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十年“外電入魯”帶給山東綠色希望

  • 發佈時間:2015-12-21 03:33:28  來源:大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崔浩傑 張思凱 報道

  本報濟南訊 從國網山東省電力公司獲悉,今年是“外電入魯”的第十年。十年來,已經投産的三條“外電入魯”輸電大動脈為“生態山東”建設帶來了綠色希望,也使霧霾重重圍城下的齊魯大地可享受到更多藍天白雲。

  山東是工業大省,也是能源消耗大省。山東每年消耗的煤炭約佔全國的1/10,二氧化硫與氮氧化物排放量均居全國第一。山東電網火電裝機佔總裝機容量的90%以上,80%以上的電煤需要從省外調入。煤炭資源不足、環保空間有限、鐵路運力緊張等因素,對山東省轉變電力發展方式提出了迫切要求。積極接納省外來電,加快外電入魯成為社會各界的共識。

  山東“外電入魯”的第一線,是2005年3月1日建成的500千伏辛聊雙線,山東電網與華北電網實現聯網。2008年,山東發生了因省外電煤無法保障,發電出力不足造成的嚴重“電荒”,用電高峰時段,山東電網通過500千伏辛聊雙線得到華北電網75萬千瓦的外電支援。

  2009年9月,山東電網與華北聯網的第二條通道500千伏黃濱雙線建成投運,山東電網接納省外來電的能力提高到350萬千瓦。

  2011年2月,山東接納外電入魯有了第三通道——世界首條±660千伏銀東直流雙極投運,山東電網接納省外來電的能力達到750萬千瓦。

  750萬千瓦,相當於2013年全省全社會用電負荷九分之一,可滿足濟南和青島兩個城市的用電需求。全省每九盞電燈就有一盞由外電點亮,全省每年的能源消耗量因外電降低5%。

  據統計,2011年以來,借助三條“外電入魯”輸電大動脈,山東每天接納約1.4億千瓦時“外電”,相當於每天用載重40噸車皮運送標準煤80節。截至目前,五年來累計接納省外來電2470億千瓦時,節約標煤消耗約7670萬噸,減排二氧化碳1.9億噸、二氧化硫24.1萬噸。

  為了推進節能減排和大氣污染治理,2013年山東省出臺規定限制煤炭消費:到2015年底實現“不增反降”,2017年底力爭比2012年減少2000萬噸,2020年煤炭在一次能源中所佔比重力爭降到60%左右。在能源需求持續增長、電源結構短期內難以改變的大背景下,“外電入魯”成為山東經濟高增長、低排放的綠色希望。

  “擺在面前的無非兩條路,一是淘汰能源消費終端的落後産能,二是降低能源生産領域的煤炭消耗。近幾年的‘外電入魯’實踐證明,後者的效果更好,投入更小。”省經信委相關負責人分析説,今後,山東將加快錫盟—山東、榆橫—濰坊以及上海廟—山東三條特高壓入魯工程的建設,借助三條特高壓大通道,“遠方來電”不僅將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綠色動力,有望實現能源生産的“零排放”,也為“以電代油,以電代煤”的能源消費模式創造了條件,對治理大氣污染,降低煤炭消費總量起到“標本兼治”的效果,為“生態山東”建設帶來綠色希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