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走紅的“聯合辦公” 能否盤活商業地産

  • 發佈時間:2015-12-18 03:33:01  來源:解放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趙翰露

  在商業地産領域,“聯合辦公”概念開始走紅。

  所謂聯合辦公,就是企業以工位、小時等“零租”方式,租下辦公場地。由於這種形式吸引的多是創業企業、小微企業,提供“聯合辦公”空間,除了必要的場地和辦公桌椅外,還設有大量的公共交流空間,以及金融、法律、IT和設施等配套服務,某種程度上與時下熱炒的“眾創空間”疊合。一些最時髦的“聯合辦公”,立志要打造企業間的“生態圈”,通俗地説,就是規模做大以後,在其空間辦公的企業,可以成為服務對象,形成産業鏈,激發出更多創造力。

  目前,多家房地産企業已經或宣稱要進入這一行業。最常見的就是與“聯合辦公”運營商合作,改造自己旗下商業地産——把傳統的辦公樓乃至商場、超市,按照“聯合辦公”模式重新裝修。也有人選擇與政府合作,部分三四線城市政府,將閒置樓宇提供給“聯合辦公”企業,價格極低,甚至無償。

  這不得不讓人想起近期一組數據:上海的商業、辦公樓庫存已達1498萬平方米,今年全年逐月上升,其中外郊環區域存量佔四成。上海尚且如此,全國商辦市場的存量之大難以想像。

  不難理解,“聯合辦公”作為一種新的運營模式,有可能成為商業地産衝出窘境的一個突破點。已有的一些例子亦能印證,原本死氣沉沉的業態改制為“聯合辦公”後,的確煥發活力,人氣十足。

  但是否真的能靠“聯合辦公”來解救商業地産庫存?或者説,不斷進入“聯合辦公”市場的開發商、運營商,是否能得償所願、盤活資産?這真的很難説。

  看似只是改改裝修、搭搭平臺,其實“聯合辦公”運營,實打實地是門技術活。不止一家業內領先品牌的負責人表示,“聯合辦公”依賴網際網路而生,本質上是通過強大的資訊系統,提高單位面積的産出效率——這樣才能做到降低收費門檻、服務創業者。而且,“聯合辦公”唯有達到一定規模,才能充分發揮“生態圈”“産業鏈”優勢。“規模”得多大?幾家領先品牌,把數字定在“50家門店”“10萬個工位”,這絕不是一個小數字。

  長遠來看,“聯合辦公”會發展成為商業地産的一個重要分支。但如今,幾家大公司、大品牌已在這個領域“卡位”,入門門檻已經抬高。對這些品牌來説,優先考慮的仍是一線城市中心位置的好物業。

  遠郊和小城市有沒有機會?這些品牌均表示悲觀。對新入行者來説,能否在短時間內擁有合格運營能力,快速實現擴張,就成為繞不過去的考驗。那些試圖盤活手中商業地産,並因“聯合辦公”走紅而進入市場的企業,還須謹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