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相互保險“雷聲大雨點小” 亟待配套細則落地

  • 發佈時間:2015-12-19 08:16: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隨著《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的出臺,國內相互保險業務在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的推動下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儘管眼下國內不少主體開始積極籌備和申請相互保險牌照,但層次不高等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雷聲大雨點小”背後的配套細則缺位。

  多路主體申請牌照 但層次不高

  雖然並不為國內民眾所知,但在全球保險市場尤其是美國和日本,相互保險公司的地位舉足輕重,相互保險在全球保險市場中的份額在2014年已達到27.1%。而與常見的股份制保險公司所不同,相互保險公司不以盈利為目的,是指由一些對同一危險有某種保障要求的人所組成的組織,以互相幫助為目的,實行“共用收益,共攤風險”,公司成員交納保費形成基金,發生災害損失時用這筆基金來彌補災害損失。

  保險“新國十條”明確提出鼓勵開展多種形式的互助合作保險,這意味著我國相互保險的政策環境已基本具備。緊接著在保監會出臺《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以後,國內許多主體開始冒出,向外界釋放出積極籌備和申請相互保險牌照的信號。

  據記者了解,申請者涉及上市公司、網際網路互助平臺、協會組織等各種類型。如上市公司騰邦國際,以及必互科技、南開大學天津校友會等。從目前形勢來看,相互保險將進入加速發展期。有一組行業內部預測數據顯示,假定到2020年內地相互保險市場份額與香港當前水準(3.3%)相當,預計屆時內地相互保險市場規模將達1650億元。

  雖然遞交牌照者積極踴躍,但從申請者的股東背景和擬籌公司的經營形式來看,層次並不是很高。有業內知情人士透露稱,從已申請設立的相互保險公司看,以人身保險業務居多,且集中在健康險等領域。“組織經營形式比較簡單,以已披露運作方式的某個相互保險組織為例,其運作模式的一個基本特點是費率厘定無精算技術支援,發生事故後由會員均攤賠付金額。”

  對此,業內資深人士紛紛建議,應該鼓勵相互保險公司形式更趨多樣化,如支援“三農”領域的相互保險組織發展,可選擇農業龍頭企業作為發起人,吸引種養大戶、農業合作社等作為會員,根據共同的風險管理需求開發相應保險産品。此外,還可支援同一行業或同一産業鏈上的中小微企業開展相互保險組織試點,推動中小微企業“抱團取暖”,共同防範生産經營過程中的風險,緩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發展仍處起步階段 監管體系有待完善

  各種跡象均表明,我國相互保險的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市場主體較少且弱小,目前只有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一家專業公司,以及寧波慈溪農村保險互助社試點和瑞安興民農村保險互助社試點。

  在業內人士看來,推動相互保險組織可持續健康發展的一個基本前提是,進一步完善監管體系。“《相互保險組織監管試行辦法》雖然填補了相互保險監管的空白,但該規定更多體現的是相互保險監管的主要原則和核心理念,在組織治理、資訊披露、章程制定、償付能力、分支機構及風險處置等方面,配套細則仍有待加快制定,同時應明確與償二代相銜接,以及防範以相互保險名義從事非法集資活動的風險。”

  此外,業內專家還提出,我國現行《保險法》沒有明確提出相互保險的組織形式,相互保險組織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確。“應該爭取在《保險法》等上位法中明確相互保險的法律地位,規範相互保險發展。”

  而對於積極籌備相互保險公司的各路資本來説,也要想清楚未來的市場定位和可能面臨的各種挑戰。雖然相互保險組織在投保人利益最大化、有效降低運營成本等方面優勢盡顯,但這種特殊組織形式的不足也同樣明顯。比如,對經營技術要求更高,由於相互保險組織的保單持有人也是公司所有權人,兩權的統一在成員之間即被保險人之間容易造成新的利益分配不公,但要確定不同保單持有人應享有的經營剩餘利益,難度相對更大。而這些難題都是相互保險公司股東及管理層未來所要共同面對的。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