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雲平臺搭起連心橋

  • 發佈時間:2015-12-18 07:33:5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龐博袁誠茂

  “父送子,妻送郎,兄弟一起打東陽。”抗日戰爭時期,依靠水乳交融、血肉相連的幹群關係,山東省沂水縣譜寫了革命老區抗擊日寇的燦爛一頁。

  如今,幹群深情能否再續?面對新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了,但幹部跟群眾的距離卻疏遠了”的現實考問,沂水縣委、縣政府始終抓住“走群眾路線”的法寶,並於2013年啟動“萬名幹部聯繫百萬群眾活動”,讓老百姓真切地感受到“老八路又回來了”。

  兩年多來,沂水縣共收集群眾訴求需求68184條,如此量大、面廣的群眾訴求,答覆解決並反饋比率卻達到97%以上。

  這,得益於沂水縣的54個專業服務平臺。

  “部門服務群眾專業平臺的建設,充分體現了執政為民的理念,提升了全縣綜合治理能力,讓廣大群眾得到了實惠、人民生活得到了改善。”沂水縣委書記劉賢軍表示。

  行政業務與專業平臺接軌,讓管理公開化科學化

  提起農村財務管理,許多基層幹部都會倒幾句苦水,沂水縣農村財務“大管家”——農業局分管副局長趙獻恩卻相對輕鬆不少。沂水縣行政村數量較少?其實不然,沂水縣總面積2434.8平方公里,在山東省縣級區劃面積中列第二位,轄1040個行政村,趙獻恩的工作量著實不小。然而,他卻能遊刃有餘,“這多虧了我們局搭建專業平臺,雲平臺管理,一目了然。”

  沂水縣農業局的“雲平臺”管理專業平臺,還設立了農民負擔監督管理、政策法規宣傳和惠農政策補貼、主要農作物生産技術、農産品品質安全監管工作、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等多個“便民服務板塊”,基本上涵蓋農業局的全部業務工作。

  “這種工作方式,以前想都想不到。”沂水縣農業局局長岳寶剛坦言,“坐在辦公室裏就能看到最真實情況,還能通過平臺直接聯繫當事人,網上公開透明,任何人都不敢做假。”

  專業平臺建設,方便了沂水縣各級黨政“一把手”對全局工作的把握,從而更好地部署全面工作。同時,也把過去大量複雜事務資訊化、公開化,簡化手續流程,實行科學管理,減輕了一般幹部、辦事員的工作負荷。

  牛海濱是沂水縣民政局的一名普通辦事員,2012年進入縣民政局社會救助中心工作。在牛海濱的眼裏,辦理低保業務是各項救助工作中一塊最難啃的“硬骨頭”。

  之所以難啃,在於低保的核查環節,每逢申請低保時,社會救助中心幾乎全員出動,分赴到全縣各個鄉鎮對低保家庭情況等資訊進行核查。“有時候能耗上一個多月,費財,費時,費力。”

  從縣民政局的專業平台啟用開始,難事不難了。“有了這個平臺,不出家門就能核查清楚。”牛海濱指著電腦螢幕告訴筆者,“用這個平臺不僅可以直接核查低保家庭資訊,還可以聯繫未吃上低保的群眾對其進行反向核實,避免了只聽一面之詞,得到的資訊更真實。”

  “線上”“線下”綜合施治,讓服務群眾落到實處

  在行政管理層面上,沂水縣專業平臺建設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而其落腳點,在於服務群眾,因此,也被大家稱為“服務群眾專業平臺”。

  回想起今年10月16日的驚險一幕,院東頭鎮農民杜德榮依然心有餘悸。那天,她騎著電動車與迎來的三輪車相撞,一時間血流滿面、傷情緊急,在場的好心人立即撥打了“120”求救電話。

  “當時就覺著完了,院東頭鎮離著縣城30多公里,路上車多人多,救護車開車再快,也需要半個小時,甭提多害怕了。”杜德榮回憶道。可僅僅過了3分鐘,鄉醫杜發超就急匆匆地提著藥箱趕來,立即進行了緊急救治;又過了兩分鐘,院東頭醫院的救護車便趕來了;在縣城裏,得到資訊的沂水中心醫院則已提前做好了急救準備。“救治非常及時,不知咋感謝!”杜德榮説。

  為了解決老百姓反映“救護車半天不來”的問題,沂水縣衛計局將全縣重點服務對象、衛生院人員、鄉醫資訊錄入平臺,並在此基礎上,開發了急救聯動系統,組建調度中心,實現120急救中心、急救站、鄉鎮衛生院、鄉醫救治一體化。平台啟動以來,沂水縣偏遠地區急救時間提前了20多分鐘。今年120急救中心接診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長4.1%,死亡人次卻比去年同期下降2.4%。

  沂水縣的專業平臺功能各不相同,但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群眾得到更好的服務。一方面,運用數字化、資訊化的“線上傳輸”,及時反映問題、發現問題;另一方面,將群眾訴求需求分類打包,抓好“線下落實”,避免留下“最後一公里”的遺憾。

  由此,沂水縣縣域治理也實現了“雙軌運作”,開啟了由“線上分析”促進“線下落實”的“物聯網”時代:面對著鄉村文化困乏的群眾訴求,沂水縣宣傳文化部門為群眾送演出2800余場次,農村放映電影37563場;為了破除留守老人無法及時對外聯繫的困境,沂水縣為70歲以上老人免費安裝固定電話、贈送手機7400余部;了解到老百姓對提高農村教育品質的期盼,沂水縣投入10多億元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

  建立檢查抽查保障機制,讓專業平臺可持續運作

  沂水縣的各類專業平臺,正悄然轉變著沂水傳統的行政方式,已經成為了沂水縣群眾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如何才能保障專業平臺長久運作、避免陷入“換一任領導變一套思路”的怪圈?

  劉賢軍認為,“黨員幹部徹底轉作風,提升群眾意識、服務意識是關鍵。同時還要建立一套檢查抽查、監督考核的保障機制,並充分體現在可操作性上。”

  沂水縣專業平臺的設計者們明白,要想保質保量地解決群眾訴求需要有“制度保障”,而“可抽查”便是一塊保障基石。“可抽查”雙向推行,既要定期檢查抽查54個雲平臺運轉情況,又對檔案中的群眾投訴落實情況進行抽查。

  畜牧業作為沂水縣的傳統優勢産業,已成為農民群眾有效的致富手段,但是養殖面源污染問題卻不容小覷。許多群眾紛紛向聯繫幹部反映,畜禽養殖污染水質、土地,影響了日常生活。縣環保局的“‘12369’智慧環保雲平臺”解決了這一問題,該平臺隨時接受群眾投訴,將查辦責任落實到崗位、落實到人。

  “我上次向聯繫幹部反映了俺家這邊養雞、養鴨的把糞便排入河裏。現在都解決了,棚拆除了,水都清了,‘12369’還進行了核實。”馬站鎮朱劉店村的邱大嫂高興地説。

  沂水縣委、縣政府通過環保局專業平臺多次“搖號”,隨機對群眾反映畜禽污染的情況進行調查,讓群眾評價整治效果。抽查結果顯示,群眾滿意度達93.5%以上。

  凡是可抽查的業務工作,沂水縣均在專業平台中設立了抽查模組,讓老百姓掌握髮言權、評判權,並將群眾評議的結果作為幹部年終評先樹優、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據。這樣,就為各級幹部戴上了“緊箍咒”,確保專業平臺長久有效。

  沂水縣的54個專業平臺,猶如54處泉眼,一股股泉水從這裡噴涌而出,匯聚成一江春水,滋潤著沂河兩岸的人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