擁有林地40畝、豬場400平米、兩座山頭的規模化農企。當初在田間揮灑汗水的裴亞富,亦搖身一變成為了鄉間小有名氣的企業家。

  “聯眾”合作社是借力長春市創業者聯盟獲得成功的一則典型案例。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在中國“十三五”期間,創新理念調整産業結構,將成為這個古老的農耕大國振興農業的重要著力點。

  東北地區是中國農業資源稟賦最好、糧食增産潛力最大的地區。然而在黑土地上辛勤耕作的農民留給人們的印象卻是“辛苦、收入低”,盤踞於此數千年之久“小農經濟”是一則成因。

  李福德來自吉林省農安縣楊樹林鄉,農民出身的他在上世紀90年代了解到“機械化”可以提高收益後,1996年便做起了經營農機的生意。但由於缺乏經驗,對市場渠道也不甚了解,農機生意做起來並不順利,9年間企業規模擴大有限,銷路一般。“辛苦一年只賣出300多臺,挨家挨戶跑斷了腿,也沒掙到啥錢。”他回憶説。

  2015年夏天,李福德抱著“治病就醫”的心態加入了長春市創業者聯盟。沒想到這個決定令他的生意峰迴路轉,截止2015年12月,福德機械實現了銷售打漿機1000台,花生摘果機200台的銷量,這些數字是去年的近4倍。

  今年7月,長春市創業者聯盟開展“送培訓到企業”活動,楊樹林鄉正是其中一站。在這之前,李福德很少接觸到培訓,從管理層到員工,都是靠老師傅“傳幫帶”的方式來傳遞經驗。

  聯盟在了解到福德機械的問題後對症下藥,為李福德提供關於“提高企業執行力”的培訓,並根據吉林省水稻産量逐年增長的現實,幫助其研製出適合吉林省農機市場需求的新型水田犁,目前已收到訂單200台。

  “經營、管理技術以及資金、行銷渠道是聯盟為盟員發展搭建的橋梁。”長春市創業者聯盟理事長李惑然介紹。李惑然表示,東北乃至全國農業升級調整的關鍵在於打破“小農經濟”格局,通過聯盟形式集中資源、協同發展是打破“小農經濟”規模、體量限制的好辦法。

  吉林省榆樹市雙河米業公司是專門從事收購有機大米的企業。經營者劉偉在收大米時對市場預估出錯,導致其2014年以來收購的大量優質有機大米嚴重滯銷,400噸大米囤積在倉庫無人問津,企業面臨資金鏈斷裂風險。“錢都投進去了,米賣不出去,當真是急得白了頭髮。”劉偉回想起那時的情形,依然心有餘悸。

  2015年夏季,雙河米業公司加入了長春市創業者聯盟。聯盟了解了相關情況後,出面幫助劉偉尋找銷售渠道,在長春市場以及2015北京綠色食品博覽會上為其做宣傳和推廣。如今,滯銷的400噸大米全部賣出,劉偉後續還補貨多賣出了150噸。“聯盟模式讓創業農民體會切實的好處。”劉偉説。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農業佔GDP的比重一直在下降,2014年經濟數據顯示,農業佔GDP比重為9.2%。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表示,這反映出現代農業的發展方向應當向高科技、高附加值轉變。

  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現代農業顯然超出了“小農經濟”的範疇,聯盟模式由此應運而生。李惑然表示,把小農集中起來,通過扶植把每一個“小農”的做大、做強以,點滴終將匯聚成星火燎原之勢,聯盟也將成為一個高含金量的品牌,為更多小微農企發展保駕護航。

  中國“十三五”期間,最核心的發展理念之一是創新驅動發展。李惑然表示,未來聯盟還將致力於開發農業與網際網路、旅遊業等行業間的合作,計劃推出如“有機農産品聯網”“生態農業旅遊”等融合産品,實現進一步的創新發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