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種糧更有“利”可圖

  • 發佈時間:2015-12-22 04:33:46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魯宏傑

  由北大荒變成“中華大糧倉”,這是三代北大荒人60多年來創造的輝煌業績。然而,在現代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墾區也和全國一樣進入了經濟發展的新常態。他們認為,經濟發展新常態是對農業結構調整的倒逼,也為農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內生動力。就黑龍江墾區而言,推進農墾改革就是要鞏固國家大糧倉地位,多打糧、打好糧,讓職工、農民通過種糧增收致富。

  糧食生産瞄準優質綠色

  産業興、農業強、職工富,這是北大荒人的追求與夢想,也是黑龍江墾區轉方式、調結構的目標。在“轉方式、調結構、促增收”的過程中,黑龍江墾區始終堅持市場導向、龍頭牽動導向和農牧結合導向。首先,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墾區始終堅持“提高糧食産能,穩定糧食産量,提升糧食品質,增加種糧效益”的原則。由單純追求規模,向注重規模、品質和效益並重轉變,重點突出品質和效益,在農業發展方式上,從數量增長型向環境友好型、品質提升型轉變,主要途徑在於樹立市場導向,加快發展質優價高的綠色、有機農産品,走出一條符合黑龍江墾區實際的種植業結構調整之路。

  紅旗嶺農場把建設有機水稻生産基地、打造有機大米品牌、開拓有機食品市場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優種植結構的中心工作,他們依託良好的生態環境和自然資源,農場按照A級綠色食品生産技術規程種植水稻,堅持統一品種、統一農資使用、統一種植操作規程、統一管理的模式,對水稻種植進行全程管理和跟蹤技術服務,有機水稻面積達到了1萬畝,獲得了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的“三贏”。

  職工增收全靠“龍頭”帶

  黑龍江墾區從抓加工、流通龍頭企業入手,帶動農業結構調整,建立與龍頭企業利益統一、規模相配的種養基地,形成龍頭企業適當競爭、加工能力適度超前的産業化格局。通過産業化發展,帶動種植業結構調整和養殖業發展。落實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加快馬鈴薯高産攻關,合理調節龍頭企業與種植基地關係,提高種植效益,擴大馬鈴薯種植面積。水稻主産區要創造條件,加快引進、建立食用菌生産龍頭企業,推廣水稻育秧大棚二次利用,增加職工收入。

  墾區寧安農場積極探索,找到了一條讓職工穩定增收的路子——按照“龍頭+基地”經營模式發展高效作物,實現産業化經營。依託的龍頭企業有墾豐種業、鏡泊湖亞麻集團、聚源食品有限公司、卉菊海林甜菊糖有限責任公司等,農場與各“龍頭”加強溝通,為種植戶爭取訂單種植,實現穩定增收。為提高土地效益,增加種植戶收入,寧安農場以墾豐種業為龍頭,依託玉米種植專業合作社,每年玉米制種面積在1萬畝左右;以鏡泊湖亞麻集團為“龍頭”,今年種植亞麻3000畝,實現亞麻種植、繁種、加工産業化經營;與聚源食品有限公司簽訂訂單,種植鮮食玉米1300多畝;依託海林農場農墾卉菊海林甜菊糖有限責任公司,帶動種植戶種植甜葉菊,並逐步擴大種植面積,形成産業鏈。

  探索更多種糧新模式

  黑龍江墾區注重把農業與畜牧業發展相配套,加快發展飼用玉米、青貯玉米和優質飼草飼料作物,形成糧、經、飼三元種植結構。同時,轉變畜牧業發展方式,推進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畜禽養殖,發展品質效益型現代畜牧業。墾區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過程中,注意發揮農業多種功能,延長農業産業鏈,在特色上做文章,促進現代農業與新型工業、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

  墾區慶陽農場積極打造稻鴨共育新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田裏的害蟲、雜草是鴨子的天然美味,省去了滅蟲、除草的生産成本和有害殘留;鴨糞滋養稻田,化肥“光榮下崗”;鴨戲水運動長得更加健壯,也攪熱了水溫,讓稻苗品質更高。稻田鴨每只能賣50多元,而且供不應求。同時也提高了稻米的附加值。按照稻鴨共育模式,一水兩用,一地雙收,生産的稻米富含氨基酸、雙鏈糖和鐵、鈣、鋅、硒等元素,畝效益達1500多元。目前,這個農場的有機水稻認證面積達4萬畝,訂單面積2萬畝,在稻田內養鴨10萬隻,收到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