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韓時隔7年再談海域劃界 雙方都表現出政治決心

  • 發佈時間:2015-12-23 07:35:00  來源:環球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時隔7年,中韓海域劃界會談于22日在南韓舉行。當天下午,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劉振民和南韓外交部第二次官趙兌烈作為雙方政府談判代表團團長在南韓外交部大樓共同主持了首輪談判。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國際法專家22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只有海岸相鄰和相向的國家存在海洋劃界問題。中國和南韓的情況是海岸相向,相距不超過400海裏,專屬經濟區有重疊,而重疊的部分海域就是中韓海域劃界要解決的問題之一。韓媒評論稱,中韓在一些具體問題上有分歧,預計磋商時間會很長,不過,“兩國領導人都表現出了很大的政治決心,談判將會在一定程度上順利進行”。

  據韓聯社22日報道,當天的會議持續了兩個半小時。劉振民説,中韓兩國今年重啟會議具有歷史意義。雙方已在此前的談判上商定根據國際法公平地處理海域劃界問題,希望雙方在此次會議上坦誠地交換意見。趙兌烈表示,韓中兩國都堅信根據國際法可通過對話與談判達成協定。雙方若本著互信、互利和互惠的精神進行談判,不僅可以公平地解決問題,也可為國際社會樹立典範。雙方就與劃界相關的各項事宜闡述了各自基本立場。此外,中方強調了漁業問題的重要性。

  就海洋劃界會談,中韓雙方同意建立3級談判機制。第1級是外交部主管部門領導任團長的政府談判代表團。第2級是司局級談判工作組,負責具體談判工作。第3級包括若干專家組,負責技術性問題的談判。

  南韓《中央日報》稱,中韓海域劃界問題的根源在於兩國之間的海域過於狹窄。根據《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一國可對距其領海基線200海裏的海域擁有經濟專屬權,但中韓之間海域最狹窄的地方僅184海裏,最寬的地方也不超過400海裏。這就出現了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國際法專家所説的專屬經濟區部分重疊問題。國際法專家表示,中韓的分歧在於劃界原則不同。韓方採用中間線原則,也可稱為等距離原則,以測算各國領海寬度基線的最近點距離相等的方法來劃分大陸架邊界。中方主張採用公平原則,這不是一種劃界方式,而是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獲得公平的劃界結果,須考慮的因素包括海岸線長度、海岸線人口、經濟對海洋的依存度等等。

  專家介紹説,在國際法院、國際海洋法法庭和國際仲裁法庭都有使用等距離原則和公平原則的先例。採用公平原則最著名的案例是北海大陸架案,涉及丹麥、荷蘭和德國。丹麥和荷蘭主張採用等距離原則。德國主張根據三國大陸架的具體情況,使每個沿海國都能得到公正而公平的份額。1969年,國際法院根據公平原則做出判決。

  韓聯社評論稱,中韓兩國在具體問題上分歧不小,想要很快取得實質性成果不容易。《中央日報》稱,雙方還要解決關於“離於島”(我稱蘇岩礁)控制權問題。另外,劃界後還將帶來捕撈區域問題。不過南韓《先驅經濟》評論稱,中韓兩國首次舉行海域劃界副部長級談判,展現了共同協商解決分歧的意志,這也非常重要。

  據了解,就海域劃界問題,中韓兩國從1997年到2008年舉行了14次司局級會議,這次時隔7年的會談將首席代表升級為副部長級。為籌備此次會談,今年1月在上海舉行了第1次預備會議,7月召開了第2次預備會議。明年將在中國舉行第二輪海域劃界會談,具體時間正在協商。 【環球時報駐南韓特派記者 陳尚文 環球時報記者 郭媛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