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國人出遊“吃相”之思

  • 發佈時間:2015-12-23 05:45:45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杯不出欄,筷不出緣。”我國古人如是講究用餐禮儀。國民之“吃相”,關乎國民素養和國家文明形象。

  然而,這些年,但凡有過出國、出境經歷的中國人,大多有這樣的感覺:只要走進中餐館,或是有中國人用餐的地方,氛圍遽變,熱鬧無比,了無國內國外、他鄉異鄉之別。

  日前,記者走進廣州市越秀區環市中路的一家西餐廳就餐,鄰近一桌來了遊客模樣的4個人,在點了4份不同的主餐牛扒後,和服務員發生了爭吵。

  這是家西餐館,沒有“蒜蓉西蘭花”,只有“芝士西蘭花”。遊客衝著服務員吼:“你們不是有西蘭花嗎,蒜蓉西蘭花怎麼不能炒?功能表裏沒有就不能炒麼?”在服務員反覆解釋後,他們還是喋喋不休。

  4人點的牛扒上桌了,其中兩個人又讓服務員將牛扒回爐,説是“牛扒切開有血水”。其實,點餐時,他們要的就是“五成熟”牛扒。

  理直氣壯地在西餐館要求中餐服務,讓那些正在西餐館享受情調與安靜的客人無奈、蹙眉。

  寧夏中國旅行社導遊徐慧今年多次帶團去泰國、日本、南韓等國家旅行,時常見到中國遊客取自助餐時“連吃帶拿”。“當看到其他國家的遊客不願意和中國人一起用餐,以及特別標注專供中國人就餐位置時,心裏真不是滋味。”徐慧説。

  作為文明禮儀之邦,中國人自古講究“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吃有吃相”。國民出遊不良“吃相”為何難改?如何能改?

  採訪中,部分遊客、導遊認為,遊客頻頻出現不文明行為,主要還是對自身不良行為缺乏認識,認為出遊花錢了理應隨心所欲,無所顧忌;其次,部分遊客存在從眾心理;同時,缺乏有效的管理措施,單憑導遊勸説或者景區告示,難以從根本上解決長期形成的觀念和習慣。

  寧夏社科院專家張萬靜説,旅行社有責任在組團出遊前多做功課,強化對遊客的宣講、引導,尤其是在吃的方面,提示當地禁忌。“國家、地方層面要明確對不良行為的懲罰力度,喚醒遊客的責任意識。”

  受訪業者、遊客認為,構建旅行的文明,首先還是需要從生活中的點滴做起。旅途上的文明,始於起步。文/新華社記者

  (據新華社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