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IMF改革終獲美國會放行 世界經濟秩序版圖將重繪

  • 發佈時間:2015-12-21 07:15:03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世界銀行下屬機構國際金融公司擔任經濟學家的安東尼·范阿格塔米爾,于上世紀八十年代初發明瞭“新興市場”這個詞。

  三十年後,這個詞依舊代表著一個“新”的世界,吸引著世界眼球。伴隨新興市場經濟快速增長,讓這些經濟體在世界組織中擁有更大話語權成為共同呼聲。

  歷經數年波折博弈,美國國會18日終於批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2010年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讓這種期盼有了答案。

  在海外輿論眼中,作為佈雷頓森林體系遺産的IMF,其改革方案得到放行意味者中國、印度和巴西等新興市場國家將擁有更大發言權,這在改善IMF治理的同時,也將重繪世界經濟秩序版圖。

  中國份額將升至第三

  美國國會參眾兩院上週五通過了規模1.1萬億美元的支出計劃,其中包括實施IMF改革的內容。根據目前預計將會落實的改革,中國在IMF的投票權份額將從3.8%提高至6%,而美國的投票權份額將從16.7%微幅降至16.5%,同時保留其否決權,歐洲一些國家的份額則相對降低。

  至此,中國、印度、巴西和俄羅斯與美國、日本、德國、法國、英國和義大利,一起組成IMF新版投票權座次前十位。

  IMF總裁拉加德表示,這一改革方案將增強IMF在支援全球金融穩定方面所發揮的作用。拉加德稱,改革方案顯著增加了IMF的核心資源,使我們可以更加有效地應對危機,並且改善了IMF的治理,更好地反映出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全球經濟中日漸上升的影響力。

  中國央行對此表示,這標誌著2010年改革方案在拖延多年後即將正式生效。2010年改革方案將提高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基金組織的代表性和發言權,有利於維護基金組織的信譽、合法性和有效性。未來,中方願與各方密切合作,支援基金組織繼續完善份額和治理結構,確保基金組織成為以份額為基礎、資源充足的國際金融機構。

  據介紹,2010年改革方案生效後,基金組織份額將增加一倍,從2385億特別提款權(SDR)增至4770億(SDR),並實現向有活力的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整體轉移份額6個百分點。其中,我國份額佔比將從3.996%升至 6.394%,排名從第六位躍居第三位。

  這份2010年改革方案的內容包括貨幣基金內部調整投票權,使發展中國家以及新興國家整體的投票份額提升6%。

  這已經是中國本月第二次在IMF受到關注。北京時間1日淩晨,IMF宣佈將人民幣正式納入其SDR貨幣籃子。

  當然,這一份額改革並非水到渠成,期間也經歷波折。IMF份額和治理改革方案要實施,需要188個成員國中至少85%投票權的支援。美國是IMF最大股東國,在此問題上擁有一票否決權。

  這也是該改革方案自2010年以來遲遲沒有進展的原因——美國因此招致全球其他相關方的批評。

  IMF總裁拉加德曾表示,如果美國不同意,她將無法推動加大新興國家在該機構表決分量的改革。IMF前第一副總裁利普斯基近日在接受採訪時則表示,各國有很多人對美國官方不能通過IMF首爾改革方案感到沮喪和失望,“這對全球系統、世界經濟以及達成一個多邊、非歧視、開放的經濟和金融系統是十足的負面。”

  如今這種擔憂已隨著方案的通過而得到緩解。BBC評論稱,美國國會投票通過IMF改革協議,表示這項改革協議已經成為美國法律,等於清除了多年來阻礙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革的最後一個障礙物。

  全球經濟秩序等待重塑

  即使在改革之路上仍有細節問題等待進一步協調,但這一行動在海外輿論中仍有著標誌性意義。IMF的權力結構是1944年的産物。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即美國及其盟國創建了這一特殊的框架。

  路透報道稱,長期以來美國一直佔據著IMF的主導地位。由於該機構總部設在華盛頓,因此對美國來説就好像是“主場作戰”,美國利益幾乎從未被觸及。近年來經濟迅速發展壯大的新興工業國家對此尤其感到不滿。

  這種説法有著數據支撐:過去10年裏,僅5個金磚國家的經濟總量在全球國內總産值中佔的比例就從18%上升到了28%。

  德國一家媒體也評論認為,新興國家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改變目前以美國霸權為主導的世界秩序。哈佛肯尼迪政府學院的經濟學家傑弗裏·弗蘭克爾同樣認為,新興市場國家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力與它們的經濟和貨幣日益重要的角色並不匹配。

  去年,由巴西、印度、中國、俄羅斯和南非組成的金磚國家簽署了成立自己的新開發銀行以及援助基金的協定。德國法蘭克福彙報評論指出,1944年佈雷頓森林體系誕生時,這5個國家(或者它們的前身)都在場。現在在巴西的聚會表明瞭一種意志,即打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美國主導的金融秩序。

  這五個國家擁有40%的世界人口,經濟總量達全球五分之一。德國之聲則説,設立新開發銀行被看做是與西方領導的金融機構的抗衡。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國際經濟主任本·斯泰爾認為,美國國會批准改革措施非常重要。“此舉肯定遲了一些,我認為這帶來了一些代價。”他曾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和美國政府對於IMF監管改革沒有本質分歧。IMF以GDP決定話語權的監管改革,實際都會增加中美在基金組織內部的影響力。”

  如GAM控股的首席經濟學家拉裏·夏德威所言,當今世界的經濟和金融一體化程度比十九世紀下半葉以來的任何時候都要深。他近日在世界報業辛迪加網站的一篇專欄中問道:難道單一全球央行和單一世界貨幣不是比我們的令人困惑、效率低下並且早已過時的國家貨幣政策和貨幣“大雜燴”更有意義嗎?

  夏德威寫道:全球金融穩定也可以在當前框架中得到加強,所需要的無非是協調、透明、易於理解的規則和監督。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