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2015年全國汽車召回次數規模創歷史新高 自主品牌缺位

  • 發佈時間:2015-12-22 08:20:00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昨日,國家品質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以下簡稱“質檢總局”)發佈的通告顯示,截至12月18日,汽車召回企業數量、次數以及整體規模創歷史新高。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國內自主品牌的召回遠遠少於合資及進口車企。業內認為,由於召回制度的不完善以及自主品牌對於形象的擔心,導致召回次數較少,但隨著産品品質提高,自主品牌不應逃避召回,而應積極應對,不斷完善産品整體品質。

   召回數字創新高

  昨日,質檢總局執法督查司司長嚴馮敏在質檢總局召開的新聞發佈會上表示,截至2015年12月18日,共有76家企業開展了226次汽車召回活動,涉及缺陷汽車554.85萬輛,召回次數和數量同比分別增長29%、17%,均創歷史新高,其中,汽車企業受質檢總局缺陷調查影響共實施召回活動81次,較去年同期增長170%,涉及缺陷汽車352.23萬輛,較去年同期增長18%,佔全部召回數量的64%。

  對於汽車召回數量的激增,汽車專家張志勇表示,召回數量的上升更多的是企業召回意識、消費者維權意識的提升以及法律法規政策更加嚴格的效果。與此同時,中國汽車市場的銷售規模以及保有量的增加也是汽車召回數量增加的一個原因。

  此外,數據顯示,自2004年10月缺陷汽車産品召回制度實施以來,我國已實施汽車召回1079次,共召回2533.85萬輛。其中,受質檢總局缺陷調查影響的召回共186次,涉及數量1111.01萬輛,佔召回總數的44%。

  自主品牌缺位

  在整體汽車召回數字創新高的同時,國內自主品牌發起的召回卻少之又少。北京商報記者從質檢總局官網的汽車召回資訊粗略統計,截至2015年12月18日,國內自主品牌的汽車召回總量約為76萬輛,約佔召回總數的13%,在召回次數方面,國內自主品牌的召回數量約為14次,約佔總召回次數的6%。

  國內自主品牌召回活動少的情況一直存在,資料顯示,自2004年實行缺陷汽車産品召回制度以來,國內自主品牌曾多次出現年召回次數為個位數甚至為零的情況。以2011-2013年為例,2011年的82次召回中只有1次是自主品牌發起,2012年的71次召回中有5次,2013年的134次召回中,自主品牌佔到10次。值得注意的是,累計五年的召回次數,自主品牌僅佔5.2%。

  有業內人士認為,自主品牌的召回少與銷量佔比低、保有量少有關。但事實上,國內自主品牌的銷量在近年來持續走高。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5年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767.83萬輛,同比增長14.12%,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1%,佔有率較去年同期上漲2.97%。

   應正確對待召回

  長期以來,中國市場的合資以及進口車的召回數量遠遠高於自主品牌,這主要因為,召回在歐美等汽車市場相當普遍,這是整車企業對消費者負責任的表現,這也被進口以及合資品牌複製到中國市場。資料顯示,美國在2014年的汽車召回數量達到了6050萬輛,相當於國內十年召回數量的4倍。

  對於自主品牌發起召回少的現象,汽車專家賈新光表示,汽車召回主要還是以企業自願的原則進行,由於國內汽車召回制度不完善,某些自主品牌會出現“偷偷”召回的行為。“當某些車企發現産品出現安全隱患時,由於擔心品牌形象受到影響,會選擇私下發通知,如果有存在安全隱患的車輛進行保養,售後將會單獨告知車主,解決安全隱患。”賈新光説。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國內此前並沒有相關法規或制度,要求處理交通事故的政府部門將交通事故數據匯總給主管汽車召回的質檢總局缺陷産品召回中心,所以,實施召回的主管部門難以掌握與汽車品質有關的事故原因分析,汽車召回實施得不到有效的支撐。而自主品牌與合資、進口品牌不同,無法通過國外的缺陷産品召回中心來確認産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對於自主品牌應如何看待召回,賈新光表示,國內的汽車召回制度正在逐步完善,自主品牌的産品品質相較于幾年前也有較大的進步,所以自主品牌不應害怕發佈産品召回資訊。進行召回的同時,也是産品水準提升的過程。(錢瑜 孫昊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