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楊國強:教育扶貧回報社會

  • 發佈時間:2015-12-19 07:33:49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簡承淵

  “國華學子當以奉獻社會為終身追求。”這是廣東省國華紀念中學刻在學校禮堂墻上的銘文。“從國華走出去的學生,都記得這句話,楊叔叔教育我們要懂得感恩,感恩社會。”高三班的一個同學説。

  這位同學口中的楊叔叔,就是廣東碧桂園集團創始人楊國強。今年10月16日,楊國強因為對教育扶貧工作的傑出貢獻獲得2015中國消除貧困獎。

  “我是貧苦農民出身。永遠忘不了讀中學時,政府免了我7元錢學費,還提供2元錢助學金,讓我完成學業並改變了命運。”楊國強説,這是他積極投身教育扶貧的動力之源。

  2002年,楊國強出資2.6億元創辦了國華紀念中學,在全國範圍招收家庭貧困、成績優秀、心智健康的學生,免除學生在校所有費用,並提供助學金直至學生完成大學、碩士、博士所有階段的學業。13年過去,國華中學共接收了2356名學生,並一直保持著高升學率。

  國華紀念中學第一位學生是來自湖南的貧困生黃華庚,畢業考入吉林大學法學院,如今是一名檢察官。“如果沒有國華中學和楊叔叔,不可能有我現在的生活。”黃華庚説,自己現在也做公益幫助貧困人,因為“國華學子當以奉獻社會為終身追求”。

  現在,楊國強個人每年投入國華紀念中學的資金超過4000萬元。

  1997年,事業剛剛起步的楊國強,身家不過幾百萬元,但他卻拿出100萬元設立了後來的仲明助學金,並委託羊城晚報發放。楊國強開始每年捐資100萬元,不久變成了每年捐資200萬元。18年來,累計已有8065名貧困優秀學子獲得資助。

  范紹欽是一家生物公司的創始人。1997年在暨南大學求學期間,他因家庭貧困,得到仲明助學金的幫助完成學業。“2007年才知道是楊國強先生資助我的。”按照仲明助學金的契約精神——受惠不忘施惠,讓愛薪火相傳,創業成功的范紹欽不僅償還了助學金,自己還設立了合眾助學金。

  2013年,楊國強出資3.5億元創辦了一所全國唯一全免費的大專院校——廣東碧桂園職業學院。2014年9月正式開學,目前共招收672名貧困學子。所有入讀學生不僅免除一切費用,還發放日常生活補貼。楊國強説,扶貧必扶智,選擇職業教育,幫助那些孩子學到一技之長,是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重要途徑,讓他們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條起跑線上,向著美好生活奮力奔跑。

  “就算是種田,也要接受系統的職業教育,從而懂得施肥的道理和使用現代化的生産工具。”18年的教育扶貧經驗,使楊國強堅定了扶貧要扶到根子上的理念:掌握脫貧致富的知識和技能,這是脫貧根本之舉。

  2010年,楊國強捐贈了兩億元參與廣東扶貧濟困。針對農村人口居住分散、集中組織難度大的特點,他決定將職業教育的課堂搬到村子裏,在清遠市佛岡縣水頭鎮開展“送技術技能下鄉培訓項目”。

  46歲的譚文婷是英德市高陂坡村人,是一個沒有讀過多少書的“家政阿姨”,原來每個月1500元工資,但是經過家政育嬰的職業培訓後,現在月工資拿到4000元,每個月都能寄錢回家。

  “這種培訓班很適合我們這些農村的孩子,不但培訓免費,在我們考取操作證後,還有補助。”黃超軍是佛岡縣二七村人,2013年參加了國強基金會叉車培訓班,考取了操作證,月薪從4000元升到了6000元。

  該項目實施以來,免費培訓農民16469人,其中8150人取得了叉車、電工、家政育嬰師等職業資格證書,3828人進城就業。

  除此之外,楊國強還成立了廣東省國強公益基金會。他還在清遠出資7000多萬元建設新農村,對587戶貧困人口的居住環境進行改造。如今,村民已經住進了水電、光纖寬頻齊全的新居。

  18年來,楊國強和女兒楊惠妍以及碧桂園集團共投入21億元用於扶貧,其中教育扶貧超過9億元,目前共有41875名貧困人口直接獲益。對於自己在教育扶貧上的投入,楊國強説:“在回報社會的道路上,我要盡我所能,讓窮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機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