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種棉為自用高青難覓大塊棉田

  • 發佈時間:2015-12-22 04:33:4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鋒

  棉花,象徵著溫暖。而在山東省高青縣唐坊鎮和店村張善成家裏,半屋子的棉花顯得有些冰冷。

  張善成今年種了6畝棉田,在當地可稱得上大戶。“今年棉花長勢好,産量高,籽棉畝産近600斤,可價格實在太低。”張善成説,眼下,高青當地的棉花價格是3元/斤左右,還不如前兩年。算下來,一畝地毛收入1600元,除去1400元的成本,僅賺200元。加上235元的補貼,也不到500元。這還沒將人工成本算在裏邊。“如果棉花價格不抬頭,我就不打算賣了,把它們彈一彈,把家裏的被子全做一遍。”

  高青縣曾是全國有名的百公斤皮棉縣。而這些年,由於棉花比較效益下滑,大片棉田都被改種其他作物,只在邊角、鹽鹼地塊零星種植。農民種棉多是自用,拿出大塊地種棉花的少之又少。

  種棉積極性不高直接影響到了下游産業發展。鄭埝村的鄭念太算得上是棉花經紀隊伍中的“棉老大”。正值棉花收購季節,他家門前全然沒有以往車來人往的熱鬧。“這塊生意簡直成了雞肋。扔了吧,還有些零星交易,但市場肯定是大不了了。”鄭念太將新棉收購上來直接賣給本地棉紡企業及鄒平魏棉集團,賺取中間差價。因為做經紀,他對棉花的市場行情格外敏感。

  棉農們卻早已“麻木”。“對補貼不太關心,一畝地補貼個百兒八十的,解決不了大問題。力度再大,恐怕也調動不起積極性了。”鄭念太説,種棉效益低不説,還特別“粘人”——從種到收離不開人,而打工一月頂種棉一年。

  高青縣農業産業化辦公室主任韓鳳雲有著特殊的“棉花情結”。她曾擔任高青棉花生産辦公室主任多年,推動出臺棉花高産創建、高青棉王競賽等措施,但仍止不住全縣棉花面積的萎縮。“棉花行業不景氣不是高青獨有現象。現在勞動力成本上漲,出口不振,不少紡織企業也開始向內陸、向東南亞國家轉移。”韓鳳雲建議,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尊重農民的種田選擇,政府給予指導而不能干預。

  唐坊鎮農委主任韓兆樸希望農機部門能儘快研製出適合在小型地塊作業的中小型棉花摘拾機。引導棉農成立了合作社,採取市場化手段,統防統治病蟲害;提高復種指數,提高土地單位面積收益。

  為減輕對棉花的依賴,該縣棉紡織企業正著手開發應用高科技新型纖維、差別化纖維,發展專用紗。

  高青英匯紡織公司經理姚方青建議,取消棉花進口配額和“滑準稅”,給棉農實行直補,儘快使棉花價格、品質標準、行銷方式與國際市場接軌;儘快解決棉紡織企業增值稅“高徵低扣”問題;改善國內棉花儲備辦法,發揮好儲備棉平抑市場的作用;鼓勵農發行資金用於棉紡企業儲備棉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