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讓市場和法制護航過剩産能化解

  • 發佈時間:2015-12-22 01:00:1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吳黎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8日至21日在北京舉行。從會議內容可以看出,化解過剩産能成為2016年我國經濟工作的重頭戲。我們認為,在這一背景下,發揮市場尤其是資本市場力量,進行大規模的兼併重組已經勢在必行。

  會議指出,明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也就是説,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衝刺的第一年的主要任務就是攻堅結構性改革。而中央在佈置明年結構性改革的五大任務時,第一條便是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可見,化解産能過剩在明年整體經濟工作中份量很重。可以説,化解産能過剩這場戰役打得好不好,直接關係到結構性改革的成敗,是中國經濟重拾升勢、邁上中高端水準的關鍵一環。

  放眼望去,産能過剩已經成為了當下我國經濟運作中的一個最為突出的問題,從鋼鐵、煤炭、水泥和有色等上游産業,到房地産等行業無不存在産能過剩。嚴重的産能過剩不但浪費了大量資源,給自然環境帶來巨大壓力,還帶來了一些低水準産品的無序價格競爭,諸如鋼鐵行業“白菜價”“馬鈴薯價”的現象不斷發生。一些工業企業部門的利潤水準不斷下滑甚至出現大面積虧損,負債率高企,也為金融安全和財政穩定帶來了巨大隱患。

  去除過剩産能的緊迫性和必要性已經成為了共識。嚴重過剩産能並不是一朝一夕産生的,從過去一段時間內化解過剩産能的實際情況來看,行政主導的去産能往往受到包括地方利益在內等因素干擾,進展顯著落後於預期。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發揮市場的力量,行政和市場力量相結合,對産能嚴重過剩行業企業實施兼併重組和破産清算,實現市場出清,才是解決這一問題的可靠途徑。

  事實上,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如何化解過剩産能提出了對策,在角色定位上做了明確界定和分工。會議指出,積極穩妥化解産能過剩,要按照企業主體、政府推動、市場引導、依法處置的辦法,研究制定全面配套的政策體系,因地制宜、分類有序處置,妥善處理保持社會穩定和推進結構性改革的關係。從中可以看出,這場化解産能過剩的主體是企業,引導者是市場,法律是保障,政府的角色則是制定政策推動改革。

  提到兼併重組,就不得不提到中國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從2015年的實際情況來看,國企的特別是央企的重組、過剩産能的資産調整和資産置換案例頻頻發生,資本市場已經成為了化解過剩産能、提高經濟運作效率的主要陣地之一。另一方面,在政策的支援之下,上市公司的並購重組也最容易打破區域封鎖和市場分割,將大量的社會、金融資源從舊有過剩産能行業轉移出來,以培育新的行業和經濟增長點。

  眾所週知,優化資源配置是資本市場最基礎功能。越是具有成長性、代表未來發展方向的産業和公司越能夠得到市場認可,享受到高估值,能夠激勵更多創業者投身於這些新興産業,使得資本、人力、金融等資源自發從過剩産能行業向新的産業轉移。另一方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勢必要在現有基礎上對規模龐大的國有企業進行兼併重組,而股票市場正是推進這一改革的絕佳場所。通過在資本市場的並購重組,不僅能夠實現國有企業資源優化配置,還能將更多社會存量資源引入到這一改革當中。改革還能使國有企業借助資本市場建立起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擺脫國有企業“人治”難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